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才君,徐小娟,許才信,朱紅文
(1.高郵市湯莊鎮農業服務中心,江蘇高郵225600;2.江蘇豐慶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蘇高郵225600)
蘇麥11是由江蘇豐慶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用寧麥9號和揚麥11通過常規系譜法選育的春性小麥。由江蘇豐慶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品種審定申請,2016年3月24日經第三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16002。
高郵市湯莊鎮農業服務中心從2017年秋播開始引進試驗、示范與推廣。通過近幾年的種植,蘇麥11具有較高的產量優勢。
蘇麥11在2年來的試驗示范種植過程中平均比對照揚麥20分別增產5.60%、4.89%,比本地區大面積種植的寧麥13產量分別增產7.61%、7.27%(表1),蘇麥11表現為高產穩產、單產潛力大。
蘇麥11屬春性、中熟品種。全生育期202 d,比對照品種揚麥158遲1 d(長江中下游麥區試驗對照品種是揚麥158),與揚麥20熟期相仿。幼苗半匍匐,分蘗力較強,葉色綠,生長旺盛,株高81 cm,抗倒性弱。株型較緊湊,旗葉上舉,穗層較整齊,熟相較好。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紅粒,籽粒橢圓形、半硬質,較飽滿。穗數484.5萬個/hm2,每穗粒數37.1粒,千粒質量41.9 g。抗病性鑒定,中感赤霉病和紋枯病,高感白粉病、條銹病和葉銹病。籽粒品質檢測,容重770 g/L,蛋白質含量13.38%,濕面筋含量28.5%,吸水率61.4%,沉降值36.0 mL,穩定時間3.0 min,最大拉伸阻力292 E.U.,延伸性168 mm。
蘇麥11比揚麥20、寧麥13增產潛力大,適宜在中等肥力條件下高產栽培。高郵市屬里下河稻茬麥區,是優質中筋小麥的適種區域,又是麥作生產的高產區域。蘇麥11產量水平為7 500~9 000 kg/hm2,產量結構要求是:穗數450~520萬個/hm2,每穗粒數40~43粒,千粒質量42~44 g。高產栽培技術必須抓住以下6個方面關鍵技術。
蘇麥11是春性、中熟品種,適期早播可充分利用冬前有效的溫光資源,培育壯苗越冬,促進分蘗早生,增加分蘗生長量,提高分蘗比例,有效減輕或避免越冬期凍害和返青后倒春寒影響,優化穗粒結構和提升產量,提高蛋白質和濕面筋含量。適期早播時間段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佳播期為10月25—11月5日。
10月25日—11月5日,基本苗在180萬~225萬株/hm2,以后每推遲一天播種,增加15萬株/hm2。高產麥區采用“分蘗成穗為主,主攻大穗大粒奪高產”策略,基本苗保持180萬株/hm2左右。中高產麥區宜采用主莖分蘗并重的技術路線,基本苗保持200~225 萬株 /hm2。

表1 2017-2019蘇麥11試驗示范情況
蘇麥11品質達中筋小麥標準。按照中筋小麥生產模式,適期播種田塊,純氮量在225~270 kg/hm2,全生育期磷鉀肥用量為120~150 kg/hm2。其中,N、P2O5、K2O質量分數比例為 1∶0.5∶0.5;基肥、平衡肥、拔節孕穗肥的氮肥運籌比例為6∶1∶3。磷肥一次性投入作基肥;鉀肥作基肥與拔節孕穗肥各占50%。
要做好麥田封閉化除,播后開墑結束,可用拜寶瑪(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呋草酮三元復配)1 200 g/hm2,或乙草胺+噻吩磺隆1 200 g/hm2進行封閉化除。對田間雜草量較多的田塊,看草相選擇合適藥劑及時做好冬春季化除;春季雨水偏多,3月中旬、下旬用噻呋酰胺、己唑醇、戊唑醇、井岡霉素A粉、嘧菌酯等,依各藥劑說明書要求,防治紋枯病1~2次,兼治白粉病。抽穗期重點防治赤霉病,選擇戊唑醇、戊唑·多菌靈(龍燈福連)、戊唑·噻霉酮(勇護)等藥劑,以各藥劑說明書推薦劑量,防治小麥赤霉病;選擇吡蟲啉、啶蟲脒、辛硫磷等藥劑及其復配制劑,以適當劑量防治蚜蟲;做好根外追肥,防止干熱風,確保活熟到老。
提高抗倒能力是小麥高產關健技術措施之一,蘇麥11抗倒能力弱,可以每500 g麥種拌1~2 g矮苗壯等藥劑拌種;在返青期用國光矮豐或麥葉豐600~800 g/hm2,或在小麥破口抽穗期用勁豐水劑1 500 mL/hm2進行化控。
小麥成熟后根據天氣狀況和籽粒水分,及時收獲,晾曬或烘干入庫,確保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