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涵蓋“野味”的野生動物交易渠道越來越廣。從活鮮、農批市場擴大到快手、火山等網絡平臺上,各種野生動物都有從捕獵、運輸到販賣的成熟利益網

在深圳一家大酒樓里,打工者鐘華平(化名)看到過標價昂貴的穿山甲。它們尾巴長長的,看到后廚的人走過去,會像小孩一樣在籠子里找地方躲,緊張地縮成一團。他還記得第一次看到一只活的穿山甲如何從生到死,成為酒樓食客盤中餐的場景。“后廚處理穿山甲,是用刀砸穿山甲的腦袋,一刀不行,就砸兩刀,穿山甲被放血,開水燙,拔掉鱗片,直到露出白色的軀體。”
在酒樓里,鐘華平也看到過幾百條蛇被關在逼仄的網袋里,幾小時后,這些動物就會成為餐桌上的“野味宴”。這樣的大酒樓通常有兩個廚房,一個是普通廚房,一個是野味廚房,“這些動物不好處理,”野味廚房要開一個后門,方便把野生動物運進來或者把處理完的“垃圾”丟出去。
“野味”是暴利生意,捕獵幾乎零成本,偷盜來的野生動物從農村的盜獵者到販子,再到酒樓、食客,價格可以翻很多倍。“一斤蛇幾百塊,做出一鍋蛇湯幾千,穿山甲一只幾百塊,穿山甲湯售價上萬。很多人都有用珍奇食材招待貴客的欲望,攀比心也在作祟,無論好不好吃,誰能吃得起貴的、稀有的,說明誰更有地位、有渠道。”鐘華平說,做穿山甲這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野味生意容易被查,因此酒樓主要做熟客生意,或者有人介紹。
在內陸西北地區,非法盜獵和野味食用同樣在一部人群中存在。西北某地流行吃野生黃羊,黃羊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衛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李根山告訴記者,一斤黃羊賣60~90 元,一只平均40 斤,賣一只黃羊就是當地人一個月的工資,誘惑很大。黃羊一年只產一胎,前些年一群羊有近20 只,現在一群羊只有五六只。“200O 年初,中衛當地曾大張旗鼓開‘野味’餐廳,那幾年是明著賣,這幾年是暗著賣,吃爆炒黃羊、紅燒黃羊肉,其實黃羊肉肉粗,并不好吃。”
除了所謂珍貴的野味,普通野生動物也是餐桌上的犧牲品。根據相關數據,在這張野味地圖上,南方整體比北方食用得多,盜獵、銷售則發生在全國各地。野豬、麂子、果子貍、花面貍、斑鳩、青蛙、竹鼠、蛇、野雞、野鴨、野鳥、豪豬、刺猬、雪豹、大雁等許多野生動物都會被盜獵銷售。
天將明(化名)是“讓候鳥飛”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在快手上,盜獵者很謹慎,不會發獵物的視頻,而是讓下好的獵夾露出一下,或者發一句“上山了”,拍一個山里的鏡頭,寫一句隱晦的“高速收費站建好了”,意思實際上是野生動物從這里經過要收過路費,他們已經埋伏好獵夾、獵套;“已收費”的意思是“中貨了、捕到獵物了”。他說,懂的人自然就懂。
如今的盜獵工具也越來越先進,以前盜獵者下了獵夾、獵套,要自己時不時去看是否中了獵物,現在會用上報警器,獵物被夾到后,盜獵者的手機上能收到微信、短信和電話通知,這種報警器在一些電商平臺上就有賣。
天津、河北一帶抓小型林鳥的人不少。盜獵者清晨架捕鳥網,一天不收,廣西、廣東的盜獵者晚上抓水鳥,天快黑了放誘鳥機,用喇叭放各種鳥的叫聲,架上捕鳥網,水鳥一聽到聲音嘩嘩嘩就飛下來了。野保志愿者在安徽宣城、廬江查盜獵痕跡,十公里的山路邊鋪滿了偷盜者設的電網,江西、湖南、湖北的山里也鋪電網,上面是被一萬多伏的電網電死的麂子、野豬,這些動物的蹄子已經被電得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