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友
疫情是和平年代的戰爭,疫區處于一種“戰時狀態”。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包括醫務、警務及社區相關人員在內的無數“逆行者”,冒著生命危險,在防疫一線奮勇戰斗。當可歌可泣的他們遭遇生命、健康損害時,其合法權益必須受到法律的保護!
★在家待命突發疾病身亡,符合“視同工傷”
【案例】劉某華系某鎮衛生院醫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省政府公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背景下,衛生院要求包括劉醫生在內的幾名主治醫生除工作時間之外,一律24小時開機待命(其手機聯系方式對社會予以公布),隨時接受公眾電話問診與咨詢。2020年2月13日凌晨3時許,劉某華突發疾病,經送醫院搶救,不幸搶救無效于第二天去世。事后,工傷認定部門認為,劉某華并不在工作時間、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不符合視同工傷情形。
【評析】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背景下,鎮衛生院要求其所有醫務人員24小時待命,同時將醫生手機號碼公示于發熱門診,劉某華發病雖在下班后,但其在疫情期間確實存在大量的通過電話接診之工作情形,即便是下班后在家的時間里,也依然參與了防疫工作,故應綜合考慮疫情期間的特殊工作情形,應認定其發病在工作時間、工作崗位上,其24小時待命期間屬于工作期間,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視同工傷”的情形。
★在家加班突發疾病,亦符合工傷認定“三要素”
【案例】張某月系某傳染病醫院的綜合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醫院被確定為該地區定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的醫院。張某月負責全地區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情況的統計匯總。2020年2月,張某月根據上級要求,將相關數據統計上報,因工作量大,只好夜晚回家加班繼續核算統計。2月29日凌晨,張某月突發心梗猝死家中。事后,社保局工傷認定部門認為,張某月情況雖值得同情,但其身亡畢竟不是在工作時間、工作崗位上,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視為工傷情形。
【評析】《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視同工傷”的要件為:工傷時間;工作崗位;因工作突發疾病,48小時內搶救無效死亡。張某月因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量大大增加,導致其在無法正常上班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故將工作帶回家并利用個人業余時間繼續工作,其在家加班工作期間,實質上與在單位加班并無兩樣,也應當屬于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上”。期間突發疾病死亡,該情況屬工傷之列。
★發病后下班回家,9小時后搶救無效死亡構成工傷
【案例】羅某平系某派出所民警。2020年2月中旬,羅某平受指派參加社區挨家調查統計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情況,一連5天加班工作到晚上7時許。2月20日晚上7時40分許,羅某平與其他兩名社區人員從居民區三樓下樓時,開始感覺身體不適,渾身無力,并坐在樓梯臺階上休息了一會兒,同行的社區人員要帶他去醫院,羅某平婉拒并表示他回家休息一下即可。2月21日凌晨4時50分許,羅某平病情加重,被送至醫院急診,經搶救無效死亡。事后,人社局經調查認為,羅某平是在下班回家后突發疾病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的,不是發生在工作時間內和工作崗位上,不屬于建立在此前提下的突發疾病死亡和經搶救無效48小時內死亡的情形,故不符合工傷條件。
【評析】羅某平在履行職務的工作期間已經突然發病,是本案的基本事實,只是他發病后沒及時去醫院就醫。《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二)……”即: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死亡的;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上,突發疾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可見,該規定著重強調的是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而發病后是否立即就醫、從何時開始搶救,法律并沒有要求“必須立即送醫院搶救”的限制。據此,羅某平的情況符合認定為工傷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