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水
春意盎然,花香四溢,連空氣中都氤氳著醉人的甜香。大家賞花觀景時,往往會忽略空氣中存在的大量花粉和孢子,它們不僅讓過敏人群害怕,還會對空氣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空氣中的花粉和孢子可以進行長距離擴散,在空氣中有24種花粉和超過15種真菌孢子。北方地區春季花粉主要以柏樹、樺樹、松樹等花粉為主,華東地區的春季花粉主要是法國梧桐花粉,秋季花粉主要是豚草花粉和艾蒿花粉。
空氣中傳播的花粉和真菌孢子是高人口密度城市環境中監測的重要指標。按照氣象部門公布的標準,春季花粉期(3月~5月),預報大于100粒/千平方毫米,意味著花粉濃度高,過敏重癥患者外出應根據情況采取防護措施。
高濃度的花粉為何會對空氣產生影響?一方面是植物本身因素。樺樹、楊樹的花產生的花粉數量多、濃度高,容易被風吹到很高、很遠的地方。園林部門監測表明,這種花粉喜歡在1.5~2米的高度“游蕩”,剛好是人們的“呼吸帶”。
另一方面是城市綠化帶來的植物性污染。有的城市盲目種樹種花,忽視了花開季節花粉和真菌孢子對空氣造成的影響。城市園林綠化帶來的花粉對空氣污染影響很大,像貴陽市主要存在的花粉污染源就是法國梧桐,其花粉飄散容易引起人體的過敏性反應。在南京市,法國梧桐也是主要的綠化植物和行道樹,每年4月中下旬及5月上旬花粉大量飄散,造成空氣質量下降。
花粉、孢子帶來的空氣污染不僅影響過敏體質的人群,還可能對普通人群造成一定健康影響,尤其是老人和兒童。飄散的花粉和孢子會導致過敏性鼻炎和結膜炎,主要癥狀為鼻癢、打噴嚏、眼癢、結膜充血,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效率及生活質量,對兒童的學習狀態和注意力有負面影響。
專家認為,要做好預防,首先要關注花粉預報。目前,花粉預報成為北京、天津等城市氣象部門的常規業務,出行時可以了解花粉濃度(空氣中每千平方毫米所含的花粉粒數)。一般當花粉濃度水平≥100粒/千平方毫米以上時,氣象部門就會發出提醒。
其次,減少戶外活動,做好個人防護。當花粉濃度很高時,花粉過敏者應減少出行,盡量戴口罩,不要近距離賞花,更不要“拈花惹草”,避免在花粉濃度最高的傍晚外出。部分人可選擇鼻內涂抹花粉阻隔劑或抗過敏凝膠,以降低花粉污染危害。另外,在致敏花粉開始飄散前2~4周,服用抗過敏藥(抗組胺藥、鼻噴激素等)進行預防。
最后,加大投入,改進樹種培育。科研單位要加大投入,在樹種培育技術上繼續改進。目前已有科研團隊研制出新品種的法國梧桐,該品種無花粉產生,可以降低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有關部門還應科學規劃城市綠化,在包括行道樹及景觀帶花草樹木的選擇上,做到經濟適用,要根據各地氣候、水土、溫度等培育樹種,減少花粉和孢子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