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敬華

單純從產品功能上來看,“5G消息”與《微信》和《支付寶》的功能有一定重合。一旦“5G消息”大規模商用,《微信》和《支付寶》的一些功能會被淡化,畢竟“5G消息”的體驗更好。
進入5G時代后,聊天還是一項非常高頻的應用。眾所周知,在《微信》中可以發送圖片或小視頻。不過,要想使用《微信》聊天需要先添加好友。相比之下,“5G消息”有一個優勢,無需添加好友,只需要知道對方的手機號碼就能發送消息了,而且可以發送圖片或視頻,位置信息也是可以通過“5G消息”共享的。
不難看出,“5G消息”還會衍生更多的應用場景,移動社交不過是多個應用場景中的一個。據悉,“5G消息”不僅可以聊天,還具備支付功能。進入“5G消息”窗口后,可以直接通過文字訂票,也支持完成支付,無需通過《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等工具,更不需要打開APP。
從產品形態上來看,“5G消息”更像是一個“輕應用”。消費者要通過手機訂票或預訂酒店,無需打開APP,直接用文字預訂就可以了,并且可以直接支付。也就是說,未來“5G消息”生態完善后,消費者付款或乘車時可以直接用“5G消息”支付,無需打開《支付寶》。從這一角度來說,“5G消息”商用會降低《微信》和《支付寶》等APP的打開頻率。
更方便的一點是,“5G消息”是不需要注冊的,手機號碼就是賬號。毋庸置疑,一旦“5G消息”相關的生態成熟,移動互聯網在5G時代會迎來一場洗牌。在3G和4G時代,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被《微信》們管道化(指更為精細的流量化經營)了。在5G時代,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終于開始反擊了。
誠然,“5G消息”的功能很齊全,應用場景也非常豐富。如果體驗非常出色,“5G消息”顛覆《微信》和《支付寶》并不是危言聳聽。不過,“5G消息”商用也面臨一些難題。
首先是資費,這是“5G消息”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一直以來,短信的資費是按條計算的,發送1條短信費用是0.1元人民幣,發送1條彩信的費用是0.5元人民幣。所以,如果沒有一個廉價的資費,“5G消息”是無法收割大量用戶的。



談到“5G消息”的資費,很多通信行業專家表示不會按短信資費收取,有可能會按照流量費用收取。按照目前的5G資費來說,128元人民幣的套餐中包含30GB的流量,發送一條60個字的短信,僅需要120KB的流量。按照流量收費,“5G消息”的收費是非常低廉的,即便是發送照片或小視頻,每一條可能也就需要幾分錢而已。
不可否認“5G消息”按照流量計費雖然很便宜,可5G套餐的門檻還是非常高的。目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5G套餐基本是128元人民幣起步。相比之下,4G套餐非常便宜,一些早期辦理的不限流量套餐只要30多元人民幣。如果4G套餐無法使用“5G消息”,那昂貴的5G套餐一定程度上會影響“5G消息”的商用。
除了資費門檻過高的因素外,生態搭建也是影響“5G消息”商用的又一個關鍵因素。要想通過“5G消息”訂機票、訂酒店以及充話費等,這需要運營商與合作伙伴搭建一個生態,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工程。就本質而言,“5G消息”生態的搭建,運營商要做的工作與《微信》和《支付寶》們是一樣的。
眾所周知,《微信》和《支付寶》的生態經過多年的搭建才具備現在的規模。同樣,“5G消息”的生態搭建,至少也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考慮到運營商的效率一直低下,生態搭建的時間充滿了太多的變數。
從表面來看,“5G消息”擁有豐富的功能,而且背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巨頭。不過,資費的高低,生態的搭建,這些都是影響“5G消息”商用的兩大障礙。盡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發力“5G消息”,但短期內對《微信》和《支付寶》或許不會構成威脅。
此外,《微信》和《支付寶》等APP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用戶黏性和數據積累,強大的算法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具個性化的服務。有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來看,互聯網企業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生態,也已經在數字經濟中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因此運營商必須要以市場意識來推動合作和發展,在找準自身定位的情況下逐漸完善自己的生態,才有可能依靠‘5G消息來發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