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煬


“從原料采購、生產到包裝、銷售,全部環節都在一個園區實現,生產既省心又省錢。”談到企業入駐重慶永川港橋工業園后的最大感受,四川若禺衛生用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四川若禺公司”)創始人梅洪剛心生感慨。
梅洪剛算了一筆賬:3000萬元的生產設備是現成的,并有12年的折舊使用優惠,7萬多平方米的廠房也是現成的。不出園區,便可解決原材料采購問題,每噸紙產品可節省運費約200元,再加上重慶理文造紙公司提供的原料是先使用再付費,這讓他的企業基本不用為流動資金發愁。
近年來,在重慶永川港橋工業園,20多家來自四川的造紙企業,依托工業園區,攜手重慶理文造紙公司聯合推出全產業鏈服務方式——通過將造紙產業鏈上的上下游企業集聚到園區內,實現全產業鏈服務都在一個園區內。
成渝兩地造紙企業攜手并進,在永川當地培育出了百億級造紙產業集群,這背后有何秘訣?
? 打造一個集群
在永川港橋工業園區寬敞的濱江大道一側,重慶理文造紙公司的廠房一路排開,延伸到遠處。
2006年,香港理文重慶造紙項目落戶永川港橋工業園。2008年,重慶理文造紙公司投產。作為全國輕工造紙十強企業,重慶理文造紙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由最初的只生產包裝紙延伸為包裝紙及包材產業鏈、生活紙產業鏈、特種紙產業鏈三大產業鏈。
經過14年的發展,重慶理文造紙公司已成為港橋工業園里的“元老級”企業。如今,這個造紙業的龍頭吸引了四川諸多造紙企業入駐工業園。
四川若禺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公司創始人梅洪剛至今還記得四年前永川港橋工業園和重慶理文造紙公司組成聯合招商團隊,來到四川若禺公司成都總部向他發出入駐邀請時的情景。
“當時我們已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建有工廠,考慮到市場銷路及投資成本等問題,我們擔心再建一家工廠有重復投資風險,并沒有投資打算。”梅洪剛說,但是當招商團隊詳細介紹了園區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后,他改變了主意。
很快,四川若禺公司進駐永川港橋工業園,而重慶理文造紙公司此前已蓋好廠房,配置好生產設備,四川若禺公司員工只需直接上崗即可,數十條生產線很快建成。
入駐永川港橋工業園近四年來,四川若禺公司年產值從最初的1.5億元增至5億元以上,衛生用紙產品銷路從西南走向全國,并遠銷東南亞及澳大利亞,特別是網上日銷售量最多時能達到8萬單,在國內多家電商平臺的年銷售量均排在同行業產品前三位。
依托重慶理文造紙公司的帶動作用,目前永川港橋工業園已入駐近三十家紙制品加工企業,產值破百億元。藍月亮紙業、功夫本色紙業、三好吉田紙業、藍源紙業等與重慶理文造紙公司共同形成了紙制品加工的產業集群。
? 形成一個產業
2017年,永川港橋工業園按照永川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工業強區、產業興城”工作思路以及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規劃,依托園區優勢,大力發展紙及紙制品等主導產業。
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重慶理文造紙公司積極尋求創新升級。
以往的生活用紙行業涉及淋漿、大卷紙、后加工包材、材料、紙箱等諸多中間環節,由于效率低下造成的資源和成本的不必要浪費,對企業的成本管控和發展十分不利。針對這樣的情況,重慶理文造紙公司從打通產業鏈模式入手,將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聚集起來,抱團發展。
依托永川港橋工業園攜手重慶理文造紙公司聯合推出的全產業鏈服務方式,讓處在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得以用新資產、低成本的方式輕裝上陣。
近年來,永川港橋工業園又陸續引進百世快遞等多家快遞企業,在園區內建立電商分撥中心,解決了園區紙產品在網上銷售的時效性及運力問題,推動形成“顧客網絡下單、廠家直接發貨”的快銷方式,使銷售業務迎來爆發式增長。
多家企業的抱團發展,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產業鏈,如今的永川港橋工業園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生活用紙生產基地。
? 造福一方群眾
永川港橋工業園內企業的發展壯大也帶動了當地就業,很多來自永川的本地人唱起了“主角”。
“一人就業,全家不愁。”梅洪剛說,公司招聘了大量來自當地的員工,貧困戶、困難群眾還能享受到“優先錄用、優先培訓”的照顧,讓他們通過掌握一項技能增加經濟收入。
在去年園區的招聘會上,也出現了不少“新面孔”:冠森裝飾、新格再生鋁、泰石巖棉……這些企業提供了木工、普工、叉車工等800多個崗位。
這些“新面孔”是永川港橋工業園管理者對自身特點和產業發展進行綜合研判后,作出的“二次創業”布局。
依托檢驗檢疫平臺以及永川高速路、鐵路、水運、航空立體交通的優勢,培育進出口木材、原木型材等木材產業和定制家具產業;以列入國家重點的絕熱保溫材料企業泰石巖棉為核心,拓展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保溫材料產業;以新格再生鋁為核心,延展壓鑄毛坯件產業鏈條;發揮菜鳥云倉大數據和資源整合優勢,發展以大宗貨運為主體的物流產業園……
這些新產業、新企業為永川港橋工業園帶來了新的發展資源與機遇,為當地群眾帶來了更多崗位與收入,園區的進一步發展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就業的前景。(責編/范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