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說是Sesh小魔豆的升級款,但比較遺憾的是,Sesh Evo的設計語言與Sesh小魔豆是完全一致的。這意味著不管是耳機腔體,還是充電盒都還是“熟悉的味道”。這其實并不難理解,Sesh Evo的側重點主要還是針對Sesh小魔豆的缺點進行優化、調整,以及針對市場趨勢增加了幾個功能或賣點。
首先,Sesh Evo的整體做工扎實牢靠,充電盒的開蓋轉軸穩定不晃動。通過按下充電盒正面的圓形按鍵,四顆LED指示燈會顯示當前的剩余電量。配色方面,在保持黑色款不變的前提下,Sesh Evo又新增了冰川藍色款和薄荷綠色款兩種,相較于Sesh小魔豆的紅色款和藍色款更偏向小清新的路線,這或許是為了契合女性用戶的口味。
眾所周知,真無線藍牙耳機是目前耳機市場的主流產品,但至今仍有不少用戶對真無線藍牙耳機存在抗拒心理,很大原因是因為許多真無線藍牙耳機在設計時過于強調隔音,而忽視了佩戴舒適度的重要性。Sesh Evo雖屬于真無線藍牙耳機,但得益于Skullcandy非常重視用戶的佩戴舒適性,Sesh Evo的輪廓設計遵循基本的人體工學語言,因此佩戴時漲耳感很弱,而且隔音效果也不賴。
如果你平時喜歡有事沒事都把耳機戴在耳朵上,那么耳機就不能太重。有意思的是,Sesh Evo的腔體僅重6.35g,因此在佩戴時,耳朵的“負擔”并不大,特別適合有長時間佩戴需求的用戶。
操作邏輯方面,Sesh Evo左右耳的LOGO處各提供一顆實體按鍵,通過單次按壓、多次按壓以及長按等方式來實現耳機的音樂暫停或播放、電話接聽或結束、音量調節,以及激活語音助手等。
其次,Sesh Evo保留了Sesh小魔豆的諸多優點,例如采用藍牙5.0傳輸規格,在實現低功耗前提下又能提供長距離的穩定連接;Sesh Evo支持與Sesh小魔豆一樣的IP55級防塵放水,時至今日許多價位更高的產品也未能做到。
續航時間較短是Sesh小魔豆的一大遺憾,而Sesh Evo的升級重點則正是在續航上。在搭配充電盒的情況下,Sesh Evo從Sesh小魔豆的約10個小時續航提升到約24個小時的續航(Sesh Evo單次續航為5個小時)。如果是輕度使用,Sesh Evo維持一周一充的頻率還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除了續航上的重點升級,Sesh Evo還加入3個功能性的小升級點。首先,Sesh Evo終于支持單、雙耳模式切換,你可以與朋友共用同一副耳機看視頻和聽音樂。其次,Sesh Evo增加了一個“尋找耳機”功能,在找不到耳機時可以通過官方的Tile APP來了解耳機當前的位置。再次,Sesh Evo提供了與Indy Evo上同樣的三個場景式EQ模式(分別為音樂模式、電影模式和廣播模式),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聽音喜好或者收聽內容來進行切換。
我們評價一款耳機的好壞,最重要的還是看其本身的音質表現。雖然Sesh Evo的價格不算高—活動售價僅500多元人民幣,但是其音質表現卻超出了筆者的預期。
總的來看,Sesh Evo的三頻較為均衡,而筆者經常在地鐵上聽一些嘻哈音樂和搖滾音樂,對耳機的低頻要求很高,作為一款在低頻效果上稍微有所偏向的產品,用Sesh Evo來聽嘻哈音樂和搖滾音樂再合適不過。
當筆者使用Sesh Evo聽《加州旅館》LIVE版時,在前奏方面感覺鼓點的下潛很深,且鼓點也非常有彈性,到了吉他伴奏的高頻部分也沒有出現破音的情況,低頻和高頻表現是讓筆者最為滿意的。在中頻的人聲部分,主唱磁性的嗓音使用被Sesh Evo表現得淋漓盡致,聽上去十分舒緩,且聲音較為穩健,整個視聽感覺非常好。
至于在聲場表現上,使用Sesh Evo聽《塵鼓》純音樂時,聲音大小不一的鼓點能夠輕松辨位,加上入耳式的佩戴方式,沉浸感強到給人一種自己身處在鼓點之中。得益于良好的隔音效果,Sesh Evo內音樂播放得熱火朝天,但在耳機外的世界中,音樂聲卻不曾流露分毫,即使在安靜的圖書館使用也不會打擾別人。
Sesh Evo時尚潮流的外表很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而其小巧、易攜帶的設計則可以在多個場景中使用,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了解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