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玲蘭
【內容提要】當前,在老年教育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基層老年教育的開展與實踐仍然面臨著不少問題。本文聯系所在基層社區老年教育實際,剖析了當前基層老年教育的困境,提出了推進社區老年教育發展的幾點意見和建議。
社區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滿足全社會成員的學習需求。而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更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愛和幫助。社區教育只有更多地關注弱勢群體,才能實現和諧社區建設的目標。作為社區弱勢群體的一部分,老年人既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又是社區教育的主要參與者和受益對象。因此,我們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把老年教育工作與社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認真做好新形勢下的老年教育工作,積極探索老年教育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
一、社區老年教育覆蓋面較窄。根據相關調查,目前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老年人主要是低齡、受教育程度較高、健康狀況較好、經濟收入水平較高的老年人。主要表現在:第一,低齡老年人、健康狀況較好的老年人尋求較為活躍的生活方式的愿望相對更為強烈,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能力也更強,而高齡老人受精力和健康狀況的局限往往很少參與。第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老年人對生活的期待較高,更渴望與社會有較多的接觸和交流,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老年人更安于家庭的“天倫之樂”。第三,經濟收入水平較低的老年人能夠支付老年教育費用的能力相對較弱,對于參與社區組織的老年教育會有所顧慮,往往采取回避的態度。
二、社區老年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雷同。調查表明,80%以上的受訪老年人參與的老年教育內容主要是健康保健類和文藝娛樂類的活動。主要表現在:第一,目前仍有一些地方老年教育的目標定位是豐富老年人的閑暇生活,從而制約了老年教育內容和形式的豐富與拓展。第二,社區老年教育的組織開展多是由政府自上而下貫徹實施的,老年人教育需求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并未受到社區老年教育組織者的充分重視。第三,社區老年教育開展的時間不長,教育教學都還處于探索和實驗階段,組織制度缺乏明確性和規范性,教學內容和方式也較少系統的規劃,在相互借鑒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形式單一、內容單調的現狀。
三、社區老年教育的發展服務資源短缺。社區老年教育發展資源短缺主要表現在服務資源與教育資源的短缺。社區教育組織管理者的服務意識欠缺,對老年教育的需求缺乏調研,尤其忽略了喪偶、空巢老人的教育服務。社區老年教育在社區日常運轉過程中,經費不足且缺乏相應的保障,常面臨資金不夠、場地不便、師資不繼的局面,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優化根本無從談起。
總體上,現階段社區老年教育的組織實施呈現一定的隨機性,與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有較大差距。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有重點、有針對性、系統完善的統籌規劃,組織實施社區老年教育十分必要和緊迫。
現階段社區老年教育的組織管理呈松散狀態,與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和生活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有:
一、大多數老人的思想觀念沒有轉變過來。在大多數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老年人心目中,仍然認為“老年人已經沒有必要再接受教育”“老年生活就是享福的,帶帶小孩子的”,等等。
二、社區老年教育的形式缺乏系統的規劃和靈活性。老年教育的形式,應當是靈活多樣的。以筆者所在地為例,經調研,有兩個社區開展老年教育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福建省老年人保護條例》《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老年人優待工作的意見》等文件,至于如何因地制宜地在社區內進行具體規劃及開展各種教育活動,則既沒有統一的體制可遵循,也沒有較好的模式可參考,因此社區老年教育基本流于形式,亦缺乏對老年人的吸引力。再者,社區老年教育開展的時間并不長,相關的組織制度、教學內容和方式等均處于探索和實驗階段。
三、社區老年教育的組織管理服務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教學管理能力。經過調研發現,社區(村)干部基本上是5~6人左右,且長期從事社區計劃生育服務、鄰里糾紛調解工作等,在老年教育方面的專業能力不高。
四、老年人自身的家庭條件也是影響老年教育發展的一個因素。經濟收入狀況差強人意的老年人基本上對于參與社區老年教育采取回避的態度,他們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改善經濟狀況的問題。
一、堅持以人為本,強化隊伍建設,夯實“老有所教”基礎。按照內部挖掘、外部選聘等辦法不斷強化老年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要注意及時邀請有一定專業特長、身體健康、責任心強的離退休教師、干部或者經歷豐富、威望高、熱心老年教育事業、有一定文化素質的老年人充實到各級老年學校中去,支持老年教育事業。這樣既解決了師資匱乏的問題,又為能者搭建平臺,充分展示他們的聰明才智,實現其人生價值。另一方面要從本地醫院、學校等單位廣邀名師,聘請舞蹈、音樂、書法、電腦、醫學、農業技術等專業中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中青年教師、主任醫師和科技工作者擔任老年大學的兼職教師。
二、搭建社區老教平臺,開發“老有所為”能力。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要充分發揮作用,廣泛聯系社區內其他單位,協調利用好這些單位的資源,根據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多層次、多方位地建立以社區老年學校為主的教育活動陣地。聘請一批思想品德好、組織能力強、善于聯系群眾、熱心社區工作的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老教育工作者、老知識分子加盟社區教育輔導員隊伍,發揮他們的特長,為社區居民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和其他系列教育活動。充分體現老年人在社區藝術、道德、生活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讓他們在社區公益事業建設中煥發自己的第二春。
再者,充分發揮社區老年人協會的作用,讓老年人參與社區老年設施管理以及事務管理,借用他們的德高望重和豐富的經驗開展一系列相關工作,實現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讓老年人認識社區、了解社區、改變對社區的態度和看法,進而增強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區活動、社區建設中來,讓“老有所為”更精彩。
三、以活動為載體,弘揚鄉土文化,提升“老有所樂”品位。社區要牢固占領老年人的思想陣地,抵制各種歪風邪氣,不斷注意積累經驗,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把老齡群體發展成為鄉土文化展示、教育和活動的重要力量,使全體居民充分分享到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進一步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區要支持和引導老年人開展喜聞樂見的、健康有益的各類文體活動,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堅持以老為本,把“依靠老年人”和“為了老年人”相結合,組織體育指導員隊伍、興建晨(晚)練點,成立中老年健身、太極拳、扇子舞、秧歌舞、腰鼓隊等文體活動隊伍和老年書法、繪畫、戲曲等興趣小組,舉辦老年才藝展示、健身項目展示、文化廣場等系列活動,傳承、傳播優秀鄉土文化,為老年人營造安定、健康、快樂、和諧的良好人文環境,豐富老年人的生活,提升社區教育活動的檔次。
四、以培訓為途徑,拓展教化深度,豐富“老有所學”內涵。應充分利用社區老年學校、黨校等陣地,立足于培養老年人晚年所達到的認知水平、學習技能、情感意志等綜合素質,采取多專業、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教學思路,安排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力求使培訓內容覆蓋文化、科技、健身等知識領域,積極舉辦娛樂休閑型、知識興趣型、管理服務型、法制文明型等培訓。如舉辦詩歌創作、舞蹈、音樂、腰鼓、書畫、電腦、英語等系列培訓班,社區建設知識、中老年保健知識、當前形勢教育等系列講座,讓豐富的教學內容,吸引廣大老年人,讓他們走進老年大學課堂,努力提高培訓質量,寓教于樂,促進其文化修養不斷增強,以提升社區的文化品位,更體現“有其學,優其學,樂其學,終身學”的目的。
老年教育既是晚霞工程,又是朝陽事業。我們希望能夠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各類培訓活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等方式,積極探討和研究新形勢下老年教育的新特點,充分體現社區居民“人人是學習之人,時時是學習之機,處處是學習之所”的原則,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學為結合,服務社會,弘揚傳統美德,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有效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質量,進而以點帶面,促進社區居民整體素質的提高,推動社區不斷向和諧幸福的目標邁進。
福建晉江老年大學 洪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