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曙輪的繪畫藝術和交游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南宗傳人 江南隱士
——陸曙輪的繪畫藝術和交游考

2020-06-03 06:59:08沈江
中國書畫 2020年2期

◇ 沈江

陸曙輪先生生于1900年,去世于1980年。其一生,逢古今未有之大變局,經歷了清朝滅亡,民國建立,軍閥混戰,國共征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及之后的歷次運動,1979年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治、經濟、文化撥亂反正,一切開始恢復,然翌年他便離世了。因歷史的巨變,先生歷盡了艱辛,嘗盡了苦難。陸曙輪育有兩子五女,又有先天殘疾,不善言談,故他的人生始終在為生存而掙扎,為生活而奮斗。為了生活,他比常人付出了更多,忍受的痛苦也更多,但他所達到的人生境界和藝術成就,卻是常人所難以企及的。已故著名書法家、金石碑版學家翁闿運先生曾這樣評價陸曙輪:“詩、書、畫三絕,居茅茨,有隱士風。”

陸曙輪出生于昆山南隅之陳墓鎮(今改稱錦溪),9歲時父母分居,隨父遷居蘇州,同年就讀于吳縣縣立第一高等小學,16歲畢業后未再升學,隨父讀書,并拜師周濤、陳摩學畫。其父陸鳳章是清末儒生,工詩文,擅書法,通音律,善棋,客居蘇州后以教書鬻文為生。陸鳳章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和培養,為供次子偕笏留學日本,不惜變賣祖上田產。因此夫妻矛盾激化,他先帶一女往蘇州,之后又將兩幼子(陸曙輪和弟陸傳約)帶到蘇州,其目的是為了兩子的教育,不因父母不和而失教。后陸傳約也畢業于新式學堂 蘇州工業專科學校。陸曙輪排行第六,因為生理的缺陷和家庭財力的限制,其父未重點培養他。然而陸曙輪天賦異稟,加上刻苦和勤奮,其藝術成就終究青史留名,這可能是陸鳳章所未曾料到的。

陸曙輪 老輪放筆冊之一 33.5cm×23cm 紙本設色 1971年 昆侖堂美術館藏款識:玉石何妨共一家。老輪。鈐印:曙輪(白) 曙輪七十后所作(朱)

陸曙輪 老輪放筆冊之二 33.5cm×23cm 紙本設色 1971年 昆侖堂美術館藏款識:累累枝上實,滿腹飽珠璣。辛亥秋,老輪。此畫大似青藤,乃于無意中得之。鈐印:陸紀私印(白) 曙輪(朱) 家衡審定(朱)

陸曙輪不但是繪畫名家,還是一位圍棋國手。繪畫和弈棋都是國粹,一為造型藝術,一為競技藝術,兩者都需要有天賦,而且后天的勤奮更是不能少。畫有癖,弈有癮,需消磨大量的時間,常人精力有限,難免顧此失彼。而陸曙輪居然在兩個門類中游刃有余,且均取得驕人成就,實屬罕見,在近代史上也可稱鳳毛麟角。

陸曙輪10歲時,在蘇州城中其棋藝就已經出名了,人稱“神童”。怡園茶室中的棋界耆宿們已不敢和他對弈,因為怕丟失面子。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他已名聞寧、滬。1942年,日本棋界高手瀨越憲作(當時八段)攜門下弟子吳清源(當時八段)、橋本宇太郎(當時七段)、井上一郎(當時四段)等先后訪問上海、南京,陸曙輪和金亞賢、范德民等棋手在南京應戰,與瀨越、橋本各弈一局。賽后陸曙輪被日本棋院授予初段,同時被授予段位的中國棋手有16人。〔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國內仍舊以這次段位獲得者的棋力水準,來衡量其他棋手所達到的棋藝等級。〔2〕蔡中民等所著《中國圍棋史》在“建國初期的圍棋活動”中有記陸曙輪:“南京弈風甚盛,建鄴路茶社內,具段位以上實力者逾10人。如三段陶文虎,二段陳嘉謀、陸曙輪,初段范德民、伏子仙、費索、黃永吉,均可與上海名家角逐。”〔3〕晚清民國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圍棋高手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抗戰前后陸曙輪曾客居上海鬻畫,故與海上高手交往密切,如劉棣懷、過惕生、胡沛泉、董文淵、丁瑗等,與丁瑗為好友。

丁瑗(1898―1967),字蘧卿,一字渠清,號蘧廬,晚號所堂,江蘇鎮江人。丁氏家學淵源,幼承庭訓,本生祖立干,為進士,曾任云南學政、詹事府詹事。父傳靖,副貢生,清禮學館纂修,入民國,大總統馮國璋重其文名,聘為總統府秘書,有多種著作行世。丁瑗生有異稟,少便岐嶷,八歲能作駢文,弱冠淹通百家。1920年,應全國第一屆普通文官考試,參試者數千人,丁氏名列第一,后分派為國務院候補主事。1936年,應中南銀行總經理胡筆江之邀,來滬任總行秘書。丁氏學問淵博,早年致力于辭章,中年后專治小學,著有《所堂問字》初稿百萬字,其治學之余雅好圍棋。筆者在陸曙輪哲嗣陸家衡先生處,獲閱丁瑗給陸曙輪的四通手札,其中大略可見陸曙輪與上海棋界的交往。錄文如下:

陸曙輪 老輪放筆冊之三 33.5cm×23cm 紙本設色 1971年 昆侖堂美術館藏款識:人為多情少年老,花為無情老少年。擬石田意。殘叟。鈐印:曙輪(朱) 殘道人(白)

此間弈友唯過惕生及杭州董文淵頗為精進,弟等年事已老,希望毫無。星期日總可有一聚會,偶一出手而已。胡沛泉君有《圍棋通訊》每□□(月一)刊,容檢奉,可覘近來作風。(約為1949年3月26日)

弈會近亦冷落,唯胡沛泉兄似大精進。足下如來定可一戰。如弟恐非二子不可矣,授先屢敗。(約為1949年8月5日)

同人弈會每星期仍舉行,諸公多與公相識,時時談及,渴想公□□,新歲春和可能命駕否。近日棣懷、惕生分先十局,前七局劉五勝,過二勝。(約為1950年2月13日,此札中丁氏邀請陸曙輪往滬會棋,并報劉棣懷與過惕生十局棋戰況。)

陸曙輪 老輪放筆冊之四 33.5cm×23cm 紙本設色 1971年 昆侖堂美術館藏款識:洛下花開日,妝成富貴春。獨憐凋落易,為爾貯豐神。老輪。鈐印:陸己之璽(白) 家衡審定(朱)

據蔡中民等所著《中國圍棋史》,1951年時上海舉行了兩次圍棋升降賽,劉棣懷(四段)、王幼宸(三段)、過惕生(三段)、胡沛泉(二段)和王志賢(初段)五人參賽,賽后王幼宸晉升為四段,胡沛泉晉升為三段。〔4〕日本棋院在1942年授予劉棣懷四段的段位,當時他是我國棋手中段位最高的。丁瑗在給陸曙輪的信中說,陸曙輪可與胡沛泉一戰,其時胡、陸棋力相當,是國內頂層的棋手。其時段位以下的等級分九級,一級最高,九級最低。在1951年前后上海還有10名級位棋手,其中丁瑗為一級。〔5〕于此可見,丁氏在棋界也非等閑之輩。在20世紀40至50年代,丁氏是上海圍棋活動的主要支持者,1946年抗戰勝利后,曾與顧水如共同邀約吳清源回國指導,〔6〕故他對國技圍棋的發展是頗有貢獻的。丁瑗不僅學問好,而且人品極高。1933年,他將先世珍藏在鎮江的古籍932種、4442冊寄存于省立鎮江圖書館,化私為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又將家藏珍貴圖書16134冊、書畫133件、碑帖拓本422張,分別捐贈給鎮江市和上海玉佛寺。〔7〕在丁氏手札中,除棋事外,還有書畫事,如幫陸曙輪賣畫等。

陸曙輪深厚的學養源于其淵深的家學。“吳郡陸氏”肇源于西漢吳令陸烈,水東陸氏乃吳江支之分支,于明代洪武年間徙居陳墓。其四十一世祖為唐代詩人陸龜蒙。陸氏崇文,千年來書香文脈綿延不絕,人才輩出。陸氏族譜代有人修,至今完備清晰。

陸曙輪祖輩長期居住在陳墓鎮,以詩禮傳家,是鎮上的名門望族。老宅位于鎮北的得求堂。得求堂歷經滄桑,曾遭受清代“洪楊之亂”和其時惡勢力的蹂躪。王家范先生著有《動亂以別樣的方式降臨小鎮 讀陸云標〈庚申年陳墓鎮紀略〉》一文,多年前發表于《東方早報》。〔8〕陸云標的《庚申年陳墓鎮紀略》真實記錄了咸豐十年(1860)太平天國戰亂期間,陳墓鎮上無恥鄉紳先利用流氓地痞興辦團練,以響應清政府號召,后又伙同他們逼迫鄉民繳納錢糧,向蘇州太平軍忠王府“進貢”,在鎮上建立太平天國政權,敲詐勒索鄉民,無惡不作,令人發指。陸云標痛斥前來說項的鄉紳:“我朝養士二百年,厚澤深仁,瀹肌浹膚,我輩雖未食斗米之祿,惟既讀書,當知忠義二字,豈有通賊進貢之事而甘心啖之者?”其弟(陸云梯)也婉拒同往蘇州“進貢”。王文引乾隆《陳墓鎮志》(后人增補本)所錄陸云標簡介:“昆縣庠生,歲科試履,屢列優等,性耿直,游幕憲中,夙著聲譽。以候選縣丞,卒于難。”王家范說,像陸云標那樣的醇儒,以“卒于難”而青史留名。陸云標為陸曙輪曾伯祖,陸云梯為其曾祖。故在陸氏的文脈中流淌的不僅是書香,還有正直和剛毅,以及文人最可貴的血性和忠義。

陸云梯(1808―1877),字縵卿,其子仁煦歿于同治四年(1865),年僅32歲。仁煦留有兩子,次子即鳳章。現保存有《縵翁苦志課孫圖》,所繪即陸云梯訓育兩孫圖景,并有多人題跋。其中吳江陳麟題曰:“伶仃弱質賴扶持,苦志年年教養宜。一脈書香何處續,階前修竹兩孫枝。奉題縵卿姻丈大人訓孫圖,即祈教正。”彭龍光題曰:“課孫之勞不遑食,課孫之苦心誰識。蔗境回甘,芹香滿室。敢告機云,此恩罔極。”庚申之亂中,陸云標遇難,老宅被火燒毀。現存柿園乃陸云梯所建,門額磚刻“杞菊流芳”四字乃其親筆,取自陸氏先祖陸龜蒙《杞菊賦》,以此告誡子孫要“淡泊靜修,毋與世爭”(見陸家衡《柿園記》,未刊稿)。

陸鳳章(1854―1922)是陸云梯之孫,字誦芬,清朝諸生(秀才)。陸氏后人現保存有陸鳳章參加科考、獲“生員”資格(俗稱“秀才”)的“入學報條”,也就是錄取通知書,其文為:“陸鳳章欽命江蘇督學部院黃,科試取中,坐西首字第壹號,招覆入泮新陽學。”其中“陸鳳章”“西首”“壹”“新陽”為手寫,“黃科”二字為紅色刻字鈐蓋,其他字為事先刻印。“黃科”是指當時江蘇學政黃體芳負責組織的科考,黃體芳在光緒六年(1880)至光緒十年(1884)期間任江蘇學政。〔9〕查余鴻鈞等編《國朝昆新青衿錄》,陸鳳章于光緒十年(1884)考中了秀才。〔10〕光緒三十年(1904)選授安徽試用府經歷。〔11〕也算未辜負祖父苦心養育之恩。劫難后,陸家衰落,但陸氏文脈未斷。陸鳳章雖然只有秀才功名,但文才極高,通經史,工詩文,知音律。小楷精絕,有晉唐風韻。有琵琶曲譜及詩文稿遺世。光緒三十四年(1908)徙居蘇州〔12〕,靠私塾授徒和為人撰寫壽序、墓志銘為生,憑一人之力培育子女,其苦志一如乃祖。

陸鳳章曠達的生命觀和自我覺悟的修養能力,從其自撰挽聯中可見一斑,他用靈動的蠅頭行楷題寫在自選的“遺像”兩側。聯云:“一生孤苦盡成空,更孝弟兩虧,雖死也遲何足惜;百事紛繁都未了,儻兒曹有造,同根切記莫相煎。”并在照片上方題寫“顯考誦芬府君遺像”,以此作為告誡子女的遺訓,其間充滿了自責和懺悔,更多的是對子女的期許,其愿力是巨大的。清白正直的家風、淵博深厚的學養、曠達的生命意識以及強大的反省覺悟能力是文化世家造就人才的遺傳密碼。陸曙輪16歲高小畢業后未升新學,在家侍父隨讀,6年后其父過世。因為家學的熏陶和父教的親炙,其時他在為人和為學上已完全自立了。他不僅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而且刻苦勤奮,誠心用功。其學習方法之一就是做筆記(類抄),天文、地理、諸子、百家無所不記,而且寫的全是蠅頭小楷。他輯錄的《花卉題句》兩冊、《山水題句》兩冊、《山水題詩》兩冊計數千詞條,所花費的心血是可想而知的。陸曙輪文史學養極好,擅治明史,做了大量的筆記,可惜這些筆記和他的詩文稿均被毀于“文革”。陸家衡先生曾說:“父親學問好,記憶中向他請教,他從來沒有不知道的,往往我問一,他答十。”陸曙輪工詩,擅作古風。現存作品雖少,其中古風僅見《哀吳君逸群》(三十韻)、《題周玉菁詠花印譜》(二十韻)和《讀史雜詠》等,但其功力、才情和意境,絕非尋常者能望其項背。如《讀史雜詠》三首,第一首寫夏禹治水(十五韻),第二首寫商鞅變法(十二韻),第三首佚失,第四首寫漢王稱帝(十五韻),敘事宏闊,舉重若輕,既有史才、史識,又有文才、詩才,其學問之精深、才華之橫溢,于此可見也。

在陸曙輪的詩中有不少是與友人的唱和之作,如顏樸齋、郭友聲、翁闿運、蔡濟舒等,諸友均對其詩才欽佩不已。如陸曙輪與顏樸齋唱酬之作:

雜感再和前韻(其一)

一局滄桑老弈秋,推枰人散勝棋樓。

古來何限興亡事,可奈湖名總莫愁。

此詩作于1947年,共有三首。郭友聲在與陸曙輪的書信中寫道:“曙輪吾兄道席,昨樸齋又以唱酬近詩見示,兄雜感諸作波瀾壯闊,實不可及。”又如:

盆山三首和樸齋韻(其一)

可有煙云自卷舒,一拳丘壑畫難如。

盡教點綴添飛閣,無處回旋著戰車。

喬岳千尋疑縮地,方壺咫尺擬移居。

臥游好向書齋供,幾許清愁仗祓除。

顏樸齋善植樹樁山石盆景,故作詩給陸曙輪,陸曙輪和之,此為其中一首。郭友聲在給陸曙輪的另一封信中說:“盆山二律(郭氏應只見二首)穩練深婉,極近南田老人(惲南田)得意之作,拜服之余特贅廿八字。”

翁闿運善詩,1933年春得消渴癥,病愈出院后,即有詩札寄呈陸曙輪。詩末有言:“病愈出院先遣家屬還□,□(陌)上春色盎然,因成絕句,此癸酉第一詩也。曙輪我兄教正,詩禪呈稿。”

顏樸齋與陸曙輪關系最密,相互唱酬最多,在他們的通信中,顏氏極佩服陸曙輪,每每向他請教。

蔡濟舒善詩文,與陸曙輪通信頗多。1950年,他在信中說:“頻年忙于生活,不復能顧學殖,惟有時偶學填詞消遣,但恨獨學無益友切磋,尚望吾兄時予見教。”

在“文革”劫余文獻中,有一封林黼楨給陸曙輪的信,信中林氏說:“長夏休課擬作《吳郡弈談》,備詳蘇弈界淵源統系,登諸藝報,將伯有以助予否?”此信可能寫于1930至1935年之間。〔13〕林黼楨(?―1942)〔14〕,字肖蜦,號霜杰,福建侯官人,為林則徐曾孫。其父林洄淑,官工部員外郎,工詩善畫。其母陳謙淑,為觀察陳濬之女,著有《聞妙香室詩鈔》和《鏡中夢》《九仙枕》兩部彈詞小說,為民國才女。林黼楨為稟膳生,曾任嘉定縣知縣。入民國后定居蘇州,鬻文為生。創刊于1932年的《青鶴》雜志為文言刊物,曾多期登載“侯官林霜杰詩文潤例”,稱林氏“近應四明銀行秘書之聘橐筆申江,同人咸與交游”云云,其“同啟”者,有陳衍、李拔可、梁鴻志、陳任先、俞佐庭等。〔15〕與林氏交游者都是當時極有名望的舊式文人,如同光詩壇巨擘陳衍等。林黼楨與陸曙輪為忘年交。陸曙輪之弟陸傳約娶林氏女林百煉,是陸曙輪作伐的。林氏是著文高手,信中邀陸曙輪為其撰寫《吳郡弈談》助力,陸曙輪其時30歲出頭,獨受老先生器重,可見其文章修養是極好的。另外,林黼楨善圍棋,陸曙輪其時圍棋已很有名氣,所以受林氏賞識也是很自然的。

孔子說,“先器識而后文藝”,“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在中國,一切學問的根本在為人,人格修養的高度和精神解放的程度決定了其學問和藝術的高度。對于陸曙輪的為人是必須要說的。因為這是其所有學問的根本。陸曙輪的人生在事功上稱不上轟轟烈烈,但這并不能說明其內圣修養不高明、不淵深。有才學不得施展是人生的常態,而身處亂世,晦跡潛修,是應世的另一種方式,需要更高的修養和智慧。故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談陸曙輪的為人可從日常小事上說。先說他待人,再說人待他。

陸曙輪樂善好施,他的兒女們在回憶中講述了幾件小事,可見其溫厚純善的心地。陸曙輪的二女兒陸家桂在《父親和他的母親》(未刊稿)文中回憶,陸曙輪20歲前后,“其時居住在蘇州,每年回陳墓一兩次,看望母親。有一次在小火輪上,一位農婦不停地哭泣,原因是她男人得了重病,急需花錢搶救,她沒有。父親當即掏出四塊大洋給她,婦人欲伏地拜謝”。據陳明遠先生研究,20世紀20年代初期,北京一個四五口人的勞動家庭,每月伙食費11銀元便可維持。〔16〕所以在當時中國的農村這是一筆大錢。此事傳到鎮上,成為佳話。

陸曙輪的大女兒陸家筠在《我的父親》(未刊稿)一文中說:“有一年冬天,鎮上一位賣魚蝦的蘇北婦女,帶了一個小女孩來到我們家。女孩衣著單薄,赤著腳,小腳凍得通紅。父親見了忙叫我們找出小時候穿的棉衣褲和棉鞋給女孩穿上。婦女感動得掉下眼淚,后送上魚蝦感謝,父親堅決不收。”

陸曙輪的小女兒陸無疆在《柿園往事》(未刊稿)一文中說:“自然災害年間(1960年至1962年),有一次父親去縣里開政協會議,早上在面館吃面。當服務員將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端上時,父親發現身邊站著一位行乞的老農,他便請老人坐下來先吃,自己去付錢再買一碗。”

這些雖然都是小事,但小中見大。不積細流何以成江海,人之功德性海,也是靠細流集聚而成的。

陸曙輪有位智障長兄(同父異母所生)名儕佩,經媒婆介紹,其父為他娶了親,進門后發現,媳婦也是智障。長兄過世很早,陸曙輪夫婦待這位智障的嫂子如同親姐姐一般,長期照顧她的飲食起居。孤嫂長壽,80多歲才過世。(陸蕙風、陸家復《憶母親》,未刊稿)

陸曙輪的七個子女都很優秀,其后輩也多有出類拔萃者,這是良好家風所致。

1928年,由表兄朱文鑫推薦,陸曙輪在江蘇省政府秘書處任錄事,攜家居住鎮江,直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才返回陳墓。他在鎮江工作了約10年,期間結識了很多朋友,如陳永康、吳逸群、翁闿運、蔡濟舒、顏樸齋、郭友聲等。陸曙輪待朋友如兄弟,常懷赤誠之心。其中,陳永康和吳逸群在抗戰全面爆發后奔赴延安,參加革命。吳逸群到延安后不久便犧牲于日寇飛機轟炸,年僅26歲,還未有家室。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陸曙輪才得知吳君死訊,夜不能寐,寫下五言長詩《哀吳君逸群》,讀之催人淚下。吳君母親因思兒過度,哭瞎了雙眼,陸曙輪曾寄錢慰問之。

陸曙輪 荷花畫稿 22cm×43cm 紙本墨筆

陳永康投奔延安時已有家室,夫人和小兒居上海,相別13年未獲音信。1950年6月20日,陳永康回到上海,已是上海解放一年之后。6月23日,他和夫人各寫一信(在一頁紙的正反面)給陸曙輪。其夫人在信中說:“本月廿日永康返滬訪尋回家,相別十三年,一旦得能重吾,欣喜異常,即寫信前來奉告,想先生見之定也十分欣慰也。并請先生來申一聚,更是快慰。”陳永康在信中說:“最近到滬輾轉訪尋我的家,才知家母等已隨舍親一再遷移。”“天各一方,兩地掛念。并承你關心勸慰我家,又曾寄款作小兒果餌,這樣的情誼,真所謂有如手足,展讀所存你的來信,感動之至!”陳永康感激這位好友,故回家后才三天,就急著給陸曙輪寫信。陳永康后在華東軍政委員會民政部工作,工作穩定后,夫婦倆曾在陳墓柿園居住過數周,以敘闊別之情,陸曙輪夫婦待他們如親兄妹。

蔡濟舒曾在國民政府宣傳部任職,為張道藩的僚屬。抗戰開始后隨國民政府前往重慶,勝利后于1946年夏回到南京,辭去在“中央文化會”的任職,就任金陵大學(美國基督教教會學校,1952年并入南京大學)秘書。蔡氏為南社詩人,是做壽序挽聯的能手,為人極富幽默感,常自嘲以“代人歌哭”為生。〔17〕在鎮江生活時,蔡氏和陸曙輪還有吳逸群等都喜好金石書畫,經常逛冷攤收藏碑帖書畫。蔡氏在給陸曙輪的信中云“回憶在京口時,每與兄及達塵(吳逸群)搜買文物以為笑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由于政治原因,此老難再有輕松和幽默的心境。大約在1954年,他在給陸曙輪的信中說:“弟現雖居城市,朝夕從群眾后參加學習,而相知苦少,退公索居,亦無異在鄉村中,尚冀吾兄時惠音書,俾得教益,實為大幸。”筆者所見在1950年至1954年間,蔡氏給陸曙輪的書信和詩札有七封。信中有記吟詩唱和、陸曙輪相贈書畫扇事等。現無法得見陸曙輪給蔡氏的信函,但可以揣想,陸曙輪一定給這位老友很多的安慰。在特殊的年代里,在精神上給予友人慰藉和疏解是最珍貴的饋贈。

顏樸齋與陸曙輪是極好的朋友,用親如兄弟來形容是一點也不為過的。陸氏后人現存顏樸齋給陸曙輪的手札有16封,其中書信10封,詩札6封。信中大約只談兩件事,一是為陸曙輪推銷書畫,另一件是唱和詩作,請陸曙輪削正。這些信主要寫于20世紀40年代末解放戰爭期間。顏樸齋時居上海,在上海“長豐機織印染股份有限公司”任職。他幫助陸曙輪銷售了很多書畫。信中記述了他收取畫件、分銷、收款、匯款、回寄畫作給陸曙輪題款等詳細情況。顏樸齋不厭其煩、不遺余力地幫助朋友。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政府為籌措戰爭經費,大量印發貨幣,實行通貨膨脹的政策,瘋狂向老百姓斂財,導致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在此景況中顏樸齋對朋友的幫助是雪中送炭式的,一家老小七八口人的生存,靠一人支撐,陸曙輪一定非常感激他。在一封信中顏氏對朋友說:“多年深交,情逾手足,不必有所客氣 函請續寄法繪再為推銷。”陸曙輪與顏樸齋之間更多的交往,現在已很難查考。孔子說“所求乎朋友先施之”,這是交友之道的根本,而且要發自內心的真誠,不是出于功利交換目的。陸曙輪對朋友的幫助一定也是非常大的,不是物質的,便是精神的,不然他們之間難有這樣真摯的、令人感動的友情。

現存最早的陸曙輪繪畫作品,是畫于1920年的《花卉清供四條屏》,陸曙輪時年21歲。所畫四時花卉工致靜雅,用筆靈動,設色清麗,富有書卷之氣。款署“庚申仲秋天用畫”,“天用”取“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意,鈐“讀書余事”印。陸曙輪16歲開始學畫,五年之后其畫已頗具規模。從“讀書余事”這方閑印,就可知道其藝術見地的高明和方法途徑的正確。因為藝術不筑基于讀書養氣和人格修養,將很難深入,更無成正果的可能。另外,他對自己的才能也充滿了自信,而且志存高遠,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韌勁來激勵和鞭策自己。從這件畫作中透露出青年陸曙輪已具有不凡的氣度和脫俗的格調,有如空谷幽蘭,英氣徐來。

1927年,陸曙輪28歲時,即受聘于顏文樑創辦的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即蘇州滄浪美專),執教中國畫。〔18〕其時在該校執教的畫家有顧仲華、顧公柔、吳子深、陳迦庵、張宜生等,均為吳中書畫名家。

蘇州美專是由顏文樑在1922年創辦的,1927年校舍由吳縣縣立中學遷入滄浪亭,其時主要由吳子深出資,并成立了校董事會,聘請蘇州知名人士任董事,其中有朱文鑫(1883―1939)。朱文鑫是陸曙輪的表兄,字槃亭,號貢三,昆山陳墓人。現代天文學家。早年留學美國,辛亥革命后回國,曾在上海擔任南洋路礦學校、東華大學校長,兼任南洋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教授。1927年,朱文鑫步入政界。曾任江蘇省政府秘書、江蘇省土地局局長等。陸曙輪到蘇州美專授課應是朱文鑫的推薦。陸曙輪在美專執教時間頗短,大約一年,1928年10月,朱文鑫又推薦他往省政府工作。

在美專執教時,陸曙輪即開始鬻畫,自訂《陸曙輪花卉畫例》,并作詩云:

躬耕祿食兩無能,賣畫生涯是下乘。

但使得錢非造孽,何妨援例昔賢曾。

涂紅抹綠敢名家,毫素怡情興且賒。

不分米鹽資料理,翻教湘管怒生花。

《畫例》款署“戊辰仲春縱化生自定”。“戊辰”為1928年,陸曙輪29歲,其自號“縱化生”,應取自陶淵明《形影神贈答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陶淵明此詩通過“形”“影”和“神”三者的辯答來闡述他的哲學思想:形神合一,道法自然,歸隱于田園,大化于宇宙,以期達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和諧。陶淵明的哲學思想主要源于道家。陸曙輪用“縱化生”為號,可見其受老莊哲學的影響。從“天用”到“縱化生”,他的思想已更趨成熟和豐富。但其不諧世俗、雅尚清高的格調在這則潤例中也表露出來。《畫例》最后有言:“工細及翎毛不應。”南宗文人畫不屑于工細一路,因為這是不見性靈的行家畫工所為。陸曙輪存世最早的《花卉清供四條屏》還是一件工細的作品,七年之后他的藝術思想已發生很大的改變,完全走文人畫、士夫畫的道路。翎毛走獸既工細又諧俗,故不愿意為也。陸曙輪所處的時代是“海上畫派”最興盛的時候,吳門畫家是海派的主要力量。畫家為了生存,迎合世俗化的審美需求是海派繪畫的主要特征。陸曙輪此時已有家室,生計維艱,但其不隨俗的心志,卻堅守未改。

筆者在研究中發現,陸曙輪的人生和藝術思想的形成與太谷學派不無關系。林黼楨給陸曙輪的信中有問:“張令貽舉室患瘧,近常通問否?”

張令貽(1884―1937),名德廣,安徽阜陽人。張氏是“太谷學派”的重要傳人。“太谷學派”是由乾隆道光年間安徽池州人周太谷(1764―1832)所創,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學派才終止活動,歷時長達一個多世紀。此學派以儒家思想為主,雜糅佛、道二教而形成,被稱為中國最后一個儒家學派、近代學術思想的一股暗流。周太谷悟道后講學于揚州,門下學者甚眾,儀征張積中、李光炘兄弟為其傳法弟子。張積中稱北宗,曾在山東黃崖山聚眾講學,被誣為教匪。同治五年(1866),清兵圍剿,張氏等舉山自焚,死者兩千余人,史稱“黃崖教案”。李光炘稱南宗,主要在揚州、泰州講學,傳弟子黃葆年等。黃氏于1902年來到蘇州,在十全街設立“歸群草堂”,收徒講學。民國《吳縣志》載“大江南北,從游者數千人”,人稱“黃門”。蘇州是太谷學派的主要傳教之地。張令貽于1914年移家蘇州,翌年拜師黃葆年。1924年黃葆年過世,張氏立志收集整理學派遺書,歷時十年,于1934年抄成《歸群寶笈》和《歸群寶笈續編》共九十種,三百零七卷。〔19〕張令貽雇同學中貧寒子弟抄書,十年中經常有二三十人在家抄書,〔20〕耗盡了家財。周太谷創學時立下規定:學術著述只在門內傳抄,不準刻印出版傳播。故太谷學長期以來知者甚少,頗為神秘。1997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影印張令貽鈔本,出版《太谷學派遺書》,轟動學界。張氏對太谷學的流傳,居功甚偉。

陸曙輪 葡萄圖 52cm×30cm 紙本設色 1967年款識:點點秋腴,收得驪龍頷下珠。丁未夏,殘叟。鈐印:曙輪畫(白) 家衡審定(朱)

張令貽有一封給陸曙輪的信,雖有殘損,但文意尚全。其部分文字如下:

曙輪我兄先生道鑒:炎熱如蒸,乃承惠函賜扇,故人情重,感何可言。法繪□秀拔俗,來書字里行間,亦復清氣往來,□出塵意。以弟之愚,竊揣我公蓋亦夙報深重之慧業文人來世轉□,□不能諧俗亦系當然。然以儒者言,孔子常(嘗)為委吏,□□不卑小官。以玄門言,在家身也,出家心也,在塵(身)出塵(心),以兄所□磨不淄(磷),湼不磷(淄),足征學養之深也。抑又何傷。

竊聞先輩有言,凡人有一藝之成,即不入輪回。其數十年精神心力所結,即道家之還丹也(又云念頭專一成丹)。兄之繪事天資極高,再加十年工夫,再求之于□□,再求之于讀書養氣,必為當代名家,而上紹可□□畫苑列仙,此可斷言者。

霍邱裴氏其收藏為海□首列,現居錫山,如愿往讀畫,弟可托人介紹,惜兄無多暇也。弟杜門養疴,懶于□接,以兄相愛之深且切,故貢愚忱,惟希鑒恕為幸。

此信寫于1929年(六月廿五日),其時陸曙輪在鎮江工作。張令貽全家患瘧疾,故陸曙輪有信慰問,并贈書畫扇。此應為張氏回信。從信中可知,陸、張兩人在蘇州時交往密切,情誼深厚。張令貽長陸曙輪16歲,為忘年交。他對陸曙輪相知甚深,評價極高,稱其為“夙報深重之慧業文人來世轉(身)”。陸曙輪其時為政府文員,職小位卑。張令貽勸慰他,孔子嘗為小吏,(柳下惠)曾為小官,人之確立在于心志,志存高遠,自能在塵出塵,在身出心,何況他已有磨不磷、湼不緇的學養,抑又何傷!對于陸曙輪的繪畫,張令貽激賞不已,稱其天資極高。同時也教導他,要以藝術為修道之具,一藝之所成,即道家之還丹(悟道)。又指出為藝之方法途徑,“再加十年工夫,再求之于(靜修),再求之于讀書養氣”,并預言十年之后“必為當代名家”,而且張氏對陸曙輪的期許不僅為“名家”,而是“畫苑列仙”,即在畫史上會有地位。信中張令貽還欲介紹陸曙輪往無錫裴氏處(壯陶閣)閱畫。這封信內容極為豐富,融合儒、釋、道三家來論學、論藝和論道,高屋建瓴。張令貽此時46歲,學已有成,其與陸曙輪的關系在師友之間,陸曙輪受他的影響應是很大的。筆者在查閱資料時發現,張令貽不僅學問淵博,也善繪事。曾繪《秋閨夢影圖》悼念其側室韓氏。〔21〕

1937年4月1日“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即簡稱“第二屆全國美展”)在南京國立美術陳列館(現江蘇省美術館)開展,陸曙輪所繪《云山蕭寺圖》入展。不出張令貽所料,陸曙輪之畫即為世所知,距其預言還不滿十年。筆者近來有幸獲睹此次展會中“現代書畫”的作品集,〔22〕共有書畫作品508件,有500位作者入展。其中有朱屺瞻、李苦禪、余紹宋、吳湖帆、林散之、俞劍華、徐邦達、徐悲鴻、高劍父、張大千、張善子、黃賓虹、黃君璧、齊白石、潘天壽、黎雄才、樊少云、劉海粟等。同年5月1日《美術生活》雜志第38期,刊登“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特大號”,“現代書畫”部分有92人的作品刊出,其中亦有陸曙輪(陸紀)。

陸曙輪入展的《云山蕭寺圖》為山水立軸,所繪青山云鎖,蕭寺鐘聲。近景為攀升的山巒,其腳下山坳有一村莊,近處山坡,叢樹高聳,屋舍為其所掩;中景為數間廟宇側掩于山左;遠景為一峰高聳,云霧繚繞山間。其靜穆蕭散的意境令人神往。款題:“鐘磬悄然齋過午,白云無數鎖青山。廿六年春曙輪陸紀。”此畫用筆較粗獷,大、小披麻皴與折帶皴合用,山峰秀拔,山石硬挺,頗具質感。其山石樹木取法宋元諸家,所造意境古樸生動,有真山水的活力,迥出于時流。

抗戰之后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陸曙輪主要靠賣畫為生。雖以此謀生,但在創作上不迎合于世俗。這在丁瑗給他的信中可以察見:

接奉惠書,并法繪七幀,拜觀欣幸,海上之人多□(喜)濃妝涂抹,如足下之孤高自賞,恐不易遇知音耳。先已匯奉兩萬元,彼時或能易米半石,馀容后算。(1949年3月28日)

承賜便面書畫,可稱雙妙,敬謹奉持□□,為交游光寵矣。(1949年6月18日)

奉手簡及法繪便面八頁均拜收,書畫蓋臻妙境,決非時流所可企及。□□設法代為推讓。(1949年8月5日)

丁瑗是陸曙輪好友,前文已述,其為世家,父祖皆善書畫,他本人善鑒書畫,且收藏極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曾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特約顧問。〔23〕在與陸曙輪的通信中,丁瑗還提到他的親戚(可能是表兄)吳仲坰(1897 1971,別署仲珺)。

丁瑗告訴陸曙輪:“吳仲珺先生仍在金城銀行,如□□□即寄江西路金行,可也。吳君篆刻書畫均妙,惜不肯輕易為人作,即使足下先施,亦恐徒然也。”(丁氏6月18日札)

揚州祝竹先生寫過一遍長文《吳仲坰和他的篆刻》,他引用孫洵先生《民國篆刻藝術》中“吳仲坰小傳”:“出生世家,父吳巽沂精于樸學,文字訓詁頗多卓識。家藏金石書畫碑帖甚多。未及弱冠,即隨父寓上海,參加 題襟金石書畫研究會 活動。其家境優裕,為人儒雅,得與海上名家切磋藝事。”黃賓虹與吳仲坰關系極好,對他評價很高:“吳仲坰篆刻最有功力,雅健絕倫,時人無出其右。”吳仲坰學問文章也好,所以受金城銀行總經理吳蘊齋的賞識,聘為秘書。因為在銀行工作,薪酬豐厚,所以他和丁瑗生活都非常優裕。祝竹先生在文中說:“但據我所知,吳仲坰刻印是沒有潤格的,他是 海派 印人中極個別的沒有在報上登過 潤格 的特例,故不愿受外在的約束。不熟悉或不受他青睞者想請他刻印就很不容易。所以丁瑗在信中說,吳氏不輕易為人刻印和作書畫,“即使足下先施,亦恐徒然也”。吳氏學問、藝術和社會地位都在上層,所以為人清高也很正常。吳仲坰有一封信給陸曙輪,主要內容如下:

曙輪先生閣下:十年前由王乙舟世丈轉到法繪月季花直幅一張,至為精妙,□□佩感。日前在舍親丁蘧卿兄處,獲睹近作山水折箑較昔尤為超逸,彌深欽佩,頗思拜求,諒可獲邀惠允。如執事需刻石章,候示,當刻石奉貽,藉求法教。倘有訂就例單,乞寄擲數紙,以便于敝友中轉為紹介。

此信應寫于1949年9月26日,在信中吳仲坰對陸曙輪極為客氣,稱十年前收到所贈直幅月季花卉“至為精妙”,近來在丁瑗處看到他所畫山水折扇,“較昔尤為超逸”,故“彌深欽佩,頗思拜求”,并欲刻印相贈,主動提出在他的朋友中為陸曙輪推銷畫作。

陸曙輪 溪山蒼翠圖 45cm×84cm 紙本設色 1978年款識:溪山蒼翠。丙辰秋日,片石山房雨窗作此。七十七叟曙輪。鈐印:曙輪(朱)

丁瑗說陸曙輪的畫難有賞音。因為丁氏鄙視上海都會的市井氣,認為陸曙輪畫雅,“孤高自賞,恐不易遇知音耳”。這與事實似乎并不相符。前文提到,顏樸齋曾為陸曙輪推銷了很多畫作,在一封信中,他說:“代銷之件日前已完全裱好,并已售去四幅。價格弟參照九華堂代售余越園(紹宋)及陶冷月兩人之畫件(并非山水,大都系松竹梅石等寫意作品)酌定,余、陶畫件三尺連裱工有定三十萬者,因預計尊件俏,全部售去絕不致有所虧蝕。”余紹宋是當時的社會名流,善書畫。陶冷月的繪畫結合了西洋畫法,頗合時尚。他們當時的畫價都很高,但顏樸齋說陸曙輪的畫比他們的還“俏”。1950年時,陸曙輪好友陳永康在信中說:“前接寄來所畫扇面十頁,即交新世界印社代售,已經完全出賣,得款三萬五千元。”大概在1951年年初,陳永康信末附言:“附匯上代賣畫款七萬元。”于此可見,像陸曙輪的繪畫雖以文人的清高不愿從俗,但在上海灘上還是有人賞識的。

陸曙輪的繪畫主要以山水和花卉兩種應世。因存世作品較少(大約150件),且長期隱居,他的繪畫成就和藝術淵源,鮮為人知。筆者想從以下幾方面略為闡述:深入古人,中得心源,致力寫生,老臻化境,遙接于南宗。

向古人學習是藝術家的必由之路。晚清民國時期陸曙輪所處的吳門是傳統派繪畫的重鎮,如吳大澂、顧沄、陸恢、顧麟士、金心蘭、吳昌碩、倪田及“四任”(任熊、任薰、任頤、任預)等都曾定居或流寓在蘇州。陸曙輪謙遜好學,愛和老先生交往,耳濡目染,受到他們的影響是必然的。陸曙輪與其三姐陸錦江關系極好,他們和父親一起在蘇州生活。三姐長他不少,如母親般照顧他,姐夫盛景梁是開紗廠的(名為“蘇中東市大豐棉布號”,顏樸齋代陸曙輪售畫,畫款常匯往此處),家境富裕,收藏書畫頗富,有沈周、文徵明等名畫(后毀于“文革”),陸曙輪其時可隨意取閱。另外,前文已述,像張令貽這樣的師友,都曾熱心地為他創造閱賞名畫的機會。陸曙輪自己也有收藏,在鎮江工作的十年,生活頗為安穩,家庭負擔也比較輕。他曾收集了大量的墨拓碑帖和珂羅版畫集,這為他學習古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

陸曙輪學古的深入,從其畫跋等所及古代名家可見一斑,有五代董源、巨然,北宋李成、許道寧,南宋溫日觀、牧溪,元代吳鎮、王蒙,明代沈周、文徵明、徐渭、董其昌,清代石濤、石溪、王武、惲壽平、吳歷、王學浩。其中,對沈周、董其昌、惲壽平、石濤、石溪諸家用力最深。

筆者曾請教陸家衡先生:“曙輪公的繪畫,張令貽稱其 迥出塵意 ,丁瑗稱其 決非時流所可企及 ,吳仲坰稱其 超逸 ,不是一句客套話,而是事實。但從他的師承上看,當時周濤在蘇州只是知名畫家,陳迦庵雖稱老畫師,為人和善,學生眾多,但水平與其師陸廉夫已相差甚遠。老先生的繪畫,無論山水還是花卉,遠高于迦庵先生,氣韻與格調也不遜于太老師陸廉夫。”陸家衡先生頗以為然。他說:“父親拜師陳迦庵先生,其實只是掛掛名的,但陳先生賞識他是真的。在陳先生那里,父親得到了很多鼓勵,這也是很重要的。客觀來講,陳迦庵的畫以花卉出名,但缺乏生氣,沒有變化,且用色齷齪,格調不高。陸廉夫的畫有金石氣,是書法好的緣故,陳迦庵達不到的。”又說:“父親一生足跡所至,只在江、浙、滬一帶,最遠到過安徽蕪湖,那是在日寇侵略的逃難中,也無心于山水景致,但他的山水能畫得這樣生動而有古意,是深通畫理之故。”

唐代吳人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畫論,“外師造化”固然重要,但對于天才藝術家,“中得心源”是另一條更為重要的途徑,在他們身上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能指揮他們創造出令人驚嘆的藝術品。莫扎特3歲開始學彈鋼琴,5歲開始作曲,6歲開始在歐洲巡回演出,就是最好的例子。唐代符載在《觀張員外畫松石序》文中這樣論張璪:“觀夫張公之藝,非畫也,真道也。當其有事(畫事),已知夫遺去機巧,意冥玄化,而萬物在靈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應于手,孤姿絕狀,觸毫而出,氣交沖漠,與神為徒。”〔24〕“與神為徒”就是“合神”,就是“中得心源”,與自性的源頭相接,朱熹講“為有源頭活水來”,天賦高的人,很容易接上此“源頭”。張令貽認為陸曙輪是夙慧文人轉世,這是佛家的講法,但其極高的天賦,似乎也只能用夙慧來解釋。當然,這和他的勤奮用功,以及靜修功夫也是分不開的。

蘇州沈果孫先生是圍棋高手,1964年曾獲全國圍棋賽第三名,“文革”中他與陸曙輪有過多次對弈,四十五年之后他回憶當時的情景,仍然印象深刻,他說:“陸老面目清癯,仙風道骨,布衣布鞋,謙謙有古君子相。”“雖年逾古稀,但棋路清晰,才思敏捷,落子沉穩,常有妙著。”“老先生下棋時總是正襟危坐,目不旁視。即使對手離座片刻,也沒有松懈散漫的舉動。落子時總是用標準手勢,夾起棋子輕輕地靠在棋盤的交叉點上,從不敲棋,當棋局占優勢時也不喜形于色。”〔25〕章德輝先生也說,陸曙輪下棋時是“紋絲不動的”〔26〕。宋張擬著《棋經十三篇》,將棋分九品,最上者為“入神”。陸曙輪是可達此品的。一盤棋一下就是三四小時,甚至更長,可見陸曙輪靜定的功夫有多好。從他們的描述中,一位仙風道骨、靜若潭淵的世外高人躍然紙上。《大學》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所得即“心源自性”。故古哲有言,“靜則生明”。陸曙輪畫中寧靜古淡、蕭然清曠的氣韻與其高超的靜定功夫是息息相關的。更重要的是,陸曙輪獨具法眼,能超出時流,遠接南宗正脈,這也是著實令人驚嘆的。

禪宗至唐代有南北宗之分,之后佛教其他宗派包括禪宗的北宗相繼式微,而六祖慧能的南宗禪卻一枝獨秀,所以佛教史上有“六祖革命”之稱。六祖提出了“人心即佛心”“人性即佛性”的思想,“把傳統佛教對佛的崇拜,變成對 心 的崇拜”,“把釋迦牟尼的佛教變成慧能 心的宗教 ”。〔27〕禪分南北宗,“南宗之禪風,全擺脫教網,不墮于名相,不滯于言句”“舉揚一超直入如來地”,故稱“南頓”。北宗談佛性涅槃、唯心己心等義,論修證,落階級,起漸漸修學悉當成佛,即漸修之宗風,稱“北漸”。〔28〕在當時,南宗禪法以人心、人性至上,以回歸人心和解放人性為宗旨,提出日常生活無不是禪,方法簡潔明了,生動活潑,實用易行,故能盛行。

陸曙輪 臥游小冊之一 14cm×17.5cm 紙本設色 昆侖堂美術館藏款識:鶴翹碧蘚庭除凈。鈐印:曙輪(朱)

陸曙輪 花卉四條屏之 一104.5cm×19.5cm 紙本設色

晚明董其昌以畫喻禪,認為從唐代開始畫也有南北宗之分。他以人品高、淡泊功利、疏遠權勢、“以畫為寄,以畫為樂”、直抒性靈的文人畫為南宗,以“刻畫細謹,為造物役”、炫奇求賞、功利世俗的院體畫為北宗。〔29〕南宗以唐王維為祖,其后有董源、巨然、李成、范寬、李龍眠、王詵、米芾、米友仁,“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和吳鎮)及沈周、文徵明;而北宗以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為祖,其后有趙幹、趙伯駒、趙伯骕及馬遠、夏珪。在技法上,山石畫法,南宗用中鋒,尚法董源的披麻皴,北宗用側鋒,用斧劈皴;南宗以水墨渲淡為尚,北宗則以青綠著色甚至金碧為好。南北宗論主要以價值取向和審美觀念為標準來劃分畫家的陣營,崇南而貶北,但在技法上董其昌并不完全排斥北宗。曹玉林先生分析認為:從畫家的群體構成上看,南宗多僧道隱逸,北宗多待招供奉;南宗多飽學之士,通慧之才,北宗多能工巧匠,丹青妙手。〔30〕南宗畫家因心性清凈自由,超然物外,不為塵羈,故所畫高貴高潔,賞者能慰藉心靈,凈化靈魂。以此藝術之道,上出可通達解脫生命之道。故董氏此論一出,天下翕從,信為的論,其價值長盛不衰。

已故著名畫家顧鶴沖先生在回憶和陸曙輪交往的文章中說:“老先生身如野鶴,心似停云,高木之下,平淡度日,真乃當代之隱士也。”〔31〕陸曙輪一生有近50年時間,生活在與外界半隔絕的水鄉小鎮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因時局和時風的改變,不能鬻畫為生。1951年后他曾在鎮上的軍屬飯店當會計,在人民劇場畫海報,1954年因病退職,便長期失業。1961年,他被推選為昆山縣政協委員、政協文史組成員。從1965年開始,國家每月發給他15元錢的生活補貼。〔32〕這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陸曙輪唯一一筆較固定的收入。其生活的清貧可想而知。顧先生文中還講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每年春節前,他向上級部門申請數額不多的慰問費,給老先生送去時,“他用難以言表的神態表達對政府的感謝,顯示出一個文化老人所求無多的心態”。

陸康樂女士在回憶父母親時講到,“文革”中他們兄妹插隊下鄉,老鄉們上街(到鎮上)辦事,總要到柿園坐坐,陸曙輪夫婦就常留他們吃飯,隔三岔五來者頗多。在食品物資匱乏的年代,請人吃飯是大事,因為大家都餓著肚子。40多年之后,老鄉們還惦記著老夫婦倆當年所給予的恩惠。當時農村搞政治運動,畫了很多宣傳畫,宣傳畫下方的標語文字,老鄉提出來要請老先生書寫,陸康樂心里頗不愿意。誰知其父爽快地答應了下來,一寫就是幾十張,她母親也在旁邊一起幫忙,為了晾干墨跡,屋子地面上鋪滿了紙張。“文革”后期國家恢復人民代表選舉制度,陸曙輪主動承擔起用毛筆抄寫居委會選民榜單的工作,寫完以后還要一一核對,工作量很大。此時陸曙輪已是70多歲的老人了。陸女士還說,其時有不少人請陸曙輪寫字、畫畫,他都樂意為之,而筆墨宣紙費用還要自己倒貼上。陸曙輪在《題周玉菁詠花印譜》時有詩云:“藝術國之萃,遭時有通塞。方今正圖強,茲事未暇及。試看庭前花,開落隨季節。世故有消長,達者忘得失。”一位真正的隱者一定是既入世又出世的,一定是慈悲謙遜、圓融無礙的,以豁達的情懷、堅韌的操守和潤物細無聲的教化,使身邊的人受益,為挽救幾近危亡的人文精神竭盡自己的力量。

從精神層面上講,陸曙輪是南宗文人畫的真正實踐者。“落落懷奇節,恥隨俗俯仰”,這是他追念亡友吳逸群的兩句詩,也是他一生為人、為藝的寫照。鬻藝為生時,他不受時流和受者束縛,始終以自己的藝術標準為追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因政治環境影響,一度放下畫筆,但只要外界壓迫一松動,他便故技重操,“以畫為寄,以畫為樂”。人品高尚、不慕榮利、疏遠權勢,不束縛于人,超然塵外,南宗畫家在精神層面上的共性,在陸曙輪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書畫創作上,他所取法的古代名家,無一不是南宗文人畫的巨匠,而且他對僧道隱逸、遺民狂客情有獨鐘。在2017年西泠印社(紹興)拍賣會上有一幅他所繪的《山居圖》,臨摹元代吳鎮山水,畫跋寫道:“吳仲圭得巨然衣缽,落筆如從空擲下,非學力所能至,極意臨摹,不免畫虎之誚矣。”巨然是五代南唐畫僧,南唐亡時,隨后主李煜北上汴京。吳鎮生活于宋末元初離亂之中,賣卜遁世。筆端豪邁,潑墨淋漓,無朝市氣,嘗言“吾畫直須五百年后方遇賞音”。晚年向佛,自稱“梅花和尚”。陸曙輪還有一幅《仿董其昌山水》,題跋云:“香光居士畫,墨法精妙,深得董、巨三昧,與梅沙彌可稱異曲同工。學不能似,放筆滋愧。”梅沙彌即吳鎮。

1940年,陸曙輪曾作直幅《溪山雪霽圖》,款題曰:“許道寧學李營丘,真能得其神髓,未易學步也。”李成,號營丘,生于五代北宋亂世之際,懷大志不得施展,遂放意詩酒書畫,后醉死客舍。許道寧,道家人物,早年在汴京賣藥為生,隨藥送畫,好酒,人稱“醉許”。黃庭堅曾描繪許氏作畫時情景:“舉杯意氣欲翻盆,倒臥虛樽即八九。醉拾枯筆墨淋浪,勢若山崩不停手。”真性情之人,放浪形骸,移施于畫,必有巨觀。陸曙輪生逢亂世,于此感同身受,故更能契合于心。宋末元初狂僧溫日觀,顛放嗜酒,擅畫葡萄,人稱“溫葡萄”,陸曙輪亦仿其畫。

牧溪為宋末元初禪僧,因語傷宰相賈似道而逃往越地避難。以善畫山水、花鳥、蔬果和潑墨道釋人物著稱。其真跡多藏于日本,對日本禪畫深有影響。陸曙輪有一幅行書扇面,論牧溪畫云:

宋僧號牧溪,善寫生,所作瓜果蝦蟹,皆具真態。特(唯)用筆稍欠松逸,而人遂以濃濁詆之。然余得觀一卷,叢竹之杪止作瓦雀頭,數十相聚,沓見側出,而若見其全形者。此大入意象,不似今人寫生之但描依樣葫蘆而已。〔33〕

于此畫論,可見陸曙輪對牧溪的關注和研究,批評時人于寫生不得要領。

明朝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稱其遙接南宗衣缽。〔34〕沈周終生布衣,文徵明雖曾為小京官,但很快辭職回鄉,悠游林下,與其師沈周開創吳門畫派。陸曙輪山水受沈周影響很深。

董其昌雖為高官,但其一生游離于出仕和入仕之間,淡泊名利。董氏深研佛道,為悟道禪師。陸曙輪對董其昌最為服膺,對其山水平淡天真的氣韻,心摩手追,有多幅仿董山水,如上述《仿董其昌山水》立軸,以及《虛堂涼思圖》立軸和《仿董思翁筆》扇面,皆神形兼備,深得董氏三昧。

董其昌之后,明清鼎革,社會大動蕩,書畫藝術卻空前繁榮,出現“四僧”“金陵八家”“海陽四家”“四王吳惲”(“清初六家”)等繪畫宗匠。“四僧”中陸曙輪對石濤、石溪十分心儀,石濤的恣肆灑脫、石溪的郁茂華滋在其山水中都有融入。對于“清初六家”,陸曙輪獨青睞于吳歷和惲壽平,因其為人高潔,均以明遺民終老。吳歷中年入天主教,晚年以傳教為職志。陸曙輪有大幅仿吳歷山水,題曰:“此為墨井道人仿宋元巨冊之一。丘壑深邃,氣象高渾,因擴為大幅,并以衡山句題之。”此畫作于1940年,陸曙輪41歲時。惲壽平乃名士,早年參加抗清義軍,曾出家為僧,為“常州畫派”開山祖。陸曙輪51歲時作《臨惲南田山水冊》八幀,清雅靈動,潤逸天成,深契于惲氏。陸曙輪畫中清貴簡靜之氣,從惲氏中所得多矣。

董其昌之后,其南北宗論成為畫家創作實踐的指導思想,崇南貶北成為共識,畫家無不以南宗文人畫為追求。明清之際,外族入侵,生靈涂炭,破碎的山河難以慰藉痛苦的靈魂,向內尋求精神的自由和解放成為畫家普遍的選擇,因此出現了一大批閃耀歷史的大畫家。其中的“四王”自命為南宗正脈,因為開山祖王時敏、王鑒早年均親炙于董其昌。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后,很快將“四王”畫派列為正宗,為其政權統治所用。所以當王時敏之孫王原祁進宮成為康熙帝內廷供奉之后,其自命的“南宗正脈”,本質上已走到了它的反面,成為董其昌所貶斥的“北宗正脈”了。董其昌貶斥北宗院體畫是因為其作畫受制于人、受制于物,故而不能抒發性靈,不能使人性獲得自由,不是一條解脫生命的道路。“四王”畫派發展到王原祁時到達頂峰,為了鞏固畫壇統治地位,王原祁等排斥其他畫派是必然的,也是圣上之意。“有筆墨無丘壑”是王原祁繪畫最大的弊病,也是日后“王畫”衰敗的主要原因。在筆者所見陸曙輪存世畫作中,未見其有臨仿王原祁的,可見在整個清代占統治地位的“王畫”不入其法眼。

陸曙輪有一葉仿學鄉賢王學浩的山水扇面。王學浩以仿古山水見長,很多人認為他是“四王”的傳派。但在筆者所見到的近兩百件王學浩作品中(筆者供職的昆侖堂美術館藏有王學浩書畫近40件),似乎也未見其有仿學“四王”的畫跡。王學浩生活在清代嘉道年間,可見對“王畫”的反思和批判在清代中后期就已經開始了。

陸曙輪 紫藤圖 68.5cm×28cm 紙本設色款識:裁露剪倚光相映,帶雨榮煙態轉深。丁巳秋,曙叟寫。鈐印:陸尗子(朱) 曙輪七十后所作(朱) 家衡審定(朱)

陸曙輪 行書 65.3cm×31cm 紙本 1957年 昆侖堂美術館藏釋文:元日為一年之始,增產節約以致豐收之計劃,當從此發軔。一九五七年元旦試筆,曙輪。鈐印:曙輪(白) 家衡審定(朱)

晚清民國時期,傳統山水畫還是以“四王”為主流,其時“西學東漸”,出現了融西洋畫于中國畫的改良派,以及用中國畫工具和元素,借西方藝術理論和方法改造的現代中國畫等。陸曙輪所畫“迥出時流”的原因,是他未受西洋畫的影響,也摒棄“王畫”的末流,上溯明代和宋元,直追南宗正脈,以文人畫的精神指導創作,所以其畫既有古意又氣韻生動。陸曙輪1937年入展全國美展的山水畫,其山石是比較堅硬的。從風格上說,北宗山石堅硬,南宗山石柔和,可見在風格和技法上他并不排斥北宗,他對南北宗論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

從抗戰開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這段時間陸曙輪創作的山水畫數量最多,其仿古學古也最為深入,可惜大量作品被毀于“文革”。陸曙輪的山水并非一味臨古,而是有所創造的,他從現實生活和自然山水中擷取素材,融匯古今,故而新意迭出,如創作于1963年的三幅作品《秋稼連云圖》《蓮池水殿圖》和《垂蔭圖》就是其中的代表。《秋稼連云圖》畫秋季山村,金黃的稻田,小橋架于河上,田邊叢樹茵茵,牧童騎著水牛在田邊漫步,遠山連云,山下村莊靜謐安寧,一派歡快安樂的豐收景象。故題曰:“秋稼連云喜歲豐。”此畫從寫實中來,應時應景,又古意盎然。《蓮池水殿圖》是一幅寫生作品,畫款題曰:“蓮池水殿為我鎮八景之一,今文星閣尚存,去年重修,煥然一新,戲寫此幅以記歲月。”陸曙輪此幅是提煉真山水后的創作,筆精墨妙,相信去過錦溪、觀賞過此景的人,再觀此畫,一定為其神似而折服,雖然他畫的是56年前的景致。董其昌有言“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從這一幅小畫就可見其藝術的精湛。《垂蔭圖》是一幅為頌建軍節的應時之作。用倪瓚一河兩岸的構圖,但此岸的一棵大樹高聳云天,主干沖出紙幅上方的邊沿,頂天立地,蔭遮兩岸。彼岸山丘、房舍、小橋、流水均在其濃蔭之下。樹干用粗筆兼飛白,樹枝遒勁,樹葉著淡石青,十分雅致。山石用大披麻皴,山丘用折帶皴,房舍用中鋒細筆,屋宇構建,錯落有致,十分傳神。題曰:“將軍號大樹,人民之干城,垂蔭萬家室,森森揚旆旌。”此圖構思大膽奇妙,未見前人有此畫法,乃陸曙輪之創造。預留題款位置,長題三行書法與枝葉連成一片,成為樹冠的一部分,可謂匠心獨運,十分完美。陸曙輪此時運用筆墨已十分嫻熟,因為學古深入,所以表現手段信手拈來,皆成妙構。雖為命題之作,但含蓄雅致,表達了為祖國而頌的真情實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陸曙輪山水畫創作的數量大為減少,但水平和認識隨著年歲的增長還是不斷地上升。《臨惲南田山水冊》作于1950年,20年后,他在冊后題曰:“此余臨南田翁山水冊,雖用筆少嫩,然頗無俗氣。”筆者近來在徐建新先生處獲觀陸曙輪晚年山水《溪山蒼翠圖》,作于1976年秋天,時年77歲。這是筆者所見其純山水畫中時間最晚的一幅。徐先生在1972年拜陸曙輪為師,此畫是他請教時,先生當場示范的作品。用筆粗獷率意,畫面明潔茂逸,意境恬靜幽遠,有沈石田的粗率、吳鎮的酣暢淋漓,有石濤的俊逸、石溪的茂潤,熔諸家于一爐,而自出機杼。《溪山蒼翠圖》為即興課徒之作,更見曙輪公胸中丘壑之豐富,筆法墨法之嫻熟,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其氣韻可上達明季清人。

陸曙輪的花卉畫成就同樣是非常高的,于此他用力最勤、最多。所涉及的題材非常豐富,有梅、蘭、竹、菊、紫藤、葡萄、牡丹、芍藥、梨花、虞美人、松、柏、水仙、荷花、玉蘭、石榴、枇杷等,所畫無不神形兼備,氣韻生動。其用筆遒勁靈動,用色優雅高貴,畫面明潔秀逸,極受人喜愛。陸曙輪愛蒔花弄草,陸家衡先生說:“先君愛花,栽種澆灌,必親自動手。鳳仙、薔薇、菊花、一串紅等花草,四季不斷。此外,葡萄、枇杷、石榴等果樹也遍栽柿園。”〔35〕陸無疆在《柿園往事》文中也說:“父親還愛好擺弄花草,我們院子和天井里,一年四季都有鮮花盛開。”“到了冬天,父親會把喜愛的盆栽花卉搬進屋里過冬,來年還可以繼續扦插延續。在鮮花開滿院子的季節里,滿屋飄香,弄堂里過往行人都會駐足探望,露出羨慕的目光。”

陸曙輪遺存有大量的畫稿,其中有寫生稿,有山水、人物、花鳥樣稿,有未完成和未題款的創作稿等。如有兩頁畫荷花、荷葉的白描稿,仔細記錄了蓮蓬、荷花花蕾、荷花半開和全開的畫法,荷花正向、側向、背向等各種姿態,以及多種荷葉與荷花的組合,勾畫一絲不茍,顯然是從寫生中所得。可見他在寫生上下足了功夫。

陸曙輪花卉的畫法多為沒骨寫意,早年也曾有工筆之作,但很快便棄之。從其存世作品來看,主要取法于南宋溫日觀,明代沈周、徐渭,清代石濤、王武、惲壽平等。和山水畫一樣,清中期之后的名家不入其法眼,未見其有仿學的筆跡。陸曙輪因愛花而種花,而畫花,其創作源于自然和生活,致力于寫生,取法又高,修養全面,故所畫迥出于同儕。

書法的高妙是陸曙輪畫有成就的重要原因。其書法諸體皆擅,碑帖兼修。他對王羲之、孫過庭、李邕、顏真卿、米芾、趙孟頫等用力深入,對漢隸和魏碑廣泛取法,其存世書法有大量的臨作,很多寫于元書紙上,是其日課所為。他說:“畫不必天天畫,臨帖則必須天天臨。”“學畫如果不學書法,終歸末流不入品。”“骨法用筆在

六法 中僅次于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指的是用筆的厚度,也就是書法中最講究的中鋒用筆,畫家不能忽視。”〔36〕寫意花卉畫水平的高低全然由書法水平所決定,書法不過關,其畫終無所取。因為碑帖兼修,陸曙輪的書法既有帖的靈動,又有碑的厚實,既有帖的潤澤飄逸,又有碑的古拙樸茂。他能寫榜書,蠅頭小楷也十分精到。其書法風格含蓄蘊藉,綿里藏針,點畫如屈鐵繞指,又靈動遒逸,極富書卷氣,可謂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筆者曾將其作于1967年的《葡萄圖》與吳昌碩晚年的葡萄圖相比,陸曙輪恣肆飄逸、遒麗含蓄、儒雅雋永的氣息是吳氏所沒有的。吳昌碩書法寫碑多,寫帖少,得法于石鼓文,其用筆雖雄強奇肆,但失之于霸悍,其畫亦然。

作于1971年的《老輪放筆冊》十幀,是陸曙輪晚年力作,堪稱逸品。《葫蘆圖》是陸曙輪現存最晚的幾件作品之一,作于1979年。此畫用筆狂放,奇肆縱逸,不受成法羈絆。藤蔓如龍蛇奔走,藤葉翻飛,虛實相生,用色絢麗,天真爛漫。其題款曰:“豎抹橫涂無有法,興來放筆畫葫蘆。己未春于片石山房作,陸曙輪時年八十歲并題。”此畫作于1979年春天,其時國運獲變,改革開放的春天終于到來,老畫家內心的喜悅和興奮難以抑制。其藝術亦臻爐火純青,故提筆宣泄,從心所欲,一片化境。

陸曙輪 秋花倚石圖 98.5cm×29cm 紙本設色款識:老去耽豪素,秋花倚石栽。繽紛顏色好,先遣畫圖開。己未春,八十叟曙輪畫。鈐印:曙輪(白) 曙輪八十歲后作(白) 家衡審定(朱)

陸曙輪 紅梅圖 116cm×40cm 紙本設色 昆侖堂美術館藏款識:冰霜磨煉后,鐵干試清新。霞色江山曉,花開天地春。癸丑春節,澱西老民陸曙輪并題,時年七十又四。鈐印:曙輪七十后所作(朱) 紀印(白)

陸曙輪也能篆刻,其常用書畫印章中有好幾方為其自制。1972年,他曾為篆刻家周玉菁所刻《昆曲詠花印譜》題五言長詩(二十韻),可見其對篆刻藝術研究的深入和見地的深刻。

陸曙輪有一方常用硯,為其祖上“繭庵”者所留,硯蓋背面刊刻東漢崔瑗座右銘:“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無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在涅貴不淄,曖曖內含光。”“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陸曙輪一生服膺之,奉行之。

張令貽說,一藝之成即可悟道。

20世紀40年代,陸曙輪棋友胡沛泉曾創刊《圍棋通訊》,在1949年第11期上刊載了陸曙輪與日本圍棋高手橋本宇太郎的對弈譜,殷仲誠在介紹陸曙輪時有言:“擅書畫,國學湛深,亦精于弈。”

上海翁闿運先生在世時,筆者曾多次隨陸家衡先生前往看望,記憶最深刻的是翁先生說:“曙輪公所懷的本事,現在人能得其十分之一即為大家。”

伴著文星閣的夕照和五保湖的水聲,一位高士隱去了,但他所留下的藝術和精神,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越加受人敬重和珍惜,一如崔氏所言:“久久自芬芳。”

陸曙輪過世后,昆山市人民政府曾多次舉辦其書畫遺作展,翁闿運先生曾題詞曰:“藝苑遺珍,人亡業顯。”明年是陸曙輪先生120周年誕辰和逝世40周年,謹以此文紀念這位江南隱士和南宗文人畫的繼承者。

陸曙輪 蓮池水殿圖 35cm×49cm 紙本設色 1963年款識:蓮池水殿為我鎮八景之一,今文星閣尚存,去年重修煥然一新。戲寫此幅,以記歲月。癸卯夏日,曙輪。鈐印:曙輪(朱)

注釋:

〔1〕陸家衡編:《陸曙輪年表》,昆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昆山市錦溪鎮人民政府編《陸曙輪書畫集》,榮寶齋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11頁。

〔2〕在吳清源著,王誼譯《如何使優勢棋確實贏到手》一書中,有“盤外閑話”欄目,其中《昭和之棋圣吳清源》一文有記關于此次被授予段位者名單等。“四段:顧水如、劉棣懷、張澹如、魏海鴻、王子晏、雷溥華。三段:王幼宸、金亞賢、陳藻藩、吳浣、邵繼濂。初段:董文淵、朱郇膏、范德民、王德深、陸曙輪。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四段六人,是日本棋手來中國之前已被內定要授予四段的。其他棋手則是根據這次訪問時的戰績分別授予段位的。顧水如、劉棣懷等六人都是當時國內久負盛名的一流棋手,表明日本棋界評定他們只達到日本專業四段的水平。而事實上也比較符合他們的棋藝水平。大致可以說,直到1949年全國解放時,我國一流棋手尚無一人達到日本專業五段的水平,中國的圍棋跟日本還有相當的差距。這次日本棋院對我國選手授予段位,潛在的影響是深遠的。直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國內仍舊以這次段位獲得者的棋力水準,作為比較棋力的尺度,用以衡量其他棋手所達到的棋藝等級。”(《如何使優勢棋確實贏到手》,海洋出版社,1991年2月,第173至174頁。)

〔3〕蔡中民等著:《中國圍棋史》,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年7月,第162至163頁。

〔4〕蔡中民等著:《中國圍棋史》,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年7月,第161頁。

〔5〕蔡中民等著:《中國圍棋史》,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年7月,第161至162頁。

〔6〕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鎮江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鎮江文史資料》(第21輯),錄胡邦彥《丁蘧卿先生傳略》,1991年7月,第99頁。在1946年6月18日丁瑗致陸曙輪信中也提到此事,茲錄如下,以備研究者參考:“勝利以還,申江弈事□□寂寞,每星期皆有棋會,高手云集一堂,弟亦偶然出手,但年事漸高,無多長進。同志諸公擬敦請吳清源君回國,惟經費尚未籌足,一時不易實現。”

〔7〕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鎮江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鎮江文史資料》(第21輯),錄胡邦彥《丁蘧卿先生傳略》,1991年7月,第99至100頁。

〔8〕王家范先生此文首發于2014年7月22日《東方早報》,后收入其著《明清江南史叢稿》,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年4月,第151至157頁。

〔9〕錢實甫編:《清代職官年表》第四冊《學政年表》,中華書局,2005年,第2743至2746頁。

〔10〕余鴻鈞等編:《國朝青衿錄》,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灑掃局刻本,“光緒朝”第六頁。

〔11〕〔12〕李峰、湯鈺林編著:《蘇州歷代人物大辭典》,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辭書出版社出版,2016年11月,第473頁。

〔13〕因為信開頭,林氏說“(陸曙輪)兼校對事,諒必加薪甚賀”,陸曙輪1929年10月往鎮江江蘇省政府秘書處當錄事,故能有此兼差。此信所署日期為“五月廿六”,最早也是次年1930年了。信尾有“尊夫人胃疾頗深,以宜速覓良醫為妥”。陸曙輪前妻陸醇梅病逝于1935年。其女陸家桂在《父親和他的母親》文中說,陸醇梅患有胃病。故此信最晚當在1935年陸妻病逝前。

〔14〕林氏故世于1942年,冒效魯《叔子詩稿》1942年有《林霜杰挽詩》(劉錚《始有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11月,第30頁)。其生年待考。

〔15〕魏泉:《三十年代上海舊式文人的生存空間和創作心態 〈青鶴〉研究》,收錄于吳盛青編《抒情傳統與維新時代》,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07頁。

〔16〕陳明遠《魯迅時代何以為生》,陜西出版傳媒集團、陜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第21頁。

〔17〕“吳魯芹攤攤手, 我的應用文字實在不行。 張道藩說:‘沒關系的,請他們過過目,潤潤色再給我。吳魯芹知道張口中的他們是指胡一貫、華仲麟、蔡濟舒一幫人,這些人和張道藩的關系,為僚屬、為朋友、為兄弟,十分融洽,比如蔡濟舒吧,原是文運會的編譯,后來升做秘書,此人又是南社詩人,是做壽序挽聯的能手,大家都尊稱他為 濟老 ,為人極富幽默感,常自嘲是以 代人歌哭 為生。華仲麟則是黃季剛、胡小石的弟子,國學造詣甚高,亦長于做詩,蔡濟舒常夸他 華二哥的詩做得呱呱叫。 有文運會的這幫才子支持,吳魯芹信心更強了。”王由青:《蔣介石的文化寵臣張道藩》,團結出版社,2011年1月,第307頁。

〔18〕陸家衡編:《陸曙輪年表》,昆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昆山市錦溪鎮人民政府編《陸曙輪書畫集》,榮寶齋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110頁。

〔19〕方寶川編:《太谷學派遺書》(一),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出版,1997年3月,第1頁至74頁。

〔20〕劉蕙孫:《太谷學派的遺書》錄劉德隆編《劉鶚及老殘游記資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第605至606頁。

〔21〕“卷中劉超《味閑居士詩余》中,又意外見有《惜紅衣》一闕,副題為 題張令貽秋閨夢影圖 。”張令貽“正室不育,故取妾韓氏,韓氏十八歲來歸,一索得男,再索得女,繼而勞形,竟為不治之癥,清磬一聲,了此塵劫,香魂逝于民國三年九月十四日,來歸甫三歲也。張令貽極為痛心,繪圖以作永念”。韋力著《芷蘭齋書跋四集》中《王謇題記海粟樓鈔本〈歸群詞叢〉二十卷》一文,國家圖書館出版,2015年11月,第126頁至128頁。(感謝王學雷兄提供此資料。)

〔22〕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管理委員會編:《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專集》,第二種《現代書畫集》,商務印書館印行。(感謝昝曉東兄借閱此珍貴圖書。)

〔23〕“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歷屆委員、特約顧問名單”,1949年至1952年4月,特約顧問中有“丁蘧卿”。馬承源主編《上海文物博物館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7年6月,第372頁。

〔24〕俞劍華編著《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上),人民美術出版社 , 2004年10月,第20頁。

〔25〕姚建林《紋枰問道 陸曙輪其人棋事》,未刊稿。

〔26〕章德輝:《懷念恩師陸曙輪先生》, 昆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昆山市錦溪鎮人民政府編《陸曙輪書畫集》,榮寶齋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07頁。

〔27〕賴永海:《禪宗何以能成為中國佛教的代表》,刊載于《禪學研究》(第四輯),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8月。

〔28〕黃懺華《佛教各宗大意》,廣陵書社,2009年3月,第180頁。

〔29〕曹玉林《董其昌與山水南北宗論》,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5月,第102頁至105頁。

〔30〕曹玉林《董其昌與山水南北宗論》,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5月,第149頁。

〔31〕顧鶴沖:《停云高木共身閑 憶與陸曙輪先生的交往》,昆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昆山市錦溪鎮人民政府編《陸曙輪書畫集》,榮寶齋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07頁。

〔32〕十多年前,筆者曾聽陸家衡先生講,他在昆山讀高中時,每月代父親前往政協領這筆錢,作為他在校的伙食費。他靠這筆錢讀完了高中。為此,曙輪公生前非常感念政府的恩惠,他本人也始終忘不了此事。

〔33〕昆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昆山市錦溪鎮人民政府編:《陸曙輪書畫集》,榮寶齋出版社,2007年11月,第99頁。

〔34〕“吾朝文、沈則又遙接衣缽。”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卷四《禪悅》,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4月,第147頁。

〔35〕陸家衡《柿園記》,未刊稿。

〔36〕陸家衡:《真力彌滿 妙造自然 〈陸曙輪書畫集〉編后》,《昆侖堂》,2007年第3期。

陸曙輪 云山蕭寺圖 紙本墨筆 1937年款識:鐘聲悄然齊過午,白云無數鎖青山。廿六年春,曙輪陸紀。鈐印:陸曙輪(白)

陸曙輪 仿石濤山水圖 100cm×26.5cm 紙本設色 1963年款識:撫清老人筆。殘叟。鈐印:陸紀私印(白) 曙輪(白) 家衡審定(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九九热在线视频| 99热最新网址|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自视频| 狠狠色丁香婷婷|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色播五月婷婷|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 国产精品青青|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有专无码视频|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97av视频在线观看|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免费看美女毛片| 亚洲天堂.com| 91久久大香线蕉|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欧美a在线|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一级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91九色最新地址|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免费亚洲成人|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亚洲 成人国产| 亚洲男女在线|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四虎综合网|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中文成人在线|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成人在线亚洲|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日本影院一区| 午夜三级在线|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成人| 欧美在线国产|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午夜爽爽视频|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