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志
摘 要:石油化工產品大多以油品為主,在運輸過程中往往被儲存在油桶、油罐內,受儲存容器材質、運輸方式、運輸環境等條件影響,再加上石油產品易燃易爆炸,稍有不慎都會產生危險性和破壞性極大的事故災害,因此在石油化工產品儲運系統中需要加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安全排放技術水平,保證運輸和排放過程中零安全事故發生,維護財產安全和生命健康。本文將從石油化工產品儲運系統安全排放技術的要點和重要價值出發,結合我國目前石油化工產品儲運系統存在的問題,探討安全排放技術的可發展空間。
關鍵詞:石油化工;油氣運輸;儲運系統;安全排放技術
在石油化工產品儲運過程中,需要經常的對大型油氣罐、桶進行裝卸和排放使用,在這一過程中往往蘊藏著巨大的危機,本身化工產品就燃點低、可爆炸性強,再加上儲運系統的老化、不健全、不完善等設施方面的不足,極其容易產生安全事故和突發性意外。因此確保儲運系統的性能完善、排放技術安全性提高是確保石油化工產品價值以及工作人員人身財產安全的關鍵要素,而石油化工產品儲運系統安全排放技術措施的應用與落實是保證石油化工產品能夠實現安全運輸、安全排泄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證企業正常展開后續生產業務的條件之一。在我國石油化工產品儲運系統安全排放技術中,主要研究著力點在于可燃液體和氣體的安全排放以及可燃蒸汽的安全排放等幾個方面,需要在當前的石油化工企業的儲運系統以及排放系統運行管理中加強管理和提升,這是實現我國石油化工行業安全、穩定發展的前提和條件。
1 提高石油化工產品儲運系統安全排放技術的意義
石油化工,主要是利用石油煉制生產的出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氣等現代社會能源使用的主要來源,是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時至今日與社會居民的衣食住行都有著密切聯系,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其在精細化工產品研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等方面也會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是維系現代生活、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石油化工產品的高使用價值背后卻也是背負著極大的風險和危害,除去油氣田開采難、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等自然條件限制外,石油化工產品原料的及產品就具有易燃、易爆的特點,這在無形中加大了其開發再利用的難度。在石油化工產品的儲運排放過程中,如若安全防護措施不當、儲存排放技術不完善,或實在實際工作程序中出現違反安全規范的行為,都極有可能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一旦發生爆炸、火災事故后果將不堪設想,不僅僅是危害生命財產安全,更是對石油產業、國民經濟造成的難以挽回的破壞。因此加強對石油化工產品儲運系統安全排放技術的研究,提高運用安全排放技術的應用刻不容緩,必須切實排除儲運系統中的安全隱患,保證我國石油化工企業安全性和可持續發展性。
2 儲運系統存在的問題
2.1 石油化工企業儀表自動化缺失
隨著我國石油化工產品開發和利用規模的不斷擴大,相關企業的產業不斷升級、技術不斷先進,企業自動化水平和自動化設備應用也愈發成熟,但各種意外事故仍然時有發生且破壞極大,重大生產運輸安全事故隱患也常常存在。國家為了有效防范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曾對石油化工生產與開發提出了明確的生產要求和制度規范,尤其是自動化設備和儀表的應用與改造方面,但仍有部分企業在自動化儀表使用中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和嚴格規范的監察,成為了安全事故爆發的導火索。以“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大爆炸事故”為例,天嘉宜公司曾被國家應急管理部督導組查出了十多項安全隱患問題,其中7項與儀表控制自動化有關,例如包硝化裝置設置聯鎖后未及時修訂、變更操作規程;多個系統壓力變送器共用一個壓力取壓點;重大危險區尚未設置罐根部緊急切斷閥等等儀表自動化缺失的問題導致了該公司安全事故的產生。
2.2 石化產品儲運物流不足
盡管我國物流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物流速度、物流需求、物流規模都大大提高,但從我國石化企業儲運系統來看,在運輸能力、保障措施以及運輸規模等方面卻是有很大的缺陷,其中石化產品儲運物流存在供大于求導致供給過剩的問題,并且供給無法真正滿足石化企業及其附屬產業的實際需求,石化產品貨源地不穩定且結構單一,曾網絡化分散的狀態很難加強集中管理、很難實現安全排放技術的統一提高和先進技術一體化普及,無法保證儲運全線運輸點都能夠實現高度安全的有效保障。除此之外我國石油化工產品的運輸能力不足,只要使用水路、鐵路等運輸方式,管道運輸總量低且運輸過程中存在大量的損耗,造成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并且由于運輸儲運不當很容易導致油氣泄露或滴落,造成環境污染且為爆炸事故埋下安全隱患。
3 切實提高安全排放技術的關鍵要素
3.1 可燃蒸汽和氣體的安全排放
第一是要排除掉環境中有可能存在的火源以及任何有可能產生火花、電火花的因素,盡可能地避免一切能產生明火的因素出現,保證可燃蒸汽和氣體是在一個無明火、無可燃火、無可摩擦產生熱源的環境內存儲,嚴格規避任何可能產生燃燒或者爆炸的安全隱患;另外做好蒸汽和氣體濃度檢測和報警工作,當空氣中蒸汽和氣體濃度達到一定標準時,及時停止蒸汽和氣體的排放,避免由于濃度過高一旦發生爆炸時導致場面難以控制,盡量將災害的破壞值降低到最小且能夠在可以挽回的局面內進行,或者是采取自動切斷裝置,設置自動化檢測儀表,當空氣中可燃蒸汽和氣體濃度超過警戒標準時,自動切斷排出管道并封閉出口,自動觸發報警設備及時引起工作人員的重視采取處理措施;
第二是要合理安置放空管的高度,應當以可燃蒸汽和氣體的排放濃度為高度設計的標準,根據實際需求準確計算確保空氣中可燃濃度的最小高度值,放空管的實際高度必須高于這一最小高度值,嚴格把握空氣中可燃蒸汽和氣體的濃度不會高于安全生產和儲運標準的最低限度,其次需要考慮到放空管內氣體流量的動態變化,根據不同流量情況對可燃性氣體安全濃度的影響差異,科學精細調整放空管的高度,避免產生流量過大與放空管標準過低而導致爆炸事故發生。
第三是需要加強氣體排放速度和密度的監控,采用放空管對氣體進行排放時是以湍流速度向上垂直排放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環境因素以及氣壓氣溫的改變而對排放氣體造成的影響,向上垂直排放的方法可以將氣體的濃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其次在排放密度的監控方面應當避免同一空間、同一時段的密集排放和共同排放,這種排放會在短時間內加大空氣中可燃性氣體的濃度,并使蒸汽或氣體相互聚集,一旦遭遇明火或者是摩擦發熱因素、高溫干旱天氣,直接會產生爆炸事故。因此在可燃蒸汽和氣體排放時除了要注重放空管的高度和安放方向外,還需要采取分散式排放的措施,保證排放管道之間保持合理的科學安全距離,避免可燃性蒸汽和氣體相互匯聚而凝聚成云狀物質,利用智能化監控設備實時檢測空氣中的氣體濃度。
3.2 可燃液體的安全排放技術
一方面應當根據儲運系統的規模科學建筑存液池,首先存液池之間應當保證一定的距離,不同的存液池相互隔離開來,池與池之間的距離需要在30m以上,避免過于緊湊而導致液體排放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其次仍是需要營造一個無明火、無可燃性因素的空間環境,并且需要預留7m以上的消防空間,保證事故發生時能有充足的空間進行消防。
第二方面是要確保儲存罐、存液池以及排放罐的密封性,定期檢查罐池內的狀態,必須是無水無其他可燃致爆因素,避免高溫液體進入到存液池或排放罐中時導致積水的汽化,造成池內或罐體內發生高壓爆炸;另外還需要對存液池和排放罐進行排水排泄,避免內部形成積水或者是可燃性液體的不恰當擠壓和存儲。
4 結論
石油化工產品在現代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對高新產業的開發與研究也有著密切聯系,是確保國家在競爭加劇的時代能夠屹立不倒的能源支撐和戰略支持,因此必須加強石化產品的儲運系統,逐步提高安全排放技術,保證石化產品的安全性,并且能夠擁有充足的可持續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呼鐵妙.探究石化產品儲運中排放安全技術[J].化工管理,2019(2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