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沈濤
【摘要】中國戲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戲曲音樂對二胡藝術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二胡藝術只有根植于民族音樂這塊肥沃的土壤,與戲曲音樂相結合,才能求得更好的傳承與發展。本文就各地方戲曲音樂與二胡作品的關系進行分析,以期獲得更深的認識,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二胡;戲曲;音樂
【中圖分類號】J632.2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7-0081-02
【本文著錄格式】王玥,沈濤.淺析戲曲音樂對二胡藝術的影響[J].北方音樂,2020,04(07):81-82.
一、戲曲音樂與二胡藝術的內在聯系
中國的戲曲作為古老的戲劇之一,從原始歌舞開始,經歷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集眾家所長,由詩、樂、舞、以及表演藝術等綜合而成,成一家之精華。中國戲曲源遠流長,有著悠久的文化藝術,各個地區、各個民族的不同方言、習俗,產生了各種各樣的不同形式但具有地方特色的戲曲音樂。中國戲曲又經歷了各個朝代的發展,因此中國的戲曲劇種種類多樣,根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地方戲曲大約有三百六十種之多。
在陜西地區,秦腔是最大的古老劇種,是有陜西地區長時間的歷史文化而形成。秦腔還被稱做“亂彈”,俗稱“桄桄子”,稱為陜西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劇種之一。還有一些具有陜西特色的劇種,如皮影戲、花鼓戲、木偶戲等。
二胡是戲曲音樂不可缺少的樂器,戲曲音樂也為其產生與發展提供了空間,經過上千年的歷史,二胡與戲曲兩者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可。但二胡一直以戲曲音樂伴奏伴奏樂器的形式出現,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二胡體系一直到上個世紀30年代的時候,我國著名音樂家劉天華脫穎而出,他大膽改革二胡,使二胡從一件戲曲音樂伴奏樂器成為可以上臺獨奏的樂器,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與喜愛。
我國民族音樂一代宗師劉天華同樣明白只有吸收民族音樂才能創作出優秀的二胡曲。最為出名的二胡十大名曲就取材于中國的國粹京劇,當中的曲牌就被劉天華借鑒而來創作出了經典的作品。20世紀50年代是二胡創作的高峰期,涌現出了大量經典的二胡曲。如《漢宮秋月》,《豫北敘事曲》《三門峽暢想曲》等。大部分取材戲曲音樂,這些作品以獨特的地方風格和技法,使得二胡藝術更上一層樓,改革開放以來,二胡曲《長城隨想》《寶玉哭靈》等受到人們的歡迎,這些樂曲更加借鑒吸收了戲曲音樂當中的精華,不光采用戲曲音樂的曲牌和唱腔,還運用了托腔、垛句等手法,豐富了二胡的演奏技巧,更加在旋律上運用了散板和潤腔的戲曲方式。不同地區的戲曲通過聲腔的不同展現自己地方特色的戲曲,戲曲的聲腔對二胡藝術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二胡演奏家們認識到聲腔對二胡藝術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對此非常看重。我國著名二胡演奏家閔惠芬,她在二胡演奏中吸收各地的民間戲曲音樂,如京劇,越劇,江南絲竹等取其精華,豐富了二胡藝術的形式。她提出“二胡聲腔化演奏”的理論,所謂“二胡聲腔化演奏”寬泛著說就是將中國戲曲唱腔藝術的一些技巧和特征應用于二胡演奏中。
二、我國地方戲曲對二胡作品的影響
由于我國眾多的地方戲曲音樂為二胡提供了一個可以發展的廣闊的天地,使得各個地區具有豐富多彩的二胡音樂體裁,從而提高了二胡作品的音樂表現力,使得二胡的表演形式異彩紛呈。本文通過對陜西地區,河南地區,江南地區等地來論述地方戲曲音樂對二胡藝術的影響。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藝術的發展,都是在特定的時間地點的范圍內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各個地區的不同的地形,氣候,人文,風俗等對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影響。各種各樣的戲曲體裁,為當地的二胡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陜西地區地處我國的黃河中游,地形較陡峭,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養成了當地熱情豪放的陜西漢子的形象,使得他們創作的二胡作品具有激揚、質樸、激情慷慨的音樂風格。陜西的大部分二胡作品吸收了陜西地區戲曲音樂的精髓,將最具有代表性的戲曲改編發展成二胡曲。以此為基礎形成了陜西二胡藝術的特征和演奏風格。
陜西地區二胡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秦腔隨想曲》,這首作品是以陜西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秦腔的曲牌為音樂素材,在此基礎上創作出來,使得該曲被美譽為“秦派音樂”的代表作品。引子部分就直接選自秦腔的“滾白”(苦音),旋律起伏大,讓人感覺有先聲奪人之感。第一樂段更是旋律中蘊含著濃郁的戲曲音樂唱腔的韻味,樂曲當中常常使用滑音,顯得格外的悲涼哀怨,具有濃厚的戲曲風格,使這部作品成為二胡作品中的代表作品,帶動了秦派音樂的發展和壯大,形成具有地方獨特的演奏風格。
河南地區屬于我國平原地區,河南人具有豪爽粗獷的性格,在二胡藝術也有所體現他們的性格,他們在二胡演奏時,更加注重運弓時的功力。由于當地的嗩吶和墜琴獨樹一幟,在二胡的演奏技巧上,就會借鑒這些樂器的演奏技巧,從而使二胡藝術更加成熟。河南是我國文明藝術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在漫長的歷史當中,孕育了具有深厚韻味的河南傳統文化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河南戲曲。
河南的戲曲的比如說代表河南的地方特色的《河南小曲》,這首樂曲運用了大量的墜胡的演奏技巧,不管第一樂段情緒喜悅,表現了河南地方詼諧幽默的情感和地方風格,還是第二樂段舒展如歌,體現了河南人們自豪的情感,都在樂曲當中感受到河南風格,作品中還融入了豫劇的唱腔特征。《豫北敘事曲》也是代表河南地區風格的一首經典的作品,這部作品是由作曲家劉文金先生創作的一首二胡曲。樂曲第一樂段就直接按照河南地方戲曲音樂改編的主題進行演奏,第二段時又運用了豫劇常用的倚音,充滿者詼諧的感覺,第三樂段時節奏時整時散,速度時快時慢,旋律跌宕起伏,具有戲劇性的效果。從而使得這部作品被稱作為二胡藝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江南地區處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江南處于亞熱帶和暖溫帶之間地區,氣候溫暖濕潤,由于當地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當地有“魚米之鄉”的美稱。由于江南地區連綿不斷的細雨,音樂也是如此,似斷非斷,讓人心情心曠神怡,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之中。江南地區的大部分曲子是以當地出名的江南絲竹為音樂素材進行創作發展,二胡演奏中如墊指滑音、小打音,帶弓、浪弓等很多技巧都是由江南絲竹樂借鑒而來。
江南風格的二胡作品中吸收了很多昆曲中的風格元素,二胡的創始人華彥鈞就出自江南地區。《二泉映月》是他著名的二胡曲,吸取了戲曲音樂的精華之所在,也應該說戲曲藝術提高了的二胡藝術的水準,中國戲曲音樂那種絕妙的韻味是西方音樂所沒有的,也有一些西洋音樂難以望其項背的地方。
三、結語
由于二胡是戲曲音樂的伴奏樂器,二胡的發展的過程中總是離不開戲曲音樂,在二胡藝術發展過程中,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地方戲曲音樂,因此二胡藝術發展得越來越好。各個地區的戲曲音樂是二胡藝術發展的基礎,魅力非語言所能表述,二胡獨特的韻味板式、結構乃至音律的運用,都離不開中國傳統戲曲音樂文化。
二胡汲取了各個地區的戲曲音樂,不管是曲牌還是演奏技巧,都使得二胡藝術更上一層樓。通過各個地區戲曲音樂與二胡藝術的關系,明白了只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創新,二胡藝術乃至中國民族的文化藝術,才能在世界上展現中國特有的文化,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通過了解戲曲音樂對二胡藝術的影響時,明白了創作出好的作品好的文化,一定是在繼承上創新,在傳承上發展。
參考文獻
[1]郝藝潔.陜西地域戲曲音樂對建國后二胡藝術的影響[J].音樂天地2011(2):54-57.
[2]楊奕坤.淺談河南戲曲音樂對二胡藝術的影響[J].戲劇之家2017(9):18-19.
[3]段晉中.對二胡藝術地域特色的探討[J].藝術教育,2006(7):75.
[4]溫劍兵.論戲曲伴奏中二胡演奏的情感魅力[J].大眾文藝,2014(2):154.
[5]李小波.淺談二胡在戲曲伴奏中的情感魅力[J].知音勵志,2017(2):226.
[6]郭澤勇.論二胡在戲曲演奏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 2016(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