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梅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世界上普及率最高的英語越來越多地浸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中老年朋友也滿懷激情地奔赴學習英語的路上,攻堅克難。然而英語學習是一個很艱辛的過程,也是一個系統工程。從語音、詞匯、句型、語法等語言知識到聽、說、讀、寫等應用能力的培養和積累,是需要付出胼手胝足之不懈努力的。筆者就三方面談談對老年英語教學的一些看法。
語音是語言之外部形式,是學好語言的重要基礎。
語音關是英語教學的第一關,是學員學好英語的先決條件。
筆者認為,在起始階段,教師要系統巧妙教給學員48個音素的發音方法,同時反復練習并不斷結合所學給他們總結字母包括元音字母和輔音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律,使之逐步掌握語音包括音素發音、音節劃分、拼讀技巧、單詞重音等技能。同時在新出現的生詞中不斷檢測、復習和鞏固音標知識,使學員能熟練掌握單詞拼讀規則,培養他們自學單詞的能力和積極主動的好學精神。
在學習音標48個音素發音中,模仿是首先要做的。模仿嘴型,固定嘴型,模仿聲音。這里的模仿是指精聽模仿,即要在反復聽至對聲音有了印象后再模仿。先聽正確的聲音,再聽自己的聲音,然后進行比較。特別是老年學員,尤其要仔細觀察傾聽自己的發音。總而言之,真正決定你發音正確與否的不僅僅是你的嘴形、舌位,更重要的是你腦海中對正確讀音的印象要深刻,要學會科學模仿。發音錯了或音節不會拼讀可找老師糾正,但要記住,真正幫你糾正讀音的永遠是自己。
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有兩種心理需要特別警惕:一是發音拼讀好壞不重要,只要能說出口,大概能表達意思就行。這是不對的。因為發音好壞會直接影響聽說運用,甚至是學習信心;二是等到發音好了才能開口說話,對發音永遠吹毛求疵,這也有失偏頗。實際上發音和拼讀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時一日,應在不斷模仿練習和運用實踐中不斷提高,發音練習不是孤立的,應該是在邊模仿邊練習中同步提高的。正確發音和拼讀習慣的養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的運用程度,這點老年學員一定要記住。
循序漸進是最符合老年學員認知規律和系統掌握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即教學按照學科的邏輯順序和學員認識發展能力進行,熟練把握教材內容構成的邏輯順序,采取螺旋式上升擴大和加深內容,使學員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邏輯表達能力。一切從學員的實際出發,站在學員的角度抓住主要矛盾,逐步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在基本掌握語音的基礎上,詞匯、句型、語法三管齊下,尤其將詞匯、語義、句法進行關聯和組塊,同時聯系生活實際和對話交流情景及背景,從最簡單的句型對話開始,逐個習得。
新概念英語第一冊可以讓學員從基本的發音、拼讀、語調等英語語音知識開始,逐步學會使用英語中的基本詞匯、語法及句型結構,進行簡單日常會話。學好第一冊,是學員練好英語基本功的關鍵,掌握了第一冊所學,學員也就踏進了英語世界。
英語是一門知識,更是一種技能。衡量學員是否掌握這門語言,能否完成語言交際功能,不僅看他們掌握了多少發音和語法知識,更重要的是看其語言聽說應用能力如何。而這種語言技能的獲得是要靠學員的積極參與和反復實踐才能實現的。因此,我們應注重經常開展朗讀訓練、句型訓練和對話訓練。
以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安排學員進行聽說訓練,但有些學員出于怕出錯、害羞等原因,不愿張嘴。教師于是改成了集體訓練,集體訓練當然有其優點,比如節省時間、避免學員緊張等;但弊端是容易出現濫竽充數的現象,教師沒法知道誰讀得對誰讀得錯,無法進行個別糾正和輔導。語言是一種個體技能,要自己聽、自己說,別人是無法替代的。所以在英語聽說訓練中還要加強個體包括幾個人對話的集體訓練,在集體模仿跟讀練熟的基礎上,讓學得好一些的學員開始進行個別對話操練,慢慢帶動全體學員踴躍參與。教師要鼓勵學員不怕出丑,敢于開口,勤于模仿,特別要打消他們愛面子的思想顧慮。可結合課文內容,開展類似情景聽說實踐,讓學員扮演各種角色進行對話,從讀口語、背口語到根據情景自由對話,從背課文到講自己、家庭和身邊的故事。真正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讓學員習得聽說能力。
英語是老年大學比較難學和費時的學科之一,由于新內容太多常常會使老年學員感到內容多、難度大,容易出現前學后忘的情況。這時就需要教師不失時機地表揚激勵學員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克服畏難情緒,發揮老年人的自身優勢,從打好語音基礎開始,聯系實際,加強聽說訓練;同時鼓勵他們多做英漢對比,培養他們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要告訴學員態度決定一切,堅持就是勝利!
湖南長沙市老干部大學 汪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