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衛玲
學校的生命在于她擁有讓人稱道的管理文化,并用自己的文化主題去豐富學校內涵,讓師生詩意成長。城基中學沒有百年名校的歷史積淀,沒有優越的辦學條件,然而,近年來她卻能勇立潮頭,屢創佳績,成為莘莘學子向往的一所學校。個中原因,在于學校領導班子能夠做到構建人本管理體系,引領學校持續發展;提煉學校文化,建構學校的文化內涵;研究課堂教學,尋找教師專業發展動力;發展核心素養,優化學生成長環境。
一、構建管理體系,引領學校持續發展
教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心靈純凈,胸襟開闊,自覺追求美好。為達成此目標,“城基人”一直致力于辦學思想的研究和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深入地豐富、完善,找準學校前進和發展的支點,用先進的辦學理念支撐教育實踐。學校緊緊圍繞“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基”“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搭臺”的教育目標,明確提出了“三個思想”,即:科學、規范、特色的管理理念;全面、合格、特長的育人思想;人文、和諧、品位的環境浸潤。這是學校發展最核心的辦學思想和價值取向。在這個辦學思想引領下,進一步提出了“一個中心”:實施素質全面的教育,提高學校的辦學品位;“兩條主線”:德育研究和課堂教學研究;“三個特色工程”:環境工程、藝術工程、科研工程;“六個治校策略”:用人文的環境吸引人、用合理的目標激勵人、用人本的管理規范人、用溫暖的情感服務人、用發展的評價塑造人、用高雅的藝趣凈化人。而學校的所有工作就是讓全校師生充分理解和實踐學校的辦學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思想的共鳴、行動的指引和工作學習的動力。在辦學實踐中,“城基”通過一切工作渠道,不斷努力地去豐富、詮釋和實現辦學思想和管理理念,始終讓學校管理與時代同步且不偏離教育發展的軌道。
二、提煉學校文化,建構學校文化內涵
不同的學校,教職員工的價值追求、精神風貌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學校間的差異。我們認為,管理一所學校至關重要的是要努力積淀和建構一種底蘊厚重、理念強大的“學校文化”,這個“文化”能最大限度地喚起及激發全校師生崇高的進取心和責任感,把整個學校凝聚在一起。當你身處其中時,她會每時每刻地感染著你、影響著你、激勵著你、教育著你。
那么,如何在師生中進行文化引領,營造積極的精神文化,使師生心中有信仰、前進有方向、行動有準尺呢?對此我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1. 健康向上輿論氛圍的引領
學校輿論氛圍是指含藏在學校整體環境中,體現著學校所推崇的價值追求、特定傳統及行為方式的有意或無意的言論,它以其隱性形態讓學校全體成員受到感染,進而產生思想的變化和自覺自愿的行動。尤其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根據教育心理學研究,來自老師、同學輿論氛圍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超過父母的影響。
學生一進城基中學,學校給他們上的第一課便是城基中學的文化和歷史,即學校校訓的解讀以及學校的過去和未來的憧憬,同時告誡他們:進入城基中學,不是因為她過去的聲譽,而是為了讓她的未來聲名遠揚。學校的發展史就是和外界不斷競爭、自身創新發展的戰斗史,這種力量和信念經過一代代的傳承和積淀,造就了學校的自信和勇氣,這種精神也傳到了學生身上,讓他們萌發一種強烈的信念:今天不埋頭讀書,明天怎抬頭做人?因而,學生不怕困難、不屈不撓、不停步伐、全力奮進,為自身和學校創造了諸多佳績。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學生自覺地融入群體,自覺地維護學校的聲譽。
2. 育人環境潛移默化的引領
“城基”始終把育人環境的創建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點,以硬件建設為目標,學校逐步建設完善了塑膠跑道、健身路徑、多媒體教室、校園局域網、校園廣播網、學校網站、圖書館、閱覽室、電腦教室、書畫室、舞蹈室、實驗室等教育設施設備,不斷改善和提升辦學條件和水平。為拓寬文化教育渠道,學校充分利用圍墻用繪畫和文字的形式制作了“文化教育長廊”,確立了“體育精神”“文明禮儀”“尊老助幼”等各種教育主題,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為營造濃郁的文化藝術氛圍,學校在樓梯走道舉辦師生“書畫展”,將師生書畫作品裝裱上墻,影響和感染學生;將辦學目標、校訓、校風、治校策略等辦學思想在教學樓、櫥窗、會議室進行懸掛和張貼;所有教師辦公室、教室、會議室等都圍繞辦學思想進行統一規范的布置,隨時隨地感染、影響和教育全校師生。學校還將綠色、藍色、白色定為學校的“形象色”,并賦予特定的內涵,合理調配學校色調,進一步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品味,從而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三、研究課堂教學,尋找教師專業發展動力
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課堂改革,課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學校管理永恒的主題,也是學校賴以生存的生命線,是鑄造“學校文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學校文化”的價值體現。
1. 以教研促科研,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城基”始終抓住課堂教學研究以及教師專業發展這牛鼻子,以教研促科研,向課堂教學要質量。根據“校本教研日程”安排,學校每學期都要舉行“賽課”活動,每人至少要上一節公開課。每天三到四節進行教研課、優質課、示范課的研討,相關教師必須參加聽課評課,營造濃郁的教研氛圍。深入開展“六個一”活動,學校要求每位教師要有一個研究課題,每周讀一篇課改經驗文章,每周寫一篇教學周記,每周寫一份教學反思或教學案例,每學期上一節課改公開課,每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努力打造“學習型”集體。
2. 立足校本教研,教師培訓求成效
根據教學教研工作安排,學校制定一系列教改措施:一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學理論、抓教研等方法,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不放過一個外出學習的機會,還多次把區、市教研室的教研員請到學校,指導教學;二是緊緊抓住新課程、教材教法、骨干教師等專題培訓;三是以“校長論壇”為平臺,直接與教師進行辦學思想、學校管理、新課程研究和教學實踐等的交流;四是深入開展“學科帶頭人”“認徒拜師”“評聘首席教師”等活動,讓教師成為教研的主人,從老師的層面發現問題、宣傳經驗、樹立典型、促進提高,強調自我提升和自我成長,營造教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良好研討氛圍;五是大力實施“評教”調查表,以班級為單位,每學期對全體任教老師進行一次全面評價,讓同事、家長、學生直接參與對教師的監督和考評,促進教師提高專業素養和執教水平。
學校還通過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比賽,“我的教育故事”演講比賽,評選十佳教師、最美教師、首席教師以及優秀教研組、優秀備課組、德育能手、教學能手、優秀班主任等活動,樹立教師中的標桿人物,形成了人人爭先的良好氛圍。在學校充滿積極向上的環境氛圍下,教師獨特的教育個性被激發,強烈的責任感被喚醒,和學校共榮辱、共命運成為城基教師的自覺追求。
四、發展核心素養,優化學生成長環境
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承載家庭社會太多的期望,更需要學校管理者以對未來負責的態度,給學生的發展提供優質的教育,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城基”兩個校區在扎實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的同時,牢牢抓住思想性、特色性和實效性相結合的工作思路,大力實踐“全面+合格+特長”的育人思想。
研學實踐是城基中學的一個品牌活動,近年來,學校積極探索和拓展研學的內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為主題,開展了國防研學、地理研學、歷史研學、人文研學、環保研學、科技研學等一系列研學活動,讓學生真正地走出校園、了解社會、親近自然、體驗生活,把從課本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現實問題的解決中。
此外,學校開展社團活動,開設了舞蹈、體操、繪畫、手工、籃球、合唱、樂器、英語角、文學社等社團,充分發現和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給特長生提供一個展示和成長的舞臺。同時,學校還以活動為載體,在特色上下功夫,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廣大學生在活動中展現自己、提高自己、成就自己。學校緊緊抓住“植樹節”“青年節”“國慶節”“體育節”“藝術節”等時機開展有針對性的系列活動,不斷拓寬教育渠道;利用“主題演講”“讀書活動”“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等專項活動,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增強育人的生動性和實效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自己、在活動中享受成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城基”學生整體綜合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素質教育質量快速提升。
十年磨一劍,破繭中成蝶。“城基”在不斷蛻變和進步中,充滿著發展的艱辛,師生們揮灑著建設的汗水,也享受著成功的喜悅和成長的詩意。我們堅信,在努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城基”必將進一步突出管理特色,彰顯學校精神,創建校園文化,提升辦學品位,用特有的堅定和執著去創造屬于她的精彩!
(作者單位:廣東潮州市湘橋區城基中學)
責任編輯 ?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