陳曉瀅
一、情境呈現
生漆也被稱為“國漆”,已出土、最古老的漆器距今有八千多年歷史。生漆是目前唯一能在常溫下自干的天然樹脂,加工成本較低。生漆涂膜具有耐久性、耐磨性和拋光性能,漆膜無毒,綜合防腐性能十分突出。目前尚無法人工合成生漆,而我國生漆產量占全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因此我國的生漆涂料產品在國際上具有價格優勢和資源優勢。此外,干漆入藥,漆籽榨油或用作化工原料等對漆樹資源的綜合利用,大大提高漆樹資源的經濟價值,也蘊含著不可估量的研究價值。
但近年來,生漆的產量下降,生漆原料市場上摻假現象普遍。漆農不顧漆樹的生物學特性,頻頻采割,加上干旱等自然災害影響,漆樹枯死現象嚴重。在只有采割沒有育林的情況下,漆樹資源日益衰竭,生態環境隨之惡化。而生漆加工技術要求嚴格,難以采用機械作業,具有生產周期長,生漆未風干致敏等缺陷。化學合成材料的廣泛應用又使得生漆市場進一步萎縮。因此,如何促進生漆行業可持續發展,對加強我國中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意義重大。
二、原創設計
漆樹生長在年均溫高于8℃,濕潤系數1~2(濕潤系數=降水量/蒸發量),土壤結構松散,透氣性較強的地區。如有“鄂西林海”之稱的湖北恩施盛產“毛壩漆”,“毛壩漆”被譽為“漆中之王”,其主要樹種是人工馴化的陽崗大木漆樹。與單一性能的化學合成涂料相比,生漆綜合性能優越。好漆的漆酚含量高,用鼻嗅有酸香味,而煎盤分數越大,生漆純度越高,下表顯示中國生漆主要產地的品質對比。除作為涂料,干漆還可入藥。但生漆品質受坡向、采割技術和時間等多種因素影響,質量控制難度大。生漆施工工藝考究,采集只能手工操作,未風干時具有致敏性。近年來由于經濟利益的驅使,生漆摻假也無孔不入,影響著生漆質量。
(1)根據表格信息判斷最優質的生漆類型并說明理由。(4分)
(2)分析湖北恩施選擇陽崗大木漆樹作為主要種植樹種的原因。(6分)
(3)推測近年來我國生漆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8分)
(4)為實現生漆行業可持續發展,提出可行措施。(6分
三、試題分析
該組題目通過生漆的生長習性推測生漆的生長環境以及生漆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綜合考察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落實核心素養中的“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人地協調觀”的考察。
(1)【答案】 安康鎮安大木漆;漆酚含量最高,煎盤分數最大,酸香味濃。
【解析】 由題干可知,好漆的漆酚含量高,煎盤分數大,用鼻嗅有酸香味。對應表格中安康鎮安大木漆的漆酚含量為66.03%,煎盤分數為76%,酸香味濃,是表格內各品種中質量最優的。
(2)【答案】湖北恩施處于亞熱帶地區和濕潤區,年平均氣溫和濕潤系數符合漆樹生長特性;地形以山地為主,土壤排水良好,透氣性強,適宜漆樹生長;陽崗大木漆樹是經過人工馴化形成的家生品種產漆量大,質量更穩定。
【解析】 從圖中湖北恩施所處的地理位置(110°E,30°N)可以推斷湖北恩施地處亞熱帶地區和濕潤區,年均溫和濕潤系數均符合漆樹生長的條件,通過地理位置以及“鄂西林海”又可以推斷湖北恩施的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坡地上土壤排水良好,適宜漆樹生長。而陽崗大木漆樹是湖北恩施州土家人數代選育馴化的漆樹品種,產量會相對提高。實際上,恩施年均氣溫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北部是大巴山脈的南緣分支——巫山山脈,東南部和中部是苗嶺分支——武陵山脈,西部是大婁山山脈的北延部分——齊躍山脈等。
(3)【答案】生漆加工技術要求高,難采用機械化作業,手工操作易使人過敏,割漆技術逐漸失傳導致產量下降;生漆摻假損害了生漆行業的信譽,導致生漆市場萎縮,從而使生漆產量下降;生漆質量不穩定,但化學合成涂料產量高,質量穩定,其廣泛使用沖擊了生漆市場。
【解析】 從材料中可以歸納:第一,生漆加工具有技術要求高、必須人工操作和致敏的特點。因此可以推斷目前生漆的生產依靠的還是人工采集,結合生漆質量會受到采割技術的影響,可以推測產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割漆手藝的失傳。第二,生漆質量本身難保穩定,又受到摻假風波影響。生漆摻假影響了行業信譽,也影響了消費者的信心,進而使得市場萎縮。第三,產量往往受到市場的影響,生漆目前主要用作涂料,而涂料市場上,化學合成涂料是生漆的最大競爭對手。雖然生漆具有化學合成涂料不可比擬的優越綜合性能,但是化學涂料的質量穩定,可大批量生產,由此搶占了市場,造成生漆產量下降。
(4)【答案】加強生漆機械化采割、加工的研究,縮短生漆的生產周期;采取集約化的漆樹種植基地,科學選苗、管理、采割等,穩定生漆質量;加強生漆行業的監管,嚴懲生漆摻假,重新樹立生漆品牌形象;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生漆的其他加工產業等,如加強干漆入藥方面的研究。
【解析】 (4)為扭轉生漆產量下降的局面:第一,通過生漆機械化采割和加工來減輕對傳統割漆技術的依賴,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生產周期,避免生漆致敏的缺陷;第二,通過集約化種植漆樹,穩定生漆質量,合理采割適時育林,保證漆樹林的可持續發展;第三,通過加強監管規范行業秩序,恢復生漆的品牌信譽和消費者的信心;第四,通過加強生漆入藥等方面的研究延伸產業鏈,擴大生漆用途,實現生漆行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