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即將來臨,身在燕園的學子為你準備了一份真誠的“經驗談”,希望能伴你進步。請你相信,前方一直有光,北大一直在等你。
2019年9月,鴻雁翱飛,涼風囈語之時,我正式成為了一名北大學子。達成這個愿望的背后,是自身燃燈捧卷的努力、父母悉心陪伴的付出與老師嘔心瀝血的教導,是千千萬萬人的愛與支持。
以上所有,不管挑哪一條來說,都能書陳三日而不絕,無不令我燃起感念萬千之愿。現在,我想重點談一談我在學習生活中總結的一些學習經驗,希望能對閱者有一絲裨益。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在是重中之重。下面介紹幾種對學習有所幫助的習慣。
一、開始寫作業前先復習當天所學知識
我一般會在正式寫作業、做練習之前,翻看白天老師在課堂上講過的內容,主要借助課本與筆記本。復習不需要過于咬文嚼字,而在于對照著課本與筆記本,將老師強調過的知識要點以及容易忽視的細節進行二次記憶,這樣做能夠加深我們對知識的記憶。都說“背記是基礎,理解是靈魂”,牢固的知識記憶也能為我們的知識理解打下基礎。
復習過后再寫作業,不僅有助于知識的鞏固,且能節省不少因為知識記憶不牢而不斷翻書查閱的時間,相當于在無形之中提高了效率。
二、重視全面學習,不僅僅重視“所謂重點”
所有的知識都是同等重要的,“重點”雖然能夠代表很大一部分出題人的考察意愿,但都是暫時的。沒有永遠的“考試熱點”,要應對變化,最好的方式就是盡可能的將所有的知識都能鞏固扎實。我的建議是在寫作業前復習以及考前復習的時候,認真去看每個知識點。
三、日常積累非常重要
這個積累是適用于所有科目的。就語文來說,課外讀物的選擇不需要過于死板的按照所謂推薦書單,而應以自己喜歡的書目為閱讀的首選。不論是何種類型的讀物,在閱讀過程之中,都會出現讓人記憶深刻的表達與觀點。
作為一名文科生,個人認為在文綜科目中,最需要積累的是地理科目,積累什么呢?積累典型例子與簡潔表達,地理知識的運用相對靈活,只背記死知識是用處不大的,需要記住一些典型例子、典型模型來幫助我們理解與做題。歷史而言,積累的重點不在于記住了多少課本外的高大上知識,而主要在于通過積累而形成良好的歷史思維。
(據網易網5.13訊 彭咨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