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9年伊始,COVID-19(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病毒具有高度傳染力,較高死亡率。在無防護下,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在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之間發生傳播,在醫療機構中存在因醫療操作產生氣溶膠而發生空氣傳播。多國政府面對突如其來的病毒疫情顯的有些束手無策,醫療科研機構研究了很多方法用于消滅COVID-19病毒,筆者根據所從事煙花爆竹檢驗檢測專業,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和認知,淺談下從燃放煙花爆竹后產生的二氧化硫(SO2)是否可以消滅空氣中的病毒。
關鍵詞:病毒;煙花爆竹;二氧化硫(SO2)
0 前言
時至今日人類的科技文明開始了爆發式的發展,很多歷史上重大瘟疫難題已被一次次的攻克,但面對未知病毒如COVID-19(新冠肺炎),我們仍需要時間去認知、解讀、治療、臨床、疫苗等諸多環節去應對。在這段時間由于對病毒疫情缺乏正確的認知以及可靠的治療手段,使用隔離是阻止疫情蔓延的最好方法。我國古代除了百姓需要隔離外,還用燃放煙花爆竹的方法來驅除病毒瘟疫。
1 歷史上燃放煙花爆竹消除瘟疫
鞭炮和爆竹是華夏文明留存下來的傳神音符,也是幾千年來生活的調味劑。1000多年以前,在除夕之夜,為了驅趕怪獸,華夏先民們就用火燒竹子,用這種噼噼啪啪的聲音,來祝賀新年、驅除瘟疫。實際上,我國自古就有通過燃放鞭炮產生二氧化硫(SO2)或燃燒硫磺產生二氧化硫來消滅病毒,對抗各種瘟疫。
1.1 唐朝初年的瘟疫
唐朝初年,京城長安,陸續出現了幾例皮膚瘙癢、頭痛發熱、呼吸難為的病例,繼而暴病身亡。隨著病例的愈增,長安一時人心惶惶。京城醫館人滿為患。朝廷調查,瘴氣侵擾,導致瘟疫流行。一位年輕人李畋把硝石、硫磺、含炭物質混合在一起創造火藥的方法叫“硫磺伏火法”。長安城被驚天的聲響打破,天地之間,煙霧飄散,陽氣升騰,彌漫在整個長安,當煙霧散盡,到處是硝磺的味道,瘟疫也隨之飄散。
1.2 十九世紀初東北鼠疫
1910年,東北鼠疫。東北1400萬人口,最終死亡6 萬余人,感染者不計其數,僅傅家甸死亡就超過總人數四分之一。時任東三省防鼠疫全權總醫官伍連德要求地方官員全數到場,同時還有大量百姓圍觀。防疫人員倒上煤油,開始了中國歷史上首次集體火化。同時,大量發放傳單,鼓勵百姓在新年里多放鞭炮。不僅僅在心理上讓百姓們有了消災辟邪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利用鞭炮散發出的硫磺味道滅菌,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尤其是在全城燃放鞭炮,對彌漫在空中的病菌是一次極好的驅趕和滅殺。
2 病毒的特性及生命形式
2.1 病毒的含義及特點
目前,病毒一詞的涵義可以是:指那些在化學組成和增殖方式是獨具特點的,只能在宿主細胞內進行復制的微生物或遺傳單位。它的特點是:只含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作為遺傳信息的載體;不含有功能性核糖體或其他細胞器;RNA病毒,全部遺傳信息都在RNA上編碼,這種情況在生物學上是獨特的;體積比細菌小得多,僅含有少數幾種酶類;不能在無生命的培養基中增殖,必須依賴宿主細胞的代謝系統復制自身核酸,合成蛋白質并裝配成完整的病毒顆粒,或稱病毒體(完整的病毒顆粒是指成熟的病毒個體)。
病毒主要特點是:①含有單一種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組和蛋白質外殼,沒有細胞結構;②在感染細胞的同時或稍后釋放其核酸,然后以核酸復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嚴格的細胞內寄生性。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來,病毒是依靠細胞生活的。病毒缺乏獨立的代謝能力,只能在活的宿主細胞中,利用細胞的生物合成機器來復制其核酸并合成由其核酸所編碼的蛋白,最后裝配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單位,即病毒粒。病毒粒是病毒從細胞到細胞或從宿主到宿主傳播的主要形式。
2.2 病毒的生命形式
細菌和人一樣,細菌的生存所需的條件有空氣、水、營養、適合的溫度。細菌同樣需要通過氧氣進行有氧呼吸,需要有水的環境和足夠的營養物,低溫的條件會抑制細菌的增長速度,高溫會起到殺菌的作用。病毒生命形式的兩重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2.1 病毒的生命活動很特殊,對細胞有絕對的依存性
其存在形式有二:一是細胞外形式,一是細胞內形式。存在于細胞外環境時,則不顯復制活性,但保持感染活性,是病毒體或病毒顆粒形式。進入細胞內則解體釋放出核酸分子(DNA或RNA),借細胞內環境的條件以獨特的生命活動體系進行復制,是為核酸分子形式。
2.2.2 病毒的結晶性與非結晶性
病毒可提純為結晶體。我們知道結晶體是一個化學概念,是很多無機化合物存在的一種形式,我們可以認為某些病毒有化學結晶型和生命活動型的兩種形式。
2.2.3 顆粒形式與基因形式
病毒以顆粒形式存在于細胞之外,此時,只具感染性。一旦感染細胞病毒解體而釋放出核酸基因組,然后才能進行復制和增殖,并產生新的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基因組整合于細胞基因組,隨細胞的繁殖而增殖,此時病毒即以基因形式增殖,而不是以顆粒形式增殖,這是病毒潛伏感染的一種方式。
2.3 病毒空氣中傳播形式
病毒在空氣中傳播形式為氣溶膠傳播氣溶膠(aerosol)由固體或液體小點分散并懸浮在氣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又稱氣體分散體系。其分散相為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其大小為0.001-0.1微米,分散介質為氣體。在氣溶膠上攜帶著病毒,則傳播區間更廣,危害區間更大。
3 二氧化硫殺滅病毒原理
3.1 煙花爆竹燃放產生的氣體
燃放煙花爆竹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氣體和各種金屬氧化物的粉塵。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刺激性和腐蝕性極強的酸性氧化物。
3.2 二氧化硫殺滅病毒的分析
二氧化硫(化學式:SO2),又稱亞硫酸酐,是最常見的硫氧化物,硫酸原料氣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硫是無色氣體,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是大氣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發時會噴出該氣體,在許多工業過程中也會產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種氣體,本身不具有殺菌的作用,是其與水反應會生成一種叫亞硫酸的物質,我們知道硫酸本身是一種氧化劑。而亞硫酸可以與氧氣發生作用,從而使細菌失去氧氣這一生存的必要條件,最后導致細菌死亡。這樣就起到了殺菌消毒的作用。
4 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民安全、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燃放煙花爆竹造成的安全事故及空氣、噪聲污染等問題,使得燃放煙花爆竹到底是傳統文化還是歷史陋習的話題成為社會爭議的焦點。很多地區也出臺了各種禁、限放的政策,但不要忘記在中華大地上的先人們是用幾千年的民俗去對抗過各種瘟疫,可能古人并不知道燃放煙花爆竹是如何殺滅空氣中的病毒,阻斷其在空氣中的傳播原理,就如同中藥治病原理并不如西藥的分子式那般透明,可在本次治療COVID-19(新冠肺炎)患者中中國的中藥確出現了治療的奇效,萬物的存在必有其存在的道理,希望大家能夠更加理性的看待煙花爆竹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于洋.淺談煙花爆竹行業新發展之路[J].化工管理,2017 (03)163.
作者簡介:
于洋(1982- ),男,漢族,碩士,遼寧沈陽人,現就職于遼寧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遼寧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