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宇佳
“做新時代綠領,利用科技讓農民種田更加輕松便利。”

江蘇省鎮江句容市郭莊鎮山美水美,土地肥沃。25歲的謝廣勝在當地小有名氣,他經營著一家為“三農”服務的家庭農場。因為農場經營有方,能帶動周圍農民就業,謝廣勝2018年榮獲句容市第二屆“十佳新型職業農民”榮譽稱號,2019年獲得江蘇省職業學校創新創業大賽創業實踐挑戰賽一等獎及最佳帶動就業獎。談起獲獎經歷,謝廣勝風輕云淡,然而他那被陽光曬出的小麥色皮膚,卻表明了藏在榮譽背后的艱辛。
謝廣勝是95后,和很多同齡男孩一樣愛打游戲。2013年,他從江蘇省句容中等專業學校畢業后去部隊當兵。退伍后,父親讓他去城里打工。“父親說去外面闖一下,就知道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想象中那么簡單。”經過一年的闖蕩,謝廣勝回到家鄉,決心從事農業。
2015年11月,在父親的支持下,謝廣勝創辦了勝強家庭農場。“從事農業的第一年我感覺很累、很苦,因為那時有很多東西不懂,經過幾年磨練也就習慣了。”在謝廣勝看來,要想成功,絕不能紙上談兵。他堅持做農活,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慢慢拓展農場的業務。
鄉村振興讓農村的天地越發廣闊,農民干勁十足。在謝廣勝看來,扎根家鄉,情系土地,跟隨父輩步伐、扎扎實實地為農服務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青春夢想、人生價值。
憑著一腔熱情經營農場的謝廣勝,在現實中遇到過很多難題。他缺乏農業知識,對無人機、全自動無人插秧機、大型拖拉機等先進機械操作更是一竅不通。但謝廣勝不懂就學,向從事多年農業的父親學習,向懂行的農業專業人士請教。句容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無人機培訓,他報名參加;遇到農業種植、植保、農機示范、農資培訓的機會,他積極參與。通過幾年的學習和實踐,如今的謝廣勝能操作鏟車、插秧機、收割機、烘干機等各種農業機械。
“過去一畝田一個人要花一天時間,面朝水田背朝天,把秧苗一株株地插下去,有了插秧機,一畝田只要10分鐘,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謝廣勝采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管理,場區互聯網、攝像頭全覆蓋。
每到秋收時節,謝廣勝要從早忙到晚。他檢查完田里的水稻后,就去烘干房幫忙。田間小路泥濘,走上一個來回,謝廣勝渾身上下就沾滿了泥土。有辛勤付出,就有豐收的喜悅,謝廣勝的家庭農場提供水稻、蔬菜、水果種植、水產養殖、家禽養殖、餐飲、農業觀光等服務,每年純收入達80多萬元。


郭莊鎮是句容的農業大鎮,是當地的“糧倉”。農業稅費免征后,原來一家一戶的傳統種田模式在逐步改變。土地集中流轉、水稻大田托管的集約化生產經營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日益興盛。
除了自家農田,謝廣勝的家庭農場順應市場需求,對農戶的農田進行托管,服務范圍覆蓋2萬多畝農田。從大田水稻播種、育苗、翻耕、插秋、植保,到田間管理、收割、烘干、大米加工銷售,他的家庭農場提供“一站式”服務。
謝廣勝說,大型農業機械的操作使用,實現了科技型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既節省了人力,又大大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實現農業增產增收。勝強家庭農場現有成員55人,農機具60多臺(套),其中大型拖拉機6臺,聯合收割機1臺,高低速插秧機6臺,植保機械15臺,大型糧食烘干機15臺,投入資金800萬元,服務農戶1500多戶,為農服務面積近2.4萬畝。
暢想未來,謝廣勝干勁十足。他說:“做新時代綠領,當好新農人,利用科技讓農民種田更加輕松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