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聲樂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藝術歌曲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其中德語作品又尤為重要。一個想學好聲樂的人必須要學習大量的德語藝術歌曲。而在眾多的德語作品中,舒伯特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對于演唱的人來說,想要演唱好德語作品,必須掌握德語的發音規則、發音方法與語言規律。本文將從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出發,探究德語語音與歌唱的結合,并對其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論述。
【關鍵詞】德語語音;舒伯特;藝術歌曲;發音規則;發音方法;語言規律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8-0015-02
【本文著錄格式】韓磊.探究德語語音與歌唱的結合——以舒伯特藝術歌曲為例[J].北方音樂,2020,04(08):15-16.
在近一年的探究過程中,我們結合了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探究了德語語音與歌唱的結合。在藝術歌曲中,德語是一門經常會被用到的語言,同時在世界范圍內使用也較為廣泛。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創作了很多作品。雖一生短暫,但他創作了600余首歌曲,18部歌劇,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四首小提琴奏鳴曲,被譽為“歌曲之王”。他的大多數藝術歌曲都是用德語進行演唱的,因此對于演唱者來說,想要演唱好德語的作品,必須掌握德語的發音規則、發音方法與語言規律。在我們的探究過程中,從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魔王》《小夜曲》《菩提樹》等作品進行語音語調的分析。在德語歌曲中,首先我們要注意語音與歌唱的結合。
一、注意元音語音在歌唱中的運用
(1)在德語的字母中,有a、e、i、o、u五個單元音,?、?、ü三個變元音,3組復元音組合ei(ai,ay,ey)、eu(?u)、au,3個雙元音aa、ee、oo和1個半元音y.這些元音的發音都有長短音之分,并且發音有的相同,有的則相差較大,而復合元音的發音只有長音。
(2)對聲樂生來說,演唱中需要保證元音的統一。元音也分長短之分,例如,當發元音[a?]的時候,舌頭需要抵住下齒,嘴唇張開。與漢語“啊”相似。而元音[a]則與[a?]發音方式大致相同,但更加短促。例如,當我們發[i?]的時候嘴唇形狀是扁平的,和漢語的“衣”相似。而發[?]時的時候,較[i?]短促一些。
(3)德語的變元音是德語的一大特點,它是德語區別于其他的語音的重要標志之一。同樣在變元音中也有長短之分。例如,y是對應于i的圓形聲音。發音時,舌前部向前向上升到與前部硬腭無摩擦的最高點。與漢語的“遇”相似。
(4)復合元音是由兩個及以上的單元音所構成的,我們需要注意,第一個元音要重讀,然后快速地發第二個元音,不能停頓。元音ei(ai,ay,ey)發音時從[a]迅速滑到[?],緊密復合。其中[?]為非音節性元音。而eu發音時從[?]迅速滑到[?],緊密復合,其中[s]為非音節元音。同樣,au從[a]迅速滑到[?],緊密復合。其中[?]為非音節性元音。
二、注意輔音語音在歌唱中的運用
在德語中,輔音是最能夠展現德語的風格與魅力的。它包含18個單輔音和18組輔音組合。下面以兩個例子區別清輔音和濁輔音
(一)清輔音[p]和濁輔音[b]
發清輔音[p]時,嘴巴緊閉,用氣息爆破成音,但聲帶沒有振動。濁輔音[b]發音時,發音位置與[p]相同,但嘴巴相對松弛,送氣音較弱,聲帶需要搖動,即清輔音[p]的濁音。
(二)清輔音[k]和濁輔音[g]
發清輔音[k]時,嘴巴自然半開,舌頭抬高,貼近硬腭形成阻力,然后強烈的氣體爆發出聲音,聲帶不振動。發濁音輔音[g]時,發聲位置與[k]相同,但供氣和爆破較弱,聲帶應振動。
三、舒伯特作品分析
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作為德語歌曲的典范,其中利用了許多德國詩歌、民間故事等。歌唱者要想唱好作品,必須需要對作品有著一定的理解。下面將以他的藝術歌曲《魔王》《菩提樹》進行分析。
(一)《魔王》
作品《魔王》是舒伯特根據詩人歌德同名詩歌創作的藝術歌曲。演唱者如果需要完成這首作品,需要從四個角色揣摩歌曲,從不同感情和音色的變化進行處理。作品通過旋律、鋼琴伴奏、歌唱和情感的變化表現了敘事詩中的“魔鬼”“父親”“兒子”和“敘述者”四個人物及其所處的特殊環境。歌曲講述了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父親抱著生病的孩子在森林里騎馬飛馳,此時孩子昏睡在父親的懷中,孩子發出惶恐、害怕的叫聲,昏睡中,孩子幻想出了魔王,狡猾的魔王想用花言巧語把孩子騙走,但最后孩子死在了父親懷里的故事。歌曲雖然是自由發展的狀態,但結構的統一、形式完美。
歌曲《魔王》一共由148個小節構成,全曲鋼琴伴奏模擬馬蹄馳騁節奏貫穿整個歌曲,低音奏出了森林中夜晚的風冷風颯諷,氣勢洶洶的場景,烘托出沉悶的恐懼氣氛。作者還用大二度展現孩子驚呼、害怕的神情。演唱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了解歌曲表達的內容,了解歌曲背景,當我們了解了歌詞大意后,更有助于我們利用方法進行歌唱。例如,歌曲一開始”Wer reitet so spaet durch Nacht und Wind?”一直到”Er fasst ihn sicher, er haelt ihn warm.”演唱者在演唱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情緒的把控,像訴說一樣把歌詞表達出來,同時需要注意類似”spaet”這類結尾有止音的單詞,我們需要發出德語的味道。而在后面分別以父親、兒子和魔王的身份進行輪換演唱,需要注意人物的語音語調。
(二)《菩提樹》
《菩提樹》選自聲樂套曲《冬之旅》。該曲根據德國詩人繆勒的詩歌進行譜曲,作品旋律優美動聽,感情真摯。這首藝術歌曲情節一共可分為四個部分,演唱這首作品需要注意情緒的轉變,第一部分講述的是一個流浪者來到一口古井邊,在古井的旁邊長著一棵菩提樹,這讓他想起了從前的點點滴滴;第二部分,流浪者看著面前的菩提樹,感嘆如今自己的生活遭遇;第三部分,突然一陣北風吹掉了流浪者的帽子,擾亂了他的回憶,把他帶到了現實;而第四段講述的是流浪漢已經出來很多年,但他經常聽到菩提樹的呼喚,希望菩提樹能給他帶來平安。
四、研究調查情況
在我們調查研究過程中,我們作了一次調查問卷。在我們調查研究過程中,音樂專業同學占30.77%,非音樂專業在校大學生占51.28%,已工作音樂愛好者占7.69%,其他的占10.26%。在我們的調查中,關于“德語在歌曲演唱中與你所了解到的其他語言有什么區別”這個問題,總結出來,德語的特點是發音過程更傾向于每個音節之間的獨立性。這一點同意大利語和法語等拉丁語族強調流暢性和連貫性的發音所不同,它的發音比較嚴謹,易區分,而且更注重結尾音。
五、總結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應當對德語語音與歌唱的結合應該有所了解,演唱者在演唱歌曲前期應當了解歌曲背景,熟悉歌曲的語音語調。畢竟德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把歌詞了解清楚,了解歌詞大意,了解歌詞表達的內容。如今互聯網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在網絡上我們可以找到很多純正的歌曲泛讀。泛讀過程中,做到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同時注意,同一單詞之間不可以換氣。輔音是德語的一大特色,需要我們要區別好清輔音和濁輔音。我們在熟悉語言的過程中切記不要用漢語去標注,這會影響語言的純正,我們可以利用音標進行學習,多模仿多校正,以至于能夠較好地展現作品。
參考文獻
[1]裴菲菲.德語語音發音要點及在歌唱中的運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vol.28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