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眾文化語境下,教師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能夠增強音樂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詳細闡述了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在樂曲賞析教學、樂曲模仿演唱教學、音樂知識講解、模仿演奏教學、音樂情感背景、教學活動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提高其綜合素質水平。
【關鍵詞】大眾文化;民族音樂;高中音樂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8-0211-02
【本文著錄格式】李慧華.大眾文化語境下民族音樂文化如何融入高中音樂教學[J].北方音樂,2020,04(08):211-212.
引言
高中生受大眾文化的影響較大,因此,在音樂審美偏好方面過于傾向于商業(yè)化、娛樂化的元素,使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難以進步。為了提升高中生的音樂審美水平,教師可以將高雅的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音樂教學中,增強高中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從而推動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
一、在樂曲賞析教學中融入
在大眾文化的影響下,高中生的思想會逐漸變得浮躁,并更傾向于通過時尚色彩鮮明、感官刺激強烈的流行音樂來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對音樂的審美深度往往停留在表面。教師通過在樂曲賞析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能夠引導學生逐漸地放松心靈,戒驕戒躁,學會在更深的層次上體會和鑒賞音樂,從而優(yōu)化高中生的審美品位。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具有深厚內涵的高雅民族音樂,讓學生靜下心來仔細聆聽,感受樂曲旋律中包含的情感,并深入體會樂曲中的民族音樂文化內涵,增強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人音版高中音樂第五節(jié)飄逸的南國風課程中,教師通過讓學生欣賞江蘇民歌《孟姜女》及西北民歌《腳夫調》,引導學生討論西北民歌和南方民歌之間在音樂風格上的差異,最后進行總結:“西北民歌主要有嘹亮、質樸、深沉的特點,并帶有一些悲苦的情感,南方民歌具有婉轉、流暢的特點,但在感情抒發(fā)方面更加柔和”,從而使學生在賞析過程中了解地域性民族音樂文化的差異,開闊學生的視野。
二、在樂曲模仿演唱教學中融入
學生在高中階段的音樂技能水平基本上僅停留在大眾潮流音樂的模仿演唱方面,對于更高水平的民族音樂演唱技能了解甚少,教師以鼓勵學生模仿演唱高雅民族歌曲的形式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音樂教學中,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音樂技能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地域性演唱特點的民族音樂,并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模仿演唱,使學生在模仿中不斷體會音樂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內涵,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例如:在人音版高中音樂第八節(jié)京劇大師梅蘭芳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傾聽《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wěn)》《海島冰輪初轉騰》兩個京劇唱段,向學生講解假音演唱的方法及簡單的京劇演唱動作,然后鼓勵學生簡單模仿演唱《海島冰輪初轉騰》,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水平;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在學唱過程中大膽改良,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演唱興趣,深化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理解和體驗,從而實現高中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融入。
三、在音樂知識講解中融入
在大眾文化下的音樂在內容及情感表達上都比較鮮明,但普遍缺乏深層次的內涵,使學生受其影響很難在腦海中形成深層次的樂曲賞析思路,降低了學生的音樂審美鑒賞能力。教師可以采用民族音樂知識講解的方式,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高中音樂教學中,構建學生的鑒賞思維框架,使學生能夠更加理性、準確地賞析音樂作品。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向學生講解樂曲的類型屬性、旋律的特點、演奏樂器等,可以深化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了解,使學生在賞析中能夠準確地抓住音樂的基礎特征,形成正確鑒賞思路,增強學生的音樂文化修養(yǎng)。例如:在人音版高中音樂第三節(jié)獨特的民族風課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聆聽藏族民歌《宗巴朗松》,然后向學生介紹藏族民歌主要有宗教音樂、宮廷音樂、民間音樂三種,《宗巴朗松》屬于民間音樂,并講解囊瑪音的旋律特點,之后再介紹民歌的演奏樂器,如鐵琴、神鼓等,最后再讓學生賞析一遍《宗巴朗松》,來鞏固學生的賞析思維框架的構建,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四、在模仿演奏教學中融入
在大眾音樂文化中很少涉及到演奏技巧,所以,即使大眾潮流音樂具有極強的個性色彩,人們在樂曲內涵審美上依然千篇一律,使一味傾向大眾文化審美的高中生缺乏個性化的思考,不利于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教師通過采用模仿演奏的形式,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高中音樂教學中,能夠給予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從而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審美,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旋律簡單的民族音樂,并在課上發(fā)給學生小手鼓、三角鐵等比較容易操作的演奏樂器,讓學生跟隨樂曲進行模仿演奏,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樂曲的構成,體會其中的藝術處理方式及情感表達形式,然后鼓勵學生在演奏中自由發(fā)揮,使學生對音樂的審美體驗更加個性化。此外,教師還可以讓推薦學生學習一些價格便宜、運用難度適中的民族樂器,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民族音樂文化素養(yǎng),實現民族音樂文化在高中教學中的融入,提高教學效果。
五、在音樂情感背景講解中融入
在大眾文化下,音樂作品表達的情感種類比較單一,而民族音樂通常會蘊含著豐富的情懷,能夠更好地滿足高中生的精神需求,因此教師以音樂情感背景講解的方式,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到高中音樂教學中,可以使學生的藝術精神世界更加充實,優(yōu)化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歷史的角度出發(fā),向學生介紹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的背景時代及作者的生平經歷,使學生了解音樂創(chuàng)作的前因后果,從而深切地體會到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并從主體情感出發(fā),思考旋律中的情感表達特點,這樣能夠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水平的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情感表達明顯的民族音樂,在課堂上先讓學生進行聆聽,然后再講解音樂的情感背景,這樣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反思能力,使其更加深入地體會音樂中的情感表達,鞏固學生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增強高中音樂教學效果[1]。
六、在教學活動中融入
大眾文化之所以能夠緊緊抓住高中生的注意力,不僅因為其強烈的時尚色彩及感官沖擊,還由于其傳播渠道具有新穎、靈活性強的特點。比如大眾流行音樂的演唱會、電視節(jié)目等,所以,教師也能夠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高中音樂教學中,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在高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合唱比賽,并且挑選一些具有鮮明民族色彩,同時蘊含著偉大民族精神的歌曲作為合唱的表演曲目,比如《黃河大合唱》《保衛(wèi)黃河》等,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文化精神,激發(fā)學生對民族的熱愛。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辦民族歌曲個人演唱比賽,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在民族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充滿信心和興趣,從而進一步深化民族音樂文化對學生審美、品位、修養(yǎng)等方面的影響,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2]。
七、結論
綜上所述,民族音樂文化教學有利于在大眾文化語境中增強高中生的品位和修養(yǎng)。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利用民族音樂文化可以深化學生的音樂審美、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增強學生的鑒賞能力、優(yōu)化學生的個性化審美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余維華.大眾文化語境下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高中音樂教學的途徑[J].北方音樂,2018,38(15):200.
[2]竇偉.大眾文化語境下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高中音樂教學的途徑[J].藝術評鑒,2017(2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