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和平今年65歲,年幼時因意外事故失去雙掌,命運的沉痛打擊,沒有打消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勇氣,依靠著一雙殘缺卻勤勞的雙手,他不僅自力更生,還經營起了幸福、和美的家庭。付和平家庭先后被江西宜春市袁州區、宜春市兩級婦聯評選為“最美家庭”。近日,記者走進袁州區天臺鎮會塘村,了解“最美家庭”背后自強不息的故事。
5月11日,記者等一行人走進付和平家,見客人來訪,熱情的付和平(以下簡稱“老付”)叫喚兒子付根林(以下簡稱“小付”)下田摘了幾個新鮮黃瓜為客人解渴。老付栽種的黃瓜,不僅品相好、個頭大,而且多汁爽口,不知情的外人,很難想象這樣味美的果實是出自一位無掌老人之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躬耕數十年的老付,對農耕可謂是精通,在他家的4畝田地內,種滿了辣椒、茄子、豆角、番薯、芋頭、玉米等各類作物。老付向記者介紹道:雖然自己上了年紀,兒女也已長大成人,但耕種既是一種增加收入的方式,也是愛好。
上世紀80年代,老付與卓月秀喜結連理。婚后,兩人孕育了一兒一女。在兩人勤懇的經營下,生活雖不是大富大貴,卻也有滋有味。然而,意外發生了。據介紹,老付家有四兄弟,老付排行老二,后因礦難,老付的大哥和三弟離世。“人到了什么地步,就要有什么辦法”,此時,作為家中的頂梁柱,老付主動擔起了照顧三弟的兩個孩子的責任。
“堂弟堂妹當時還很小,有人建議說把他們送人撫養,但我爸說這樣做對不起我三叔,于是就把他們帶大了。”小付說。言必行,行必果。養育四個孩子,對常人來說已是不易,對身有殘疾的老付來說更為艱辛。為了增加收入,老付自學了“打春鑼”(一種民俗器樂),并在農閑期間外出參加民俗表演掙取收入。小付說。
為了一家人的生計,老付常常不能與家人團圓,但每次外出回家后,老付都會為家中的孩子帶回糖果,這也是讓孩子們記憶深刻的事情。“以前老媽知道老爸要回來,就很早讓我和妹妹在家門口等他,這個印象很深。”小付說。
2007年,老付在村里蓋起了二層小樓,據小付介紹,這是老付靠自己勤勞雙手蓋的第四棟樓。天道酬勤,目前,村鎮兩級政府打算將老付培育為“產業扶貧”的帶頭人,幫助老付增收。同時,老付一家每月都能領取到政府的相應補助金,老付的老伴每次住院的費用,通過醫保報銷等好政策,只需自付很少的一部分。
(據中國江西網 5.13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