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09年,意大利樂器制造家克利斯托弗里把擊弦鍵琴和羽冠鍵琴加以改良發明了第一架鋼琴,他采用一種新型的帶小槌的鍵盤機械來控制樂器的音色和音量,使演奏效果得以顯著提高,之后,他依然在不斷致力于鋼琴改良和研究工作。想要提高鋼琴演奏效果,必須根據樂曲結構與情感調控心理素質。本文將簡單論述鋼琴演奏心理調控技能,希望能為鋼琴演奏活動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鋼琴;演奏心理;調控技能
【中圖分類號】J624.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8-0057-01
【本文著錄格式】馬瑞陽.鋼琴演奏心理調控技能研究[J].北方音樂,2020,04(08):57,59.
鋼琴被譽為“樂器之王,它屬于一種裝有金屬弦的鍵盤樂器,在演奏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彈奏鍵盤使琴槌擊內部金屬弦,進而發出悅耳的聲音。在敲擊過程中,鋼琴按鍵與內部金屬弦的活動幅度較大,發出的聲音大多較為響亮。從音樂藝術角度來講,提高鋼琴演奏效果,須注重優化演奏技巧,努力提高心理調控技能。本文將簡單介紹鋼琴的發展歷史,并分層淺談如何提高鋼琴演奏心理調控技能。
一、鋼琴的發展歷史
1709年,克利斯托弗里(Cristofori Bartolomeo,意大利樂器制造家,他最著名的實驗是“有強弱的撥弦鍵琴”,即現代鋼琴的前身,從1698年起他就致力于研究這種樂器。1711年,他出版了鋼琴作品圖集,很快被其他人仿制。他制造的一些原始鋼琴至今仍被保存于博物館)在佛羅倫薩發明了第一架鋼琴,這種樂器能依按鍵的壓力大小改變音量,其目的就是表現音符到另一音符的動態變化。1711年,德國樂器制造家格里姆又在原始鋼琴的基礎上成功發明了第一臺現代立式鋼琴。從整體結構來看,鋼琴的琴體大都是木制的,里面裝有鋼板,鋼板上系著數十檔的鋼絲弦,觸鍵時使小木槌擊弦而發音。琴鍵按十二平均律調音。白鍵為C大調自然音階,黑鍵是其變化音,也可能是其他調的自然音,鋼琴總共有85或者88個鍵,外形主要分為平臺式鋼琴與立式鋼琴兩種類型。此外,鋼琴音域寬廣,音量宏大,音色變化豐富,演奏技巧復雜,表現力極強,能演奏各種不同風格、不同藝術要求的樂曲,因此,被人們稱為“樂器之王”。在音樂領域,鋼琴不僅可以獨奏,而且能夠作為聲樂和其他樂器伴奏,或者與管弦樂隊合奏,因而,受到眾多音樂家的青睞,像貝多芬、李斯特、肖邦等著名音樂家均創作了大量的鋼琴曲作品。
二、如何提高鋼琴演奏心理調控技能
(一)加強基本演奏技巧訓練
提高鋼琴演奏心理技能,充分表達音樂作品情感,首先要學會讀譜,著重加強演奏技巧訓練,認真學習24個大小調,掌握音階彈奏技法;其次,要加強琶音訓練,在此環節,必須把握好手指之間的擴張力度,強化手指伸縮能力;再次,必須著重加強八度演奏技巧。然后,要練習輪指。另外,要練習和弦,同時對每一手指進行獨立訓練;最后,要練習三六度和弦,以此強化手指的柔韌性。
(二)鋼琴奏鳴曲的演奏心理調控技能
奏鳴曲是由一件獨奏樂器演奏或者由一種獨奏樂器與鋼琴合奏的琴樂套曲,有三個或者四個樂章組合而成,主要是用鋼琴演奏的奏鳴曲被稱為鋼琴鳴鳴曲(如果是小提琴與鋼琴合奏則稱為小提琴奏鳴曲)。首先,奏鳴曲的第一樂章通常采用奏鳴曲式,因此被稱為“奏鳴曲”,該曲種誕生于法國大革命以后,當時用以表現階級之間更加尖銳的矛盾關系和社會的戲劇性沖突,于是出現了奏鳴曲這一種樂曲結構形式。在鋼琴奏鳴曲演奏中,必須用奏鳴曲式來彈奏第一樂章,以此表現音樂作品情感與戲劇性沖突,進而使樂曲結構更為豐富;其次,在鋼琴奏鳴曲式的呈示部分需要有兩個互相對比的主體,到了再現部分則需要顯示最終的對比結果。只有按照這個原則進行演奏,才算完整的奏鳴曲。在鋼琴演奏訓練中,貝多芬、海頓、莫扎特的奏鳴曲是必學內容。充分表現奏鳴曲的情感內涵,把控好演奏心理,在鋼琴演奏過程中,需要將手指彈奏作用發揮到最佳效果,讓每一根手指秉承“快下放松”原則,在按鍵時須迅速,這樣才能確保音色明亮而清晰,而迅速按鍵之后不能再增加按壓力度,也不能立刻離開琴鍵,要將手指自然停留在琴鍵上,使音色能得以自然延伸,以此提升音樂作品的演奏彈性;再次,要努力確保每一手指的演奏動作能得到盡善盡美的境界,采取循序漸進的方針,不斷加快手速,在每一琴鍵上發揮手指的靈活性,使音符保持自然性與流淌性。另外,在具體彈奏過程中,必須保持手掌架的穩定性與平衡性,同時根據音高適當調整手掌架的位置,避免因手掌架過高或者過低而影響音色與演奏效果。
(三)交響樂的演奏心理調控技能
交響樂是一種富于戲劇性的大型管弦樂套曲,鋼琴是交響樂演奏中必不可缺的樂器。起初,交響樂是各種多聲部樂曲的統稱,到了18世紀,通常是指意大利式的歌劇序曲。一般情況下,歌劇序曲的快板、慢板、快板三個段落逐步發展成三個樂章,再加上一個“小步舞曲”樂章,便成為四個樂章的古典交響樂的典型形式。據音樂發展史研究,古典交響樂最早是由奧地利作曲家海頓所創作而成的,他一生創作了104部交響樂,因此被譽為“交響樂之父”。貝多芬是古典交響樂的革新者,他創作的《命運交響樂》和《英雄交響樂》使交響樂成為表現反對暴政專制、爭取自由民主的革命熱情和英雄性格的重要音樂體裁。繼貝多芬以后,19世紀的浪漫派作曲家把交響樂引向新的廣闊領域,加強了標題性,使音樂創作與文學、戲劇、繪畫等文化因素密切結合。如匈牙利音樂家李斯特以德國著名作家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為題材創作了《浮士德交響樂》。此外,交響樂通常由四個樂章組成,在用鋼琴彈奏第一樂章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快板的奏鳴曲式,淋漓表現人們的斗爭,使演奏作品更加具有戲劇性色彩;其次,要將演奏作品建立在兩個性質不同的主題對比與發展領域。第二樂章通常是抒情慢板,內容往往與深刻的內心感受及哲學思考有關,因而,在彈奏過程中不能一味照搬彈奏指法,需要發自內心去領悟和思考。第三樂章大多是中速舞曲或者諧謔曲,第四樂章通常是采用快板的回旋曲或者回旋奏鳴曲,用以表現群眾生活、文化風俗和人民勝利的場面。在交響樂演奏中,應準確把握樂曲主旨和意境,充分融入作品情感與個人感悟,結合不同樂章和不同曲式結構選用最佳演奏技巧,這樣方能有效提升演奏效果。
(四)幻想曲的演奏心理調控技能
幻想曲是一種在曲式上不拘一格,憑靈感自由發揮的音樂作品,通常供獨奏用,大部分的幻想曲是用以傳達即席演奏的情感。16世紀末,用鋼琴演奏的幻想曲已經非常普遍。幻想曲的特色是開頭通常是賦格曲式、模仿的結構,有的非常深奧,還經常以流暢的段落、大量半音和自由旋律交替出現,演奏技法非常靈活。在演奏幻想曲的過程中不僅要發揮手指的作用,而且要控制好手腕的力度,注意保持手腕的穩定性,逐步提升手腕的受壓能力,避免手腕在演奏過程中因受壓而出現不連貫、跳動和不穩定現象。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全面提高鋼琴藝術演奏效果,必須根據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把握演奏技巧,加強心理調控技能,發揮手指、手腕與手掌的作用,明確每一次訓練目標,根據自身基礎制定演奏訓練規劃,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提升演奏技巧,深度解樂曲節奏和旋律,才能領悟作品的意境,配合腳踏板不斷提升演奏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書慈.略論鋼琴演奏技巧在音樂情感表現中的重要作用[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7.
[2]戴媛媛.技巧和音樂表現的平衡——淺析聲樂藝術指導中的鋼琴演奏技巧訓練[J].藝術研究,2016(2):54-55.
[3]李娜.鋼琴演奏技巧對于音樂表現的重要作用和訓練方法探討[J].青春歲月,2018(3):19.
[4]于曉雨.鋼琴演奏技巧對于音樂表現的重要作用及訓練方法[J].大眾文藝,2014(2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