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做中國人自己的XXX”這一句式,總是能穿透行業壁壘在大眾輿論層面引發共振,芯片便是個中代表。
借著巨大的人口紅利,國產手機在應用創新層面實現了彎道超車,短短幾年就積累起巨大的市場優勢,并以此作為資本向芯片這一基礎技術領域加碼。但套用一句俗話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做得好的,比如華為海思已經有了和高通在高端產品掰掰手腕的實力;做得差的,小米松果在三年前將澎湃S1裝進小米5C后便杳無音信。
想必任誰都知道,手機芯片是個“坑”了。華為、小米“踩坑”也便罷了,OPPO也要來摻一腳。大概做一下事件回顧。先是2月16日晚間,有媒體報道OPPO CEO特別助理發布了題為《對打造核心技術的一些思考》的內部文章,其中就提出了涉及軟件開發、云,以及關于芯片的“馬里亞納計劃”,其后便在數碼科技圈內引發了熱議。
到了2月18日,OPPO官方針對報道進行了回應,稱“核心策略是做好產品,任何研發投入都是為了增強產品競爭力和提升用戶體驗”,算是對這一傳聞進行了正面肯定。
相較于計劃本身,外界對于“馬里亞納”這一命名的興趣并不亞于前者。以目前人類已知海洋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命名,至少表明OPPO并沒有低估“造芯”這件事的難度。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有這個計劃?又為什么選擇這個時候?
“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解決了手機續航問題的OPPO,其實正在面臨品牌和企業層面的續航問題,筆者當然不是說全球第五大手機廠商OPPO來到了懸崖邊上。
然而,如果將TOP 5廠商做一下梳理的話可以看到,三星有Exynos、華為有海思麒麟、蘋果有A系列、小米的松果至少也做出了產品,唯獨OPPO在自研芯片這一環還是個零。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華為、三星和蘋果等更大的廠商在競爭愈發激烈的手機市場更具話語權,而OPPO不能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