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涵
小提琴手Aldo站在陽臺上,準備開始一場十分鐘的音樂會。傍晚6點,約定的時間到了。隔著陽臺間不透明的玻璃墻,鄰居李佳靜的意大利語傳來:“我們準備好了!”琴聲從Aldo家陽臺飄出,播散到周圍的幾百個陽臺,那里有正在扶著欄桿的老人、抱在一起的情侶,還有牽著小孩的媽媽。
每晚6點是意大利官方公布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的時間。人們站在陽臺靜靜聽著Aldo的琴聲,仿佛這一刻,能從不斷上漲的數字中,稍作喘息和抽離。
意大利是歐洲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從3月10日起,意大利政府決定限制全國6000萬民眾的出行,Aldo開始了在米蘭家里漫長的隔離生活。
Aldo的小提琴曲孤獨地每天持續著。意大利經歷了“最黑暗”的一個月,他的生活也徹底被這種“黑暗”改變了——遠離音樂廳,隔離在家里。朋友因新冠肺炎離世。在幽深看不到盡頭的隧道里,小提琴聲還在繼續,它串聯起被隔離成孤島的人們,也撫慰著小提琴手自己。
“我要去為他們表演一首曲子。”Aldo對妻子說完,走到陽臺上。
Aldo在陽臺站定,他對面是環形的白色樓房。米蘭沒有中國式小區的概念,民居通常是臨街的獨棟。Aldo居住的公寓與對面的樓正好圍起了一個環形空間,在一個個格子似的陽臺里和樓下廣場的草坪上,一些人零星地站著。
不能出門的日子,陽臺成了為數不多連接戶外的地方。政府鼓勵音樂家們去陽臺上表演,“陽臺音樂會”風潮從意大利南部蔓延到北部,成為疫情陰影下少有的輕松時刻。
“做一點美好的事吧”,Aldo想著,將小提琴架在肩頭,《愛的禮贊》響起,演出開始了。
這首愛的頌歌誕生于一百多年前,也曾在Aldo和妻子的婚禮上響起。而此刻,妻子也在陽臺上,一手抱著孩子,另一只手拍著視頻,中途孩子哭了起來,錄制不得不中斷——要先哄哄小姑娘。
初春的米蘭還有些冷,小提琴的弦是冰涼的,Aldo按琴弦的手有些僵硬,很難像正式演出一樣,自如地在琴弦上滑動,精準找到對應的音。對演奏者來說,這有些棘手,不過此刻“完美”不是最主要的,通過音樂傳達“愛、希望和團結”更有意義。
聽到琴聲的那一刻,李佳靜正在房間里照顧兩個孩子,“很好聽,一開始就把咱們院子的(音樂)水準拔得太高了”,她小時候學過小提琴,后來學了設計,從中國來到米蘭已經12年了,現在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米蘭的學校從2月20日開始停課,李佳靜兩歲的大兒子不能去幼兒園了,這讓她的生活愈加忙碌,需要見縫插針地完成工作。六點的小提琴音樂會是晚飯前溫馨的片刻,李佳靜全家人來到陽臺上,7個月大的寶寶在奶奶臂彎里睡覺,大兒子伴著音樂拉她一起扭動。

鄰居們也紛紛出來,走上陽臺,或來到樓下廣場。平日里,她曾在樓下和他們打過招呼,也聊過天。此刻站在陽臺上,熟悉的面孔和一個個的陽臺對應上了,李佳靜和他們招招手,交換一下眼神,“心理上感覺跟大家更親近了”。
兩棟樓加起來有兩百多戶家庭,這是小提琴手Aldo第一次見到其中的大多數人。一曲畢,他一手提著小提琴,另一只手伸出陽臺和鄰居們打招呼,掌聲和歡呼傳來,“Bravo(太棒了)”,“再來一曲”,“艱難的時候能聽音樂太好了”。
陽臺音樂會的第十天,對Aldo是特殊的,這天他決定把演出獻給一位朋友。就在當天,他得知了這個朋友因為感染新冠肺炎離世,成為意大利當時數千死亡病例中的一個。
德彪西的《月光》響起,悠長、沉郁的樂聲中,Aldo的眼前浮現出朋友的臉,此刻他們好像離得很近。兩曲過后,掌聲響起,音樂會結束,鄰居的歡呼依舊,Aldo的心里有什么在變化,拉琴前的那種“艱難”似乎釋然了一些。
聽眾并不知道樂手心理的變化。對默默聆聽的陳清來說,下午6點的陽臺音樂會已經變成了每天的固定節目。她住在Aldo家左側后方的樓里,從她的陽臺望去是Aldo樓下的廣場和草坪,她看不見小提琴手的模樣,卻能清晰地聽到小提琴的樂音。
隔離在家的日子里,陳清的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沒有固定休息時間,吃飯就湊合一口,大多數時候坐在電腦前,咖啡擺在手邊,有時晚上11點還在忙碌。下午6點是難得的休息時間,小提琴聲響起,她從繁忙的工作中喘口氣,打開窗戶,十分鐘的音樂會成了生活中的一點慰藉。
在Aldo眼中,音樂讓人們短暫地脫離了現實生活。“在困難的時候,我們比以往更需要音樂,哪怕只有十分鐘的時間,每個人停下思考那些悲傷和糟糕的消息,任由思緒飛走,在音樂面前展露笑容。”這也來自意大利鄰居們給他的回饋,某天鄰居送來一瓶酒,瓶子上貼著意大利語的小字條——“謝謝你每天為我們帶來的那些美好的,得以逃離的時光”。
“我借此機會告訴您意大利人多么深情,人們給我寫下這樣的消息:與您的音樂之約給了我繼續前進的力量。”Aldo說。
Aldo也因此收到了意大利之外的人們的祝福和建議:“這改變了我的生活,我多了許多工作,每天要同時準備新的樂曲,回復采訪和留言,還要照顧兩個一歲和四歲的孩子真的很辛苦。但我感覺我所做的能給人們希望,幫助他們戰斗。”
“合作”正在以另一種形式實現。微博上,Aldo演奏《一步之遙》的視頻被中國的網友們合奏接力,手風琴、吉他、古箏、鋼琴輪番出現,甚至還來了一位唱西語的歌手,獨奏的小提琴聲一下變得熱鬧起來。
合奏接力發起于深圳的手風琴手黃書恒。他在微博上看到Aldo演奏的《一步之遙》片段時,正好在陽臺上。這是為數不多Aldo沒有用其他樂器伴奏的曲子,聽到的一瞬間,黃書恒不由自主地想摸琴了。隔離在家的兩個多月不是沒有練琴,但人和人之間的分隔讓他感到被孤立,他嘗試線上直播,和觀眾交流的時候,才不覺得演奏孤單。
陽臺上的演奏、音樂里不受拘束的“抵抗”打動了黃書恒,他曾在街頭藝術家的表演中感受過這樣的自由,還在澳大利亞讀書的時候,他在街頭遇見一位正在表演的手風琴手,他和琴手聊起音樂,借對方的琴拉了一首《巴黎天空下》。
黃書恒為Aldo的視頻添加了30秒配樂,兩個視頻——一個豎屏、一個橫屏拼在一起放在網上,他特地留了一個空白的橫條,“《一步之遙》適合豐富的樂器配置,小提琴加手風琴還是不夠,期待更多人能加入進來”。網友們開始了滾雪球式的接力,其中有些是黃書恒的朋友,有些他也不認識。在每一條新合奏的微博下,他都會@Aldo。
Aldo看到了黃書恒和網友們的合奏,這也成了最感動他的部分,這些遙遠國家樂手的加入,讓Aldo感到從情感上和中國的人們更親近了,“我覺得我們連接在一起戰斗”。黃書恒把微博置頂換成了Aldo轉發的合奏視頻——“中國的陽臺和意大利的陽臺只有一步之遙”。
隔著屏幕,在距離中國網友“一步之遙”的意大利陽臺上,Aldo給中國網友們來了場一個多小時的直播,其間拉了一曲《梁祝》。當李佳靜十多天前給他講述這個中國愛情故事的時候,Aldo表示需要一些時間準備。《梁祝》響起的時候,屏幕上閃現出白色花瓣和粉色蝴蝶特效。
陌生的中文直播軟件上,Aldo看著人們談論起外出,談論著聞到花香,還有逐漸變綠的樹木……“對我而言,這是完美的禮物,春天是充滿愛的季節。”Aldo說。
(文中李佳靜、陳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