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言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石油價格暴跌、逆全球化思潮興起等多重沖擊,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國要確保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應合理加大政策力度,努力穩住經濟基本盤,牢牢守住發展的底線要求。
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金融市場大幅波動。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面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自2月中旬起,受疫情蔓延影響,市場恐慌情緒濃厚,資金蜂擁投資避險資產,黃金價格一路攀升,多國國債收益率大幅下跌。美股連續多次熔斷,國際主要股指大幅下跌,跌幅超30%。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呈現出幅度大、范圍廣、跨資產等特點,危機前兆似有顯現。
重大突發事件沖擊百年不遇,政策寬松史無前例。重大疫情沖擊疊加負利率約束,全球貨幣政策創新加快。美聯儲采取了緊急降息、無限制量化寬松、貨幣互換、擴大定期資產抵押證券貸款工具(TALF)合格擔保品范圍等措施,創設了外國及國際貨幣當局(FIMA)回購便利、購買垃圾債等新型流動性投放工具。歐央行擴大了資產購買計劃規模,并降低了資產標的要求。日本央行取消了國債購買上限,增加了企業債券和商業票據的購買規模。
中國經濟保持穩中向好,金融市場基本穩定。國內疫情控制已取得階段性勝利,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較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變。中國是原油的消費大國和主要進口國,油價降低有利于改善企業利潤空間,緩解通脹壓力,打開宏觀政策空間。作為全球少有的經濟發展穩定、政策狀態良好的國家,中國對境外資金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有力支撐了股市、債市、匯市的基本平穩。
致力完成經濟發展目標,提高政策對沖效果。一是加大政策力度,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和穩健偏寬松的貨幣政策,穩定經濟基本盤。二是提高政策效率,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更多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力來撬動社會資本和托底基建投資。三是加強政策協同,發揮貨幣政策降準、降息、再貸款、再貼現與財政政策貼息的聯動性,共同引導融資成本繼續下降;研究使用特別國債補充商業銀行資本金,提高商業銀行放貸能力。四是聚焦政策目標,短期政策聚焦“六?!保Υ龠M“六穩”,實現經濟的短期穩定;長期政策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提高經濟的增長潛力。
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充分評估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加大政策力度,提高對沖效果,沉著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我們一定能穩住經濟基本盤,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
責任編輯:陳森? 羅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