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1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及相關的信息技術都漸漸地滲透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僅僅對人們的生活方式進行了改變,同時還對教育領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高校音樂專業中最重要的課程之一為視唱練耳,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已經不能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滿足,如果能夠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視唱練耳的教學過程中,無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進步,提升教學效率。據此,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立足于信息技術環境提出了視唱練耳教學的創新策略,希望能夠對現實有所裨益。
【關鍵詞】信息技術環境;視唱練耳;教學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8-0214-02
【本文著錄格式】張帆.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視唱練耳教學創新策略[J].北方音樂,2020,04(08):214-215.
一、信息技術環境下視唱練耳教學的基本情況
想要對整體問題進行研究,就必須要在一定程度上明確信息環境下視唱練耳教學的基本情況。在21世紀,計算機科技已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存在信息技術的因素,所以,將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數字技術應用到高校音樂專業的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我國社會正朝著現代化的方向邁進,這也需要教育界積極地進行配合,音樂專業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信息時代的特征,大膽嘗試創新教學內容,擴大教學范圍,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人才。尤其是在部分高校已經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了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廣大音樂專業教師必須要強化思想,明確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進行合理應用的方式,爭取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基礎上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信息技術環境下視唱練耳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對視唱練耳教學進行創新,主要就是因為信息技術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融入能較好地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模式會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壓力。此外,教師本人的教學工作也具有一定難度,在上課時整體課堂氣氛往往較為嚴肅,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而滲透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則可以較好地創設輕松的課堂教學氣氛,發展學生的音樂思維,提高視唱練耳教學的質量。
除此之外,在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對學生的訓練成果進行檢測具有一定難度,而應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音樂教師可通過信息網絡為學生布置訓練作業,在學生完成訓練后只需要通過網絡就可以將作業上傳,教師則在網上對學生的訓練成果進行檢查。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能反復檢查學生的作業音頻,從而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同時,應用多媒體技術也有利于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相關的音樂知識技巧,視唱練耳的教學效率大幅提升,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傳統視唱練耳教學模式的問題
傳統視唱練耳教學模式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在現實情況中進行創新。具體來說,對于傳統教學模式來說,其整體較為落后,無法滿足現代化的視唱練耳教學需求,同時也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在上課時,教師僅僅通過自彈鋼琴、電子琴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在枯燥的訓練過程中會產生厭學心理,即便能有限地提升學生的視唱、記譜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也只能擁有單一的音色體驗,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
此外,傳統視唱練耳教學過程較為分散,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因為大多數高校對視唱練耳教學的開展都存在著時間板塊化的問題,整體教學時間并未連成一個整體,由于音樂專業教師只是以課堂時間標準開展教學,教學過程被分解成不同的階段,學生往往無法順暢地進行視唱練耳訓練,阻礙了學生能力的進步。
最后,在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模式中,教學資源較為缺失,教師僅僅通過演奏的方式訓練學生的聽覺,這決定其在同一時間內只能夠對少數的學生進行教導,影響了視唱練耳的教學效率,無法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除此之外,我國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學資源本身就較為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質量。
四、信息技術環境下視唱練耳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
立足于信息技術環境,音樂專業教師應強化思想,更新觀念,創新教學方式,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技術的重要性,并將其合理地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在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能夠解決傳統音樂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的很多問題,教師可使用各種樂器對學生進行訓練,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夠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音樂視野,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視唱練耳的學習內容;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更多的音色進行積累,達成學習目標。
在對多媒體技術進行應用的過程中,音樂專業教師還應注意與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明確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心理想法,并以此為依據開展教學,盡最大努力通過信息技術保留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也有利于對學生學習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并為學生自身的訓練保留學習資源,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二)采取音頻與視頻結合的教學方式
在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想要真正發揮信息技術環境的優勢,教師就必須要在業余時間內加強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運用方法,從而采取音頻與視頻結合的教學方式。例如,音樂教師可自行制作課件,在視聽練耳課堂上對其進行播放,以此來代替傳統課堂的教學設備、教材,提升教學效率,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無論是音頻還是視頻都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可讓視唱練耳課堂教學更具創造力,在音頻與視頻結合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被激發,音樂核心素養也能夠在現實情況中得到培養。
由于音頻與視頻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對音樂課堂的局限進行突破,所以,課堂時間板塊化的問題也能夠得到解決。正如前文所說,在現實情況中音樂專業教師只是以課堂時間標準開展教學,教學過程被分解成不同的階段,所以學生往往無法順暢地進行視唱練耳訓練,阻礙了學生能力的進步。而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則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教師不僅僅可以在課堂上對教學視頻、音頻進行播放,還可以通過網絡將教學內容進行上傳,讓學生隨時進行觀看,根據學生自身的喜好進行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性教學理念。
(三)嘗試通過網絡進行授課
網絡授課的模式在其他專業都有所涉及,但在高校音樂專業中還沒有得到普及,因此,音樂教師應充分對這一問題加強重視,通過網絡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搜集、歸納、整理各類有益于學生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學習聲樂技巧提供充足的訓練時間。另外,通過網絡進行授課也能夠盡量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好處。
五、結論
綜上所述,目前,很多音樂專業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仍然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學效率也遲遲無法提升。因此,教師必須在業余時間內加強學習,深化創新式的教學理論,掌握信息技術的運用方法,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合理創新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促進學生進步。
參考文獻
[1]李晉.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表演化的教學方向探索——以晉城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為例[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2(5):45-47.
[2]王琳.地方音樂傳承背景下的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以蒙古族民歌在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實踐為例[J].藝術科技,2019,32(13):239.
[3]梁棟.音樂課程教學中提高視唱練耳水平的方法探究——評《音樂基礎教程》[J].中國教育學刊,2019(6):130.
作者簡介:張帆(1979—),女,漢族,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