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滴滴快車,為什么還會出現花小豬打車?花小豬打車會成為打車界的“拼多多”嗎?網約車市場會重啟補貼大戰嗎?……這一系列問題圍繞著近期出現的“全新”網約車品牌—花小豬打車。
近期在一二線城市高調亮相的花小豬打車,一方面以驚人的補貼讓羊毛黨驚呼“真香”,另一方面又被多地的監管部門叫停,深陷是否合規的輿論漩渦。那么,花小豬打車這次在一二線城市的亮相算成功嗎?
其實在8月之前,花小豬打車就已經在貴州遵義這座小城試運營長達半年之久,只是這次進入一二線城市才引起了互聯網用戶的注意。還沒有成為“名人”之前,外界并不清楚花小豬打車和滴滴出行之間的關系,但現在“換身馬甲”的它再也掩蓋不了“滴滴系”的事實了。現在的問題是,在滴滴出行已經幾乎壟斷的網約車市場,此時出現的花小豬打車還有什么意義?若想知道答案,不妨移步“專欄”欄目,閱讀《推出花小豬打車,滴滴出行意欲何為?》一文。
實際上,每家公司,每個行業都有創業上市的窗口期,滴滴出行也不例外,但現在“疾病纏身”的滴滴出行早已錯過了上市的最佳窗口時間,因此它現在的估值并不是投資人和創業者滿意的。但滴滴出行最終必須通過上市讓風險資本退出,這是其必須走的路,同時,如何重回創業時期的快速增長,也是其面臨的新問題。
最后,也有觀點認為花小豬打車就是滴滴出行重回創業高速增長的一條渠道,當然這并不是說花小豬打車的發展可以無所顧忌,合規和安全依然是這個新生品牌最大的考驗,如果花小豬打車在這個問題上“再次摔倒”,滴滴出行的價值或將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