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背景】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為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會議精神,進一步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的重要論述落到實處,充分研討、創新宣傳新時代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組織應急管理部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城市系統工程研究中心等部門和院校的專家學者,對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與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辰安科技”)項目服務地——廣東省佛山市和河北省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在智慧安全城市、工業安全社會化服務、全面提升城市安全和應急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進行了調研。
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是清華大學公共安全領域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科技平臺和創新基地,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研究院旗下唯一科技成果轉化單位和國際化公共安全產品與服務供應商。而今,物聯網、大數據、5G等前沿科技的發展及其所產生的超乎想象的聚合效應,為公共安全產業帶來了歷史性的變革和機遇。
為此,研究院重點圍繞“前沿基礎學科的原創性突破、高素質研究人才隊伍的發展壯大、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聯合建設、先進適用裝備的研發配備、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應用”等方面下功夫,為新時代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據了解,研究院下屬單位——辰安科技,目前在全球公共安全領域內的大系統、復雜系統研發應用等方面,已處于第一梯隊。據研究院介紹,辰安科技在強化應急管理技術上,以往以研發應急系統為主,現已建成“兩云兩中心一基地”體系,即工業安全云、消防安全云、城市安全運行監測中心、綜合應急指揮中心以及安全文化教育基地。
辰安科技打造的“兩云兩中心一基地”,是典型的物聯網模式?!皟稍啤币劳写蠓秶植嫉膫鞲衅?,實現了消防設施、危險源的“上云”——針對運行狀況和變化趨勢而進行實時監測、預警,實現線上監測、線下服務深度融合,輔以針對性的金融保險托底賠付,在“兩中心”的統籌下,明顯降低了城市突發災害事件的潛在風險、發生機率和重大損失。此外,“一基地”依托清華大學教育、人才、科技及品牌的優勢,面向政府部門、社會公眾、青少年、從業人員、專業救援隊伍等對象,提供集科普教育、專業培訓、實訓演練于一體的安全文化教育服務,將“安全+”理念滲透于各領域、各行業,提升社會本體安全水平,打造安全文化產業新業態。
2019年年底,人民論壇專題調研組一行深入調研研究院與辰安科技項目服務地——佛山市城市安全運行監測中心、唐山市海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安全運營監測中心,切身感受到其技術服務系統在應急處置全程中,分工明確、反應迅速、處置高效、反饋及時,整個系統還可在持續運作中實現迭代更新和進化升級,為各地應急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研究院和辰安科技在積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始終堅持科技、管理和文化的“融合支撐”,在“強化應急管理技術體系、實現‘產學研用高效聯動、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推動應急管理能力社會化”等方面做文章。
強化應急管理技術體系。首先,提高應急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據了解,“兩云兩中心一基地”體系中的“兩云”之一的工業安全云,就是團隊依托高技術含量和技術驅動能力、對標國際先進水準構建起的評價應急裝備可靠性與環境適應性的科學檢驗檢測標準體系,一體化地提供了應急救援輔助、動態預警管控、風險動態監測三大技術服務,實現應急管理工作由“事件推動型”的被動處置轉變為事前預防、綜合研判,成為技術驅動產業安全發展的優秀范例。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范維澄對此表示,研究院與辰安科技的發展壯大,既離不開持續穩定的研發投入和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也是團隊轉換工作思路和發展理念的成果。
其次,以能力智慧化保障城市安全。2018年以來,研究院與佛山市共建了“智慧安全佛山”,一期項目包括“一個中心、一張網、一套系統”,綜合運用多項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全維度創新,助推城市管理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耙粋€中心”,即城市安全運行監測中心,凸顯了“立足應急,著眼平時,服務社會”的“平戰結合”的建設思路,融綜合監測運行中心與應急指揮中心為一體;“一張網”,即城市安全運行監測網,是依靠橋梁、燃氣、排水、消防、電梯、軌道交通、交通運輸、高風險企業這8個專項工程,搭建起可對城市安全運行狀態進行多維監測的物聯網智慧感知網絡;“一套系統”,即城市安全運行綜合管理與應急指揮調度系統,能夠提供佛山城市安全運行監測數據的實時匯聚、分析研判、風險評估、綜合展示與應急處置輔助決策等服務。北京科技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系書記、教授黃國忠指出,“智慧安全佛山”項目,針對佛山市目前面臨的城市安全管理難題進行了有效的合作攻關,已初步建成了較為完善的集監控、風險評估、風險預警和應急管理輔助等內容在內的綜合化安全監控信息管理平臺。整個平臺系統功能亮點突出,具有極高的推廣應用價值,該系統的成功應用,將會使城市安全保障水平跨上一個新臺階。

調研組聽取佛山市應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魏鈺(中)所作的關于“智慧安全佛山”項目實施情況報告
實現“產學研用”高效聯動。研究院與辰安科技已逐步實現在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方面的“產學研用”高效全維度聯動,既不斷增強相關科研的“腦力”“創新力”,又持續提高成果轉化應用的“腳力”,讓科研成果用得好、接地氣,強化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的科技供給,切實服務于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應急管理工作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從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高度去整合多方力量,做到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實現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宣傳教育的社會化,推動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的社會化。北京城市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朱偉指出,研究院和辰安科技聚焦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系統性推進了“應急管理能力社會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調研組組長、人民日報社《國家治理》周刊副總編輯陶建群認為,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和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各地的服務和運營實踐中,將“安全發展”意識落實到科研和應用推廣的方方面面,以“兩云兩中心一基地”為核心的先進應急管理與安全服務體系,創新開展地方應急管理與城市安全發展工作,形成了三點重要啟示:
促進智能化與信息化高度融合。依托研究院的關鍵核心技術及知識產權,由辰安科技技術團隊研發的平臺及其運作模式,是一種“產學研用”高效互動、相互賦能的完善體系,可聚合催生孵化更多原創性的技術革新和產品應用,是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背景下的一個有益嘗試,體現了新技術和新理念的緊密結合、智能化與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以智慧消防平臺、智慧工業園區乃至智慧城市建設為例,有效強化科技支撐的前提是相關數據種類全、底數清、情況明、措施得當。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前沿科學技術運用到應急管理領域,以基礎數據作為決策輔助支撐和科學參考,這是研究院和辰安科技相關高技術智能化平臺及其運作模式的最大價值所在,也是最具提升空間和最能發揮實效的,更是實現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有效路徑和解決方案。
牢固樹立關口前移的根本理念。應急管理的過程可分為事前的預防和準備、事中的積極響應和事后的恢復重建三大環節,其中事前的關口前移、前置管理至關重要。研究院和辰安科技相關平臺及其運作模式高度重視監測預警,將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風險排查、處置工作進行科學性前置,把好源頭監測關、隱患管控關,借助自身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系統性地幫助地方各級政企部門加快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提高全程動態監測、實時預警能力,用主動出擊式的“前置防線”來強化預測預警預防綜合能力,以“前瞻治理”來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健全風險防控體系,將安全風險消除于未然,切實推動了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治理模式從事后被動應對向事前主動防范轉型升級。
推動應急管理與社會治理緊密融合。應急管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籌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要切實助推應急管理與社會治理緊密融合。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構建社會共治同心圓,就是要憑借應急管理技術的強有力支撐,依靠社會化多元力量來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實現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工作的精細管理、精準治理,努力探索城市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現代化治理新路子。研究院和辰安科技的相關平臺及其運作模式,特別是其中的社會化消防安全一站式托管服務,是真正的公共化、社會化服務的治理模式,集中體現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現代化發展方向,政府、企業以及公眾充分互動并形成共識與合力,共同開啟我國應急管理事業新局面。
(課題調研組成員:陶建群、許建平、潘旺旺、張迪)
【注:本文系“2020國家治理創新經驗(應急管理)課題調研”階段性成果之一】
責編/王卓怡? ?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