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曠

8月21日,一架重達5.25噸的大型無人機從寧夏起飛,經過近1個小時的飛行后抵達內蒙古機場,并成功著陸。而舉行這次無人機試飛實驗的正是以空運物流見長的順豐速運。這次試飛實驗也讓順豐速運成為了國內首個實現大型無人機與物流場景融合的企業,這也將為其后續無人機的商業運營打下了良好基礎。
順豐速運在8月21日試飛的大型無人機,型號為FH-98,由順豐速運和航天時代電子合力研發,具有起降距離短、巡航速度快的優勢,適合大載量貨運。
而這次舉行大型無人機的場景實驗,既是順豐速運對航空貨運布局的加碼,也是其對大型無人機貨務運輸的一次不小的嘗試。作為國內早期自建航空物流的企業之一,航空貨運承載著順豐速運對整個空中物流的全部夢想,空運也一直是順豐速運的核心競爭力。
早在2008年,順豐速運就開始著手自建航空公司,并在2009年成立航空部門。5年后,順豐速運開始買進貨運機,擴展其空運實力。迄今為止,順豐速運已經擁有60架貨機,成功刷新國內物流公司機隊記錄,空運實力在國內諸物流企業中,居于領先地位。

不過,順豐速運在物流無人機配送應用方面,還仍處在初期階段。實際上,整個國內市場,物流無人機的應用也更多停留在配送方面,應用場景也多止步于小范圍測試,離真正的商業化普及還很遠。
在大型無人機商用方面,國內市場更是鮮有消息。順豐速運這次試飛,算是開創了國內大型無人機在物流行業場景應用的先河。此舉不僅有利于推動國內大型無人機在物流行業的應用進程,也讓順豐速運離自己的“無人機空運夢”更進一步。實際上,順豐速運此次大型無人機貨運試飛,更深層次的考慮則是探索至為關鍵的商業化問題。
總之,這次在寧夏舉辦的無人機實驗獲得成功,再次展現出順豐速運進軍空運物流的勃勃野心。而此次實驗的成功,對順豐速運的整體空運物流構想的實現大有裨益。這對同樣對無人機物流懷有心思的京東物流,也是一個“秀肌肉”的好機會。
和傳統的鐵路、公路運輸方式相比,空運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優勢,這也是國內企業在航空貨運領域展開布局的原因之一。
在運輸速度方面,航空貨運時速可達每小時600公里~800公里,是公路運輸速度的10倍,能夠極大地提升運輸效率;在成本方面,空運也能省過路費、倉儲費、保險費和利息支出等費用,加快資金運轉速度,進而提升航空貨運利潤。
而在無人機應用于物流行業后,人力成本則會進一步降低,空運的優勢會體現得更加明顯。和有人駕駛的貨運機相比,無人機有更強的機動性和更小的安全風險系數,并且其特有的虛擬訓練模式,也能進一步降低無人機的安全系數和訓練成本。
不過,國內市場至今還沒有傳出大型無人機商業應用落地的確切消息,大型無人機的場景應用仍處在待開發狀態。而順豐速運作為業內的先行者,此次實驗的目的,自然也包括推動無人機的商業化應用。
然而,從國內市場的無人機應用現狀來看,大型無人機的商業化仍面臨著重重難題,距商業化落地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在大型無人機商業化的進程中,也不是沒有好消息。比如,5G、AI和大數據等新基建大爆發,也為大型無人機的商業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綜合來看,新基建為大型無人機商業化提供的助力主要在政策和技術兩方面。
首先,在技術方面,AI、5G和大數據技術等新興技術的進步,讓無人機在視覺識別、數據傳輸及處理等方面取得了技術性突破。比如,5G通信技術具有低延遲特點,可以將延遲降低至1ms以下,對無人機運行的數據傳輸、終端控制提供了很大幫助。
AI技術能夠提升無人機的偵查、探測能力,加強無人機智能操控的機動性;大數據技術則對無人機的飛行路線規劃有極大的價值;同時,無人機也是收集數據的利器,無人機和大數據的聯合,對其商業化大有裨益。
其次,在政策方面,國家也為民用無人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17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指導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無人機相關專業列入《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為國內無人機行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國務院也多次發布民用無人機產業發展規劃,構建“社會管理+行業管理”格局,為民用無人機發展提供一個安全、高效、順暢和可持續的環境。
有了新技術和新政策的支持,對意在推進無人機商業化的順豐速運來說,現在的確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不過,順豐速運在無人機領域絕非沒有對手,熱衷于無人機物流的京東物流就是其中一個。
實際上,搞無人機物流的不只是順豐速運,京東也算是其中一個。但從京東在無人機領域的布局來看,其與順豐速運走的路線并不相同。順豐速運的無人機技術研發,是和大疆、極飛等企業合作,而京東則選擇自研無人機技術。

2015年轉型科技企業后,京東就開始自研無人機技術。和順豐速運采取的合作方式相比,京東選擇走技術自研道路,使得京東的無人機技術擁有更強的主動性和市場競爭力,這對其無人機的商業化推進也大有裨益。
在無人機技術方面,模吧網數據顯示,順豐速運試飛的FH-98無人機最大航程1 200公里,最大荷載重量1.5噸。而京東發布的京鴻重型無人機,有效載重為1噸~5噸,和順豐速運這次試飛的無人機載重沒有太大差別。但目前順豐速運和京東的這兩款大型無人機并未投入商用,很難在載貨量、智能操控技術等方面做出全面評比。
而在航空物流網絡建設方面,京東與陜西合力打造了全球第一個低空無人機通用航空物流網絡,并以陜西為中心向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城市擴展;順豐速運則打造支線航空貨運網絡空地一體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無人機配送服務。
從大型無人機商業化的布局來看,順豐速運對無人機空運更為熱衷,但無人機當下糟糕的應用現狀,又決定了順豐速運離“無人機空運”的夢想還有不少差距。從長遠來看,順豐速運與京東利用自己的業務場景和技術實力,參與競爭博弈并嘗試商用,必然會加快我國無人機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壯大行業的基礎,這對參與其中的順豐速運與京東而言,其利好也是顯而易見的。

隨著未來低空開放,加上5G時代的到來,無人機物流行業會有很大的提升和拓展。無人機物流配送,是通往下一時代的入場券,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無人機業務落地的步伐相信會越來越快,新的物流時代也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