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說起代際劃分,很多人對“千禧一代”這個名詞很熟悉。不過,許多人常常誤認為“千禧一代”是指2000年之后出生的人,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千禧一代”是指出生在20世紀末,并在跨入21世紀后成年的一代人,即1983至1995年間出生的人,國際上也稱之為“Y一代”。
在“千禧一代”后面出生的人,國際上稱之為“Z一代”,“Z一代”是指于1995至2010年間出生的一代人,即我們常說的“95后”。“Z一代”人群幾乎完全成長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所以受互聯網、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科技產物的影響很大。
隨著2020年的到來,年齡最大的“Z一代”現在也不過25歲,這些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正在慢慢成為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有報道稱,“Z一代”是勇于競爭、胸懷大志的一代,他們將引領全新的價值觀,成為“有意識的消費者”“財產安全的尋求者”“包容的個人主義者”。其實,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人和事,我們很容易找到這些特質的實例。
“Z一代”是有意識的消費者。他們在購買商品時會注重品牌,但又不完全忠于品牌,更多的是依靠商品的質量、口碑等來進行選擇。李佳琦、薇婭等網絡主播的爆紅、網絡直播購物的流行等,這些不僅僅是互聯網助推的產物,也是“Z一代”消費新習慣的產物。
在對“Z一代”的消費習慣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在對品牌忠誠度不斷降低的同時,對品牌的道德要求卻越來越高,甚至把自身購買力作為對抗社會不公的武器。如前一陣子某些進駐中國的國外品牌的產品涉及我國國家主權問題,因此遭到國內消費者的一致抵抗,其中就有“Z一代”發出的抵制聲音。
“Z一代”是財產安全的尋求者。他們大部分人經歷過金融危機,而且成長的經濟環境更為復雜,所以他們追求財富的安全、穩固,甚至會表現出節約的傾向。這聽起來似乎和“95后”喜愛拆快遞的行為不太相符,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其實很多人網購的初衷就是為了省錢。同時,近年來各種理財軟件不斷涌現在金融市場上,廣告詞也都是緊緊圍繞升值和安全,且廣告的投放都有明顯的針對性,這也正是利用并迎合了“Z一代”追求財富安全的心理特點。
“Z一代”是包容的個人主義者。個人主義這一概念最早由法國社會學家托克維爾提出,相當于一種溫和的利己主義。更重要的是,它還高度評價個人自信和尊重個人私生活,反對權威和對個人的支配。這種個人主義使得他們不僅對自己有著更加清晰的認識和認同,還對別人有更多的尊重。而包容,會讓他們在“個人”的同時,更加“集體”。
仔細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小眾愛好和之前并不被認可的職業,如漢服、二次元、Cosplay、自媒體等,正在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種族問題在年輕一代中變得不那么突出。“Z一代”是關注自己的一代,是尊重別人的一代,更是擁護集體的一代。
“Z一代”的崛起,勢必會引起各方面的變革和發展。不可否認,“Z一代”的成長正面臨也必須面臨一系列的挑戰,但正是因為挑戰的存在,世界才有更多變化的可能、進步的可能。我們有理由相信,“Z一代”會成為改變世界的一代!
更優秀的“Z一代”,你,在其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