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鵬
摘 要:版畫是視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物質生活精神化、抽象化、生活化、藝術化的外化表現,版畫的形成經歷了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而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版畫以其獨特的展現形式和強大的精神內核,在世界版畫藝術發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作為傳統手工藝生產的版畫藝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因此,我們要結合當代社會的發展重新考慮版畫的未來。
關鍵詞:中國版畫;繼承發展;文化創新
版畫是視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物質生活精神化、抽象化、生活化、藝術化的外化表現,版畫的形成經歷了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而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版畫以其獨特的展現形式和強大的精神內核,在世界版畫藝術發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中國版畫起源與發展歷程
中國版畫的起源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定論,大致包括漢朝說、東晉說、六朝以及隋朝說。現存最早的版畫為唐、五代時期的作品,這些作品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和西北這兩個區域。這個時期的版畫作品刀法遒勁,十分俊秀。唐后期至五代時期,割據混戰,民不聊生,佛教成為人們擺脫苦難主要的精神寄托,佛寺被大量修建,因此這個時期的版畫大多以佛教經卷為主。
到了宋元時期,版畫在唐、五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不但在技法上有了長足進步。版畫的題材也變得十分豐富,開始出現了大量以山水文人畫為主要題材的版畫。這時期作品的刀法除了遒勁之外,更加多了一種“韻”味在。
明清時期是中國版畫的一個黃金時期,各個流派開始興起。在許多人的努力下,中國版畫有了質的飛躍,無論是在藝術表達上還是表現技法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隨著時代的發展,版畫的功能性逐漸減弱,藝術性逐漸加強,純欣賞性的版畫也在這一時期興起。
近代中國版畫逐漸擺脫了對前朝作品復制,一種自主的、新興的版畫被孕育了出來。1931年魯迅先生對新興的中國版畫下過一個新的定義:版畫是人類物質生活精神化、抽象化、生活化、藝術化的外化表現。版畫的創作變得更加接“地氣”,更加生活化。新興版畫和古代復制版畫不僅在制作技術上有很大差異,而且在作為藝術的功能與現實意義上也有質的區別。新興版畫從它誕生那天起,便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緊密相關,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命運血肉相連,它是中國革命文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20世紀30年代左翼美術的主力軍。
中國版畫的萌芽時期,相對來說是比較艱辛的,因為在這一時期,大多數的版畫創作者沒有經過系統的藝術學習,對版畫的制作流程也不太熟悉,技法略顯不成熟。但在內容上卻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表達了廣大的勞動人民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景。雖然當時的版畫在藝術技法上略顯生澀,但在版畫中所體現的民族性是質樸的、強烈的??谷諔馉帟r期和解放時期是中國近代版畫的一個成長期,在這個時期,報刊、書籍宣傳的不可替代性,為中國近代版畫提供了成長的土壤,版畫的技法相較上個時期也逐漸成熟了起來。這個時期版畫的特點除了強烈的民族性外,還有強烈的時代感。
“文化大革命”時期,版畫創作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態,到了后期,由于客觀形勢的需要,出現了一批為賓館作裝飾用的版畫作品,這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在藝術上沒有多大可取之處。這一時期過后,中國的版畫繼續發展,在藝術技法還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版畫內容上的民族性和和時代性卻有很大程度的削弱。到了現代,版畫的民族性和時代性變得非常薄弱。
二、中國版畫所遇到的瓶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網絡與科技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傳統藝術因其藝術表現形式單一,而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中國版畫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一)技藝失傳,傳承面臨失傳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越來越推崇與互聯網或電子科技相關的技藝。傳統的技藝慢慢被人所遺忘,大多數新一代的年輕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很難靜下心來,同時,一個好的版畫的制作周期是非常長的,也是非常辛苦的。這就導致中國傳統的版畫技藝瀕臨失傳,傳承難度空前。
(二)產品不夠精致,內容相對比較死板
中國傳統版畫的從藝人員大多沒有受過系統藝術教育。這就使得有些版畫從藝者雖然長時間從事版畫木板的雕刻,有著很好的刻板技術,但是由于繪畫技術有所欠缺,版畫總是缺乏一些精致感,略顯粗糙。
中國傳統版畫在內容的選擇上相對比較陳舊,創作類型相對來說比較單一,這些題材一般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氣息濃郁。常見的題材一般分為以下幾類:
1.生活篇
第一類寄托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版畫題材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是人們對日常生活的藝術化表達。因此,這類傳統版畫的內容相對比較滿,場景規模比較宏大。
2.民俗篇
第二類是與民俗文化相關的,比如一些傳統的風土人情、習俗以及一些傳統的節日。比如有一些傳統節日的版畫,如春節門神、中秋相會等一些經典題材。
3.信仰篇
第三類也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一種題材,都是和鬼神有關,一些關于人的信仰的版畫。如觀音和彌勒等一些題材。
這些題材雖然比較經典,但從版畫的起源開始就有了,這么多年這些經典的題材也基本沒有做過什么改變,還是原來形式和內容。隨著時間的遞進,人們的審美也在不斷的地發生變化,舊的審美形式與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及現代人的審美,因此在創作內容的過程中必須要大膽創新。
中國版畫是中國眾多藝術類別里特有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是中國人民把生活的智慧通過時間進行濃縮和優化,并使用藝術的方式予以表現。可以說中國版畫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生活的縮影,也可以說中國版畫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我們有必要擔負起保護和傳承中國版畫責任,這就需要我們轉變傳統理念,將中國版畫同當下大熱的文化創意產品結合起來,使中國版畫煥發新的活力。但是首先我們要想的是如何將中國傳統的版畫按照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進行重新設計,讓中國版畫在21世紀的今天重新煥發新的活力。
在查找文獻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日本對于文化產品發展與繼承的方法和美國對產品發展的方法對中國版畫的傳承發展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日本對于文化產品的發展,大多遵循雙軌制,即:一方面按照現代發展的需求進行設計,另一方面又在日本傳統文化上用心保護和發展,以保證傳統的延續性。日本設計之所以有很強大的民族性和精神內核,與在設計文化產品時嚴格推行雙軌制是分不開的。中國有著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在文化創意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有著源源不斷的借鑒素材與靈感。中國的版畫想要走出中國,立足世界,可以學習和借鑒日本的雙軌制,一方面保持中國版畫的特色,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繼續融入中國版畫。另一方面,中國版畫必須按照現代發展的需求進行設計,將中國傳統的文化與現代發展需求巧妙結合。讓中國傳統的版畫在21世紀的今天重新煥發新的活力。
其實,中國版畫在近些年來逐漸凋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版畫作為傳統的手工藝產品,制作完全靠人的雙手。上文也提到過,正是因為有些版畫制造者的藝術修養并沒有那么高,才使得中國版畫質量參差不齊,制作粗糙。但有一個方法可以完全避免這種尷尬,那就是機械化、批量化、大工業生產。我們可以借鑒大工業生產的科學技術,同時研究中國版畫的手工藝傳統,使得兩種工藝完美結合。當然只有手工藝傳統和工業技術、藝術和技術方面的結合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還需要學習美國的商品經濟,因為這是讓中國版畫在新的時代重新煥發新活力的重要手段。研究發現,設計之所以能夠領先世界,這與它一直遵循的一個原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有計劃的廢止。
有計劃的廢止制度是由通用總裁斯隆和汽車設計師一起制定的商業制度。這種制度使得設計的樣式每兩年有一次小的變化,每三四年形式有一個大的變化。這種饑餓的商品經濟模式,使美國的經濟一直處于世界前列。有計劃的廢止不止是樣式上的廢止,也是在功能上的全新突破。它大致分為三個方面:樣式上的有計劃的廢止、功能上的有計劃的廢止、壽命上的有計劃的廢止。
樣式上有計劃的廢止是指:每次設計出的新產品在樣式上就與舊的產品有著明顯的不同,新的產品樣式完全是按照新的審美和新的社會發展的需求進行設計,因此更受到消費者的追捧。
功能上的有計劃的廢止是指:每次設計出來的新產品都有舊的產品所不具有的全新功能,靠新功能吸引消費者,從而刺激消費。
壽命上的有計劃的廢止是指:在每次設計產品的時候,需要預先限定產品的使用壽命,使得產品在使用過一段時間后,不能再被使用,從而刺激消費。
雖然有計劃的廢止是設計學中的原則,但是想讓中國版畫重新煥發新的活力,讓中國版畫從一個完全的藝術品向一個藝術設計產品轉化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我們要堅定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藝術,取其精華,去其槽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中國版畫只有兼容并包地不斷創新,才能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仲富蘭.民俗傳播學[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
[2]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
[3]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中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