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梅

有時候我會問老公:“我是不是嫁錯了人?怎么會找一個這么冷漠慢性子的人過日子呢?你怎么這么自私?”而老公有時也會問我:“你怎么能做到一會兒一個主意呢?變化快得我都反應不過來,你怎么這么小人?”
也對,人家是“郎才加女貌”,我們倆是“自私加小人”,倒也蠻配的。況且,在無數個單調的日子里,有他跟我反著來,笑罵聲中還添了不少樂子。
老公有著典型的“被動型”人格,對什么事都反應遲鈍提不起精神。如果不是看在他常常精致耐心地給我準備“家常便飯”的份上,我才不會上他這艘“賊船”。
可盡管如此,我也不想給他點個好評,因為就算做兩人份的家常便飯,沒有兩三個小時根本吃不上。300毫升水,就要量300毫升,1毫升也不能多;500克面粉,要準500克,1克也不能少;蜂蜜4小勺,呀,只有3勺半了,不能湊合……量水容器、稱面秤在別家都是偶爾出場,在我們家則是次次都不能少。這個真讓人受不了,我做過無數次餃子、包子,從來就是靠目測憑感覺調餡兒,哪有他那么費勁?!只不過我饞他做得好吃、感謝他的殷勤,只好熟視無睹任他發揮了。
想好好過日子,得領證結婚吧?可這結婚也是我趕鴨子上架逼著他的,他倒還猶猶豫豫。我實在看不得他墨跡,只好“威脅”他趕緊拿主意,分合給句痛快話。于是,在想了整整半個月后,他才正式向我求婚。
我還沒高興十分鐘,他疑惑地看著我吃完扔在桌上的一堆話梅核,小心地問:“你,你怎么老餓呀?”一臉怕養不起我的表情。“切,真老土!我這是餓嗎?!我這是……”我一時還真不知該說什么好,哪個女孩不愛吃零食?我現在吃的這點兒算什么呀?要擱以前……算了,他反正也不懂什么叫“零食”,因為他根本沒有。
為了讓他不后悔向我求婚,我決定“犧牲”這個愛好——不吃了。于是,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老公是典型的照章辦事的人,說得好聽點是做事一絲不茍,但大多時候我都認為他迂腐不堪。你想,誰家每餐飯花兩三個小時做?若都這樣認真加“龜速”,人類這會兒能進化到如此?他做飯是這樣,干別的也好不到哪兒去。不管我們去哪里旅游,他都會先寫出個計劃來,就算是進商店買幾樣東西,沒有購物清單也不行。每次出門,人家是女人化妝打扮費時間,我們家正好相反,我不催八遍是動不了身的。
有次我和同學相約周六去她家吃餃子,定好的是中午1點開吃。我想早點去,這樣可以幫忙一起包。星期六早上10點起床并不算晚,為了早點出門買禮物,我趕緊洗漱準備早餐。可是,等我吃完了,老公才笑嘻嘻慢吞吞地從浴室出來,還大驚小怪:“你怎么沒等我一起吃?”無奈,在我一連串不帶他去的“恐嚇”下,他仍硬生生磨到12點才出門。
去買禮物時,我急得不行,他卻耐著性子一家店一家店地逛,說好不容易去一次得認真準備禮物。等我們帶著禮物到了同學家,我同學訕笑著抱歉:“以為你們不能來了呢,我老公下午有事,他先吃完出門了……”
老公后來跟我說他遺憾極了,不過不是因為遲到,而是因為沒能四個人一起吃餃子。
前段時間的一個周末,我們說好要把家里徹底打掃一遍。鑒于老公以往的表現,我沒敢給他布置太多的活兒,只對在陽臺上澆花的他說:“我擦洗浴室,你把樓道用拖布拖干凈就行了,包括通往地下室的樓梯。”我一邊干活一邊聽音樂,沒去管他,省得他老說我像他媽。
我擦洗完浴室,看見老公在陽臺上伸懶腰,他有點不好意思地對我笑:“抱歉,我太慢了……”我看了一下表,差不多一個小時,是太慢了點兒。不過,為了鼓勵他下次干活快點兒,我趕緊說:“還可以,還可以。效率雖然低了點,但質量一定沒問題。”聽了我的表揚,老公一臉憨態,謙虛地表示:“謝謝!可我還沒開始干呢……”
哼,這還有什么可說的?!
曾經,我以為慢性子的人都比較有情調,因為那樣的人有足夠的時間靜下來思考。但是遇到我老公,我知道我錯了。
有一次我們外出旅游趕上下雨,我拿出備用的兩把傘準備打開,他卻說:“咱們用一把傘就夠了。”那一臉的溫柔,真讓我幸福得有些眩暈。倆人撐一把傘,漫步在細雨中的街頭,何其浪漫!可沒過5分鐘,我就為這種浪漫后悔了——一把本來就不大的雨傘,全部遮在他的頭上——他已經把我忘了!我不悅地提醒他,他才恍然,忙著道歉,把雨傘遮在我的頭頂上。可沒過一會兒,傘就又回到他頭上了……這自私的男人,心里哪還有我?
我賭著氣不吭聲,回到家里才借著晚飯不合胃口之由跟他吵架。這個無情的人卻三步并作兩步跨到窗前,把窗戶關上,連連朝我揮手:“噓,別讓鄰居聽見了!”
他這個人就是這樣,每當我一提高嗓門兒,他就必先關窗,然后才擁著我連哄帶勸。不過那天,他關上窗子后顯得一臉無辜:“你為什么生氣?誰惹你啦?還是我又做錯了什么?”
我就恨他這點,每次都是他惹我生氣,卻什么都不知道。我能平白無故地生氣?我憋著氣把話說透,他才恍然大悟:“你繞了那么一大圈,原來就是為上午雨傘的事。你怎么不早說?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是把你忘了,只是當時可能在想別的事,但你可以提醒我,為什么不提醒我呢……”
我簡直是河東獅吼:“提醒?話說出來還有什么意思?什么叫‘體貼,什么叫‘含蓄,你懂嗎?”
我氣勢洶洶,這個可憐的人往后縮著。其實,這也真難為他,他確實不懂“含蓄”這個詞。我認為,情感就是要靠對方自己去體會,什么事都說出來,那還有什么意思?他卻認為,你不說出來,我怎么會知道?那才沒意思。你看,我倆永遠不能統一戰線。
于是,在他的“什么都會說出來”的觀念下,我了解他比了解我自己還清楚;而在我的“什么都說出來就沒意思了”的觀念下,他卻只了解我的“皮毛”,而無法了解我的內心。
這有什么辦法呢?看著他可憐兮兮往后退縮的樣子,我也不能太有“優越感”。話又說回來,也許這么著還能制造點“神秘感”。這樣一來,那些磕磕碰碰的日子,就在老公“噓,別讓鄰居聽見了”的叨嘮聲中,不知不覺溜走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