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喜
“周日下午來我家BBQ吧!”這樣的邀約,基本上我每周都能收到。在澳大利亞,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非常喜歡“燒烤”,理由也是各種各樣:朋友沒事兒聚聚,生日到了,結婚紀念,升職加薪……總之,一切都可以成為燒烤的理由。足可見,澳大利亞人對燒烤真是發自內心地熱愛。
其實在各國料理中,基本都少不了燒烤。這種烹飪方式,最早起源于中美洲:西班牙入侵者發現本地人用木頭搭起架子,把捕捉到的魚類和各種野味兒放到架子上烤制而成,這種經烤制而成的食物,被他們稱為“Barbacoa”。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大型烤肉活動逐漸和政治運動聯系在一起。周末,美國一些政客會在公園或者市政廳等地方準備一些燒烤食物和酒水飲料,主要是為了討好選民,而可選擇的種類也不多,基本上由肉、面包、啤酒、紅酒和雪茄組成。
隨后的“澳式燒烤”毫無疑問是由英國殖民者帶來的。1920年,悉尼的一家報紙上第一次出現了一則關于燒烤的廣告,鼓勵人們打造屬于自己的燒烤爐。但由于經濟實力的限制,又過了幾十年,人們才把燒烤這種休閑活動從公共場合轉移到了私人領域,而燒烤方式也從豪爽地直接烤上一整頭動物,轉變成了“優雅”地切割成小塊再烤制。直到1950年,燒烤才最終發展成為一種老少皆宜的“全民美食運動”。
事實也是如此,我在澳大利亞居住了兩年,發現燒烤真是無處不在。
去年環澳的時候,我用“沙發沖浪”的方式多次住進本地人的家里,發現由于澳大利亞地廣人稀,人均居住面積巨大,所以每家的后院一定會有為燒烤準備的一席之地:在倉庫里堆著的木炭,在角落里放著的全能烤爐,為烹飪準備的專業工具。可以說,澳大利亞人民在燒烤上精益求精的勁頭兒,完全不輸日本人民。
隨便走進一家大型連鎖超市或者戶外用品店,都可以看到為燒烤打造的各種工具。很多商品設計的周全、貼心,常常讓我大吃一驚:煎雞蛋的模子,這樣保證煎出來的雞蛋百分百是圓的,為的是完美放入三明治中;多達18件的不銹鋼燒烤用具,刷子、叉子、刀、釬子,一應俱全;燒烤器具,從家庭式的立式烤爐,到只為烤串設計的長形烤架,再到小型便攜式烤爐……真是全方位滿足各類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對于一些住在公寓的人們或者短暫的旅行者來說,由于條件限制無法在后院燒烤,澳大利亞政府特意體貼地在公園內、沙灘上建造了許多免費的燒烤爐。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燒烤爐主要都以管道煤氣為能源,98%為免費使用,有的需要投入2澳幣就可啟用,而且它還設有不同的溫度區,可以說非常人性化。
七年前的燒烤經歷一直令我印象深刻:第一次來澳大利亞旅行,在某網站發現有人組織墨爾本的海灘燒烤,于是便興沖沖地報了名。當天,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帶著食物和飲料,到達集合地點。我們隨便找了個燒烤爐,就開始烤了起來。沒一會兒,誘人的香氣就飄了出來,還能聽到滋滋作響的聲音。
等食物烤得差不多了,大家拿著盤子聚攏過來,我也領到了屬于我的那一份兒,迫不及待用叉子放入口中:油脂豐富、肥潤馥郁。不用配面包,也不要搭配什么薯條,就這么一口肉一口冰啤酒,慢慢享受屬于夏天的味道。
在澳大利亞長居后,我發現戶外燒烤是展現澳大利亞多元文化最好的地方。
有一次和朋友在公園燒烤,我好奇地瞥了一眼鄰居的烤爐,就被裹著頭巾的媽媽招呼過去:“對于土耳其人來說,燒烤可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我們可以從中午一直吃到晚上。”
他們先在草地上鋪上華麗繁復的毯子,再像變戲法一樣,從包里拿出還熱乎的大餅、新鮮的奶酪和飄著香味的小扁豆湯。“配角”已經夠豐富了,“主角”自然更是絕不含糊,兒子手腳麻利地打開開關,把由羊肉和混合切碎的洋蔥及香料做成的丸子放在上面,再用鏟子壓平弄成肉餅狀。直到兩面都煎至油亮香酥,外脆里嫩。配上大餅、洋蔥和酸奶,一口吞下,這是屬于土耳其式的鄉愁。
那邊,咖啡的香氣悄無聲息地飄了過來。原來幾個埃塞俄比亞的姑娘正在用她們的“國飲”消食。一個女孩拉住我,硬要我品嘗一杯由“咖啡儀式”做出來的咖啡:提前在家把豆子烘好,再放在臼里用手搗碎,最后倒入陶壺,用自己帶來的小酒精爐加熱直至沸騰。
喝的時候,根據不同口味和個人喜好,可以選擇加入糖、鹽或者黃油。入口濃香、滑潤,還伴有明亮的花香和水果氣息。
但要說到澳式BBQ,一定要親自參加一次由澳大利亞本地人組織的燒烤聚會,才能領會其精髓。
澳大利亞人對待BBQ的態度分外嚴肅,尤其是在注重舒適性方面。別人燒烤頂多帶個帳篷,澳大利亞人恨不得把家都搬出來:他們很多人會開著露營時才用的房車,載著太陽能板,帶著便攜式冰箱,冰箱里除了堆滿冰啤酒外,還會有新鮮的香腸、腌好的雞腿和肥瘦相間的牛羊排,有時候還會出現澳大利亞獨有的袋鼠和鴯鹋——因為這兩種動物脂肪含量低、多為瘦肉,而廣受澳大利亞人民的喜愛。
到了地方,他們也不急著開烤,先得把自己的地盤布置舒適——拿出戶外椅,打開遮陽傘,每人再來一瓶冰啤酒“潤潤嗓”。
終于開始烤了,左手才把香腸、牛排等緊實的大肉甩到烤爐上,右手就已經把第三瓶啤酒送入口中,同時再見縫插針地炒上一些切得極碎的洋蔥絲,為的是一會兒要加入面包中,做成香腸/牛排/雞胸三明治;搭配的醬料也很簡單,或是番茄醬或是芥末醬,要么索性就是燒烤醬——有了主食、肉類和酒精,對于澳大利亞人來說,就是完美的一餐了。
在煙霧繚繞中,不得不感慨,這種簡單、粗獷和隨意,真是澳大利亞人民性格的真實寫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