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2 月 28 日下午 2 時 30 分,重慶兩江新區與四川天府新區各自的視頻會議室
兩邊黨政負責人和班子成員戴著口罩,對著會議室里的大屏幕相向而坐。此次會議,兩地以“屏對屏”“線連線”的特殊方式召開,旨在探討如何將成渝打造成內陸第一開放門戶。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成渝地區企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而建好經濟圈,除了政府牽頭,各市場主體也正積極投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潮。
? 創新集群注冊制度
2019 年 10 月 9 日,重慶兩江新區漫客空間。創業者張先生完成了一件大事——注冊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只需要一部手機,我就在漫客空間完成了公司注冊,很方便。”張先生說,節約辦證時間,對企業來說就是節約了各種成本。
張先生是成都人,如今來到重慶當起了“渝漂”。談到此,張先生直言 :“重慶作為直轄市,發展迅速,離成都也比較近。”
但是,在異地創立公司,難免有很多不熟悉和手續繁雜的地方,如何更省心、更省力?這個問題也困擾了張先生許久。
后來,經朋友介紹,張先生得知漫客空間可以提供集群注冊服務,張先生便通過漫客空間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入口,完成了在線企業核名、提交資料、在線簽字、人臉識別、視頻拍攝等流程,并提交了申請。經漫客空間進行初審,并上傳至市場監管部門系統進行復審,只用了兩天時間,張先生就領取了營業執照。
從 7 個工作日到 5 個工作日,從 3 個工作日到幾個小時……這些數字都是各職能部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辦事效率、不斷創造“加速度”的見證。
其實,張先生借助漫客空間異地高效取照,只是兩江新區推出的集群注冊制度改革的一個例子。自集群注冊制度推出以來,漫客空間已有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 2000 家企業落地,登記就業人數7000 余人。
除了創新系列制度協助企業完成創業之初的事宜外,漫客空間還積極推進自身在成都落地。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3 月 20 日,在四川天府新區麓湖國際社區,漫客空間董事長孫晶一行進行了交流考察;3 月 24 日,在重慶兩江新區漫客空間,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個私協會一行進行了參觀考察;3 月 31 日,在重慶兩江新區漫客空間,成都市雙流區個體私營經濟協會一行前往參觀考察……
早在去年 10 月,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相關負責人在了解到漫客空間后就有了合作意向——希望漫客空間能到當地落地。
如今,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動下,漫客空間在成都地區的落地也進入籌備環節。
“我們將在成都建立漫客空間(成都)總部暨新經濟產業集群發展基地,方便企業的同時,還能為當地緩解企業監管難題,將更多創新經驗在成都落地,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孫晶說,這會為赴蓉的創業者帶來更高效、更便捷的體驗。
重慶兩江新區市場監管局表示,目前,雙方已在市場主體的分析方面達成了合作意愿。接下來將不斷強化推進市場監管的合作,優化營商環境、強化監管服務,推進異地取照、異地注冊等項目辦理,加大力度推進體制創新,推動“集群注冊備案管理”平臺互聯互通互認,探索成渝地區集群注冊制,支持“四新”經濟企業在兩江新區和天府新區協同發展。
開拓內陸開放前沿
這一邊,成渝兩地在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另一邊,推進國際開放大通道建設的進程也在逐步加快。
4 月 3 日,在重慶市沙坪壩區團結村中心站,穿梭著一個個忙碌的身影。“這 40 多個集裝箱,無論是在郵運量,還是在通關驗視各環節上,疏運的實施難度和帶來的挑戰,都可以說是前所未有。”負責人一邊忙碌一邊介紹。
隨后,這趟載有 40 多個集裝箱的中歐班列(渝新歐)緩緩駛出,向立陶宛進發。其實,在當天專列開行之前,中歐班列(渝新歐)便經歷過一項“能力測試”。
“459 袋,6728.8 公斤。好,開箱!”3 月 18 日,在重慶西部現代物流園內,重慶郵局海關關員查驗總包路單后,示意運郵項目組工作人員打開集裝箱,對所裝郵件進行轉關查驗。待進行檢視、掃描等轉關查驗手續后,郵政再重新裝箱。
這場“測試”并不簡單——
重慶不屬于國內三大國際郵包處理中心,這些國際郵包要想在重慶進行疏運,便涉及轉關問題。這對郵政、海關等都是一次創新的操作。
“中歐班列(渝新歐)一直以來的常態化運郵,都是在為下一次完成更艱巨的任務積累‘內力。”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 2019 年底,重慶、成都全年開行中歐班列均超過1500 例,合計超過全國中歐班列總量的三分之一。
從《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賦予重慶、成都樞紐地位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提出,成渝地區正從相對封閉的內陸深處,不斷向對外開放前沿躍升。
與此同時,兩地正在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加強聯動試驗、共享改革經驗,合力打造西部對外開放合作新標桿。(責編 / 馮雅可)與此同時,兩地正在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加強聯動試驗、共享改革經驗,合力打造西部對外開放合作新標桿。(責編 / 馮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