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多濤 ,羅青春,喬宗偉,2,李 智,施 思,雷學俊,張 霞,鄭 佳
(1.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賓 644007;2.固態發酵資源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宜賓 644007)
中國白酒因其獨特的口感與香氣被譽為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濃香型白酒作為傳統白酒四大香型之一,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從濃香型白酒的生產環節來看,釀酒微生物來源十分廣泛,包括大曲、窖泥、車間空氣、生產器械、生產用水及物料混配的場地等,其中大曲和窖泥是濃香型白酒釀造微生物的主要來源。
在我國傳統濃香型白酒釀造過程中,窖池是基礎,是多種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載體,是我國濃香型白酒生產的關鍵設備。在長期的固態發酵、續糟工藝操作以及窖池周期閉合的影響下,窖池微生態環境不斷發生菌群演替,形成復雜的微生物多樣性。正是由于這些有益功能菌的大量生長、繁殖、代謝以及相互協調作用,才賦予了白酒的獨特香型,造就了以己酸乙酯為主體香的濃香型白酒的典型風格[2]。窖池微生物群落結構決定著窖池的質量,而窖池質量左右著傳統白酒生產質量和風格的穩定性。
本試驗在傳統人工窖泥培養的基礎上,通過以黃水為主要原料的培養基,培養協調而全面的老窖泥功能微生物菌群并應用于小窖池發酵過程。以期為窖池的轉化提供重要依據,從而為濃香型白酒質量及產量的提升研究打好理論基礎。
窖池:車間正常生產窖池;黃水:車間生產用窖池黃水。
培養基:稀釋10 倍黃水中,添加0.5%酵母膏、0.1%葡萄糖、6%酒樣(按純酒精計),1 mol/L 氫氧化鈉調pH值調至5.0。
耗材:細菌宏基因組DNA 抽提試劑盒(上海生工);古菌宏基因組DNA 抽提試劑盒(上海生工);細 菌:341F 引 物:CCCTACACGACGCTCTTCCGATCTGCC TACGGGNGGCWGCAG;805R 引物:GACTGGAGTTCCTTGGCACCCGAGAATTCCAGACTACHVGGGTATCTAATCC;古菌:349F 引物:CCCTACACGACGCTCTTCCGATCTNGYGCASCAGKCGMGAAW;806R引物:GACTGGAGTTCCTTGGCACCCGAGAATTCCAGGACTACVSGGG -TATCTAAT。
1.2.1 功能菌液培養
在1.1 培養基中接入老熟窖泥,接種量為10%,35 ℃靜置培養5 d。
1.2.2 有機酸檢測
對培養好的功能菌液的有機酸進行檢測,運用衍生化法進行檢測,具體檢測方法見曹云剛[3]等。
1.2.3 微生物群落結構分析
1.2.3.1 基因組DNA提取
采用差速離心法收集微生物細胞沉淀[4],采取反復凍融與試劑盒相結合的方法,收集DNA,置于-20 ℃保存;利用Qubit2.0 DNA 檢測試劑盒對基因組DNA 精確定量,以確定PCR 反應加入的DNA量。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操作。
1.2.3.2 PCR擴增
利用引物341F 和805R 對菌液細菌基因組16S rDNA V3—V4 進行擴增,利用引物349F 和806R 對菌液古菌基因組16S rDNA V3—V4 進行擴增。擴增體系(50 μL):10×PCR buffer 5 μL,dNTP(10 mmol/L each)0.5 μ L,DNA 10 ng,引 物F(50 μmol/L)0.5 μL,引物R(50 μmol/L)0.5 μL,Plantium Taq(5 U/μL)0.5 μL。擴增程序:94 ℃3 min;94 ℃30 s,45 ℃20 s,65 ℃30 s,共5 個循環;94 ℃20 s,55 ℃20 s,72 ℃30 s,共20 個循環;72 ℃5 min。
1.2.3.3 DNA純化及高通量測序
DNA 純化及高通量測序由上海生工有限公司完成。利用Qubit2.0 DNA 檢測試劑盒對回收的DNA 精確定量,以方便按照1∶1 的等量混合后測序。等量混合時,每個樣品DNA 量取10 ng,最終上機測序濃度為20 pmol。高通量測序數據主要采用Mothur 和Excel 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將相關序列提交NCBI數據庫進行BLAST同源性比較。
1.2.4 試驗新窖池應用
用噴壺把培養好的功能菌液均勻噴灑在試驗的小窖池,噴灑位置為窖池底部和壁下層。

表1 發酵液有機酸含量分析 (mg/100 mL)
將培養好的功能菌液進行有機酸檢測,結果見表1。由表1 可看出,空白樣中己酸與乳酸含量分別為6.13 mg/100 mL 和373.4 mg/100 mL,發酵液己酸與乳酸含量分別為389.2 mg/100 mL 和20.73 mg/100 mL,該培養液能產生大量的己酸,并有顯著降解乳酸的作用。而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被稱為四大酯類。其中,己酸乙酯是濃香型白酒的主體香,其重要前體物質就是己酸,它在白酒中具有重要的呈味作用。
2.2.1 測序序列數目和多樣性指數分析
為進一步清楚地了解菌液的微生物群落結構,對菌液細菌和古菌的16S rDNA V3—V4 區進行高通量測序分析,結果表明,Coverage 指數即取樣覆蓋率均超過97%,樣品稀釋曲線見圖1。從圖1 可知,樣品隨著測序序列數的增加,當reads 數超過5000 后,多樣性指數曲線趨于平坦,說明本次試驗取樣合理,結果能代表樣本的真實情況。

圖1 樣品稀釋曲線
2.2.2 功能菌液細菌多樣性分析
對樣品中微生物多樣性進行分類分析,可以知道樣品中含有何種微生物及各微生物的相對豐度。為了展示效果,一般只顯示相對豐度前50 的微生物分類,剩余合并為other。

圖2 功能菌液細菌群落結構
如圖2 所示,發酵液細菌群落中,梭菌屬(Clostridium)為絕對優勢菌群,占比為51.36%,而梭狀芽孢菌屬(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和Garciella的比例分別為21.73%和8.48%。在窖泥微生物群落中,厭氧梭菌一直被認為是白酒風味物質形成的重要微生物,如Clostridium kluyveri、產丁酸梭菌(C.butyricum)和酪丁酸梭菌(C.tyrobutyricum)等,能產生特征香氣物質己酸乙酯、丁酸乙酯的前體物質己酸、丁酸等[6]。劉博等[7]研究表明,濃香型白酒中主要窖泥臭味物質4-甲基苯酚的主要微生物來源是梭菌屬。
2.2.3 功能菌液古菌多樣性分析
如圖3 所示,發酵液古菌群落中,甲烷囊菌屬(Methanoculleus)為絕對的優勢菌,占比為76.01%,而熱裸單胞菌屬(Thermogymnomonas)和甲烷桿菌屬(Methanobacterium)的比例則依次為16.43%和6.8%。

圖3 功能菌液古菌群落結構
對比了小窖池窖底泥試驗前后的顏色,水分和pH 值差異,結果見表2。功能菌液應用于小窖池后,窖底泥從黃色變為了灰色,水分均有增加,pH值均有所升高,越接近于中性。說明能較好的改變小窖池的窖底泥。
本研究以黃水為主要原料設計了創新的培養基,用以富集老窖泥功能菌群,此菌液具有產生高濃度己酸的作用,并且在噴淋至窖泥后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窖泥感官特征和pH 值的轉化,這可能與其中含有大量的厭氧梭菌和甲烷菌群有關,金城[8]研究表明,梭菌對于瀘型酒中己酸乙酯等典型風味物質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薛正楷等[9]篩選出了1 株具有高效產己酸特性的梭菌,栗連會[10]從窖泥中分離到了降解乳酸的梭菌屬等菌株。發酵液中的優勢菌群甲烷囊菌屬(Methanoculleus)是四川地區濃香型白酒窖泥的主要功能甲烷菌之一[11],屬氫營養性甲烷菌,能夠利用氫氣和甲酸作為底物產生甲烷,常與梭菌屬細菌共生生成乙酸,丙酸等。甲烷八疊球菌屬(Methanosarcina)能夠利用乙酸產生己酸。另外,研究表明,甲烷囊菌屬、甲烷桿菌屬和甲烷八疊球菌屬在10 年以上窖泥中豐度較高,尤其是甲烷八疊球菌屬在25 年以上老窖泥中豐度會進一步提高[12],說明其在老窖泥中的重要作用。

表2 試驗小窖池窖底泥物理特性變化
由于濃香型白酒窖泥質量隨窖齡延長在不斷地變化,不同方式培養的窖泥變化速度有差異;同時不同季節和不同入窖條件對產酒質量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該試驗只是在功能菌液對窖泥老熟轉化方面進行初步探索,進一步探索功能菌液對窖泥的長期影響將是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