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東
【摘 要】我國民族管弦樂的發展是在傳統民間音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國民族管弦樂經過無數藝術家的音樂實踐,并且借鑒西方管弦樂的發展經驗,形成了當代發展的規模和成果。本文探討了我國民族管弦樂發展的歷程及現狀,并結合當前音樂發展來探討未來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民族管弦樂;樂隊;發展
中圖分類號:J63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4-0057-02
我國民族管弦樂發展可以說是源遠流長,最早追溯到先秦時期記載的鼓吹樂,在隋唐時期已經形成了非常流行發展的宮廷樂。而后逐漸以宮廷樂隊、宗教樂隊和民間樂隊等形式發展。在民族管弦樂的發展過程中,承載著民族精神,也體現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優秀品質。特別是到20世紀初期,近代管弦樂隊組建和發展是在一些知識分子整理和改編民族樂器基礎上形成的。1920年,上海大同會組建了32人的民族管弦樂隊,對于近代民族管弦樂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
一、近代民族管弦樂的發展
近代民族管弦樂的發展,集合了當時的歷史環境特點,走過了一段艱難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的具體發展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弦樂隊的紛紛組建。大同會組建的管弦樂隊由于受歷史動蕩環境的影響,人員流動頻繁,編制也不規范,但是大多數以南方人為主,而南方絲竹成了大同會管弦樂的主旋律。1927年5月,“國樂改進社”在北京成立,是北方規模最大的國樂社團。1935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廣播電臺音樂組的國樂隊,這個團隊成立后經過不斷的改編,成為南方絲竹音樂和北方打擊樂相結合的民族樂器合奏形式,這一樂團對我國民族管弦樂發展史影響深遠,到抗日戰爭末期,樂隊已經逐步以拉弦樂器為主。1949年后,樂隊分流,一部分去了臺灣,成為臺灣樂隊的火種,而另一部分在1953年成立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民族管弦樂團。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為了區別民間樂團,形成了“新型民族樂隊”。之后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得民族管弦樂發展緩慢,直到1976年政策好轉,中央廣播民族樂團開始開拓海外市場。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民對于民族管弦樂隊賦予了極大的熱情,管弦樂的創作也發展到了一個高度,作曲家和演奏家不斷涌現。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可以說管弦樂的發展勢如破竹,不管是樂器還是管弦樂創作及人才培養都想更高層次地發展。
(二)西方音樂元素的融入。西方音樂藝術大量涌入中國是在二十世紀初,主要在管弦樂的創作和西方文化民族化方面成為借鑒的兩個重要方面。西方的很多樂器也加入中國管弦樂隊中來,受到了我國民眾的廣泛歡迎。西方音樂的一些理論、聲調、創作的技術被融合到中國民族化管弦樂中,我國著名的民族音樂家劉天華最早吸取西方音樂素養加入我國音樂中,對中國的音樂創作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通過西方音樂的融入,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發展有了創新的素材,加快了當代音樂的發展和完善。
(三)民族樂器的運用與發展。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多種民族的本土樂器都有自己的特色,絲竹弦索樂和鑼鼓吹打樂是漢族的主要樂器主基調,而少數民族的編鐘樂隊、蘆笙樂隊和彈撥樂隊相繼成立,給管弦樂的發展注入了活力。民族管弦樂隊以其獨特的表現力和風格,承載著民族文化和精神,與西方的西洋管弦樂隊截然不同。雖然我國民族管弦樂隊也有西方的器樂,但是主要是被我國民族吸收和融合后形成的民族新型管弦樂隊。我國民族管弦樂隊中的樂器種類繁多,揚琴、柳琴、琵琶、大阮、中阮和箏等極具民族色彩。
(四)民族管弦樂的國際發展。中華民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充滿著無窮的魅力,周邊的國家和地區民眾也顯示出對我國民族管弦樂隊的濃厚興趣,像“華人樂團”這樣的管弦樂隊也在周邊國家和地區涌現。東北亞、東南亞地區的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都有這類的樂隊。一些半職業化和非職業化的管弦樂也在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等國家出現。這一切都說明中國民族管弦樂隊正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二、民族管弦樂隊的發展特色
中國的管弦樂隊發展明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以傳統文化為基礎。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發展是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管弦樂器如同其他建筑、服飾和器皿一樣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而且管弦樂的樂器演奏都保持著原有民族的技法,我國民族管弦樂大部分都是民間祖傳下來并保留至今的。像一些少數民族打擊樂器鼓、銅鼓、薩巴耶等在民間樂種中極有個性,音色既豐富又獨具一格。而民族管弦樂隊的曲目都是來源于傳統中國音樂的土壤,在經過不斷地改良和發展,才有今天的成就。中國民族音樂是管弦樂發展必須肩負的使命。
(二)不斷地進行學習和改進。我國民族管弦樂的發展植根于本土,同時在不斷進步和汲取多方文化營養,隨時準備著向優秀文化學習,尤其是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隨著全球化發展進程,管弦樂也吸收了西方音樂的優秀音樂元素。同時在改進和發展中,接受西方音樂文化是對傳統管弦樂的補充,解決長期以來一直閉關發展慢的問題。從新中國成立初的單一形式,到目前發展的植根于現實生活中的多種題材作品,作品風格也符合了時代特征,迎合了當代人們的審美需求。
(三)發展和創新建立在實踐基礎上。中華民族管弦樂的歷史,就是管弦樂長期實踐的歷史。能夠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而保留下來形成近代的管弦樂隊的發展規模,就是在實踐中不斷地創新和發展。我們說實踐可以檢驗真理,同樣,實踐也是衡量和檢驗中國民族管弦樂發展成敗的關鍵。管弦樂是在不斷摸索和實踐中,整合曲目、改良樂器、優化管弦樂隊編制等。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調整改革,包括曲目的移植改編,不斷走向成熟,中國管弦樂在實踐中取得了無數的成果,為管弦樂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三、民族管弦樂的未來發展方向
面對二十一世紀的發展,中國管弦樂正在探索中前行,新時代背景下,也要根據我國管弦樂的發展規律,探尋民族管弦樂的未來發展方向。
(一)堅持中華民族特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在不同歷史時期,也給予民族精神以不同的內涵及表現形式,民族管弦樂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又非常親近群眾,深受廣大藝術家的喜愛,因此藝術家都是結合民族音樂的底蘊,吸收西方技法,創造出濃郁的中國民族風格的管弦樂作品。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開展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使得民族管弦樂中的很多樂器成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用來保護民族管弦樂,同時也保護了民族的精神,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國民族管弦樂依然會堅持民族特色,以弘揚民族文化精神為己任。
(二)完善創作過程。我國民族管弦樂發展到了今天,成為獨立的藝術學科,在這個文化大爆發的時代,人們期待更多的精品管弦樂的出現。需要適合管弦樂隊發展的作品進行合奏,要推動民族管弦樂的發展,創作是關鍵的一環。而管弦樂的創作必須植根于熟悉管弦樂隊合作的樂器性能,也要考慮創作后的演奏狀態。創作者既要考慮到創新,也要考慮到題材符合時代的要求,了解整體樂隊的情況才能創作出符合樂隊合作的作品。我國管弦樂作品植根于民間音樂和地方戲曲,汲取其中的精華部分進行創作加工,科學合理的借鑒會產生突破性的效果。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民族管弦樂的發展更是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民族管弦樂隊的發展要不斷繼承發展,隨著時代發展、技術的進步,我國民族管弦樂隊必將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讓民族管弦樂更加絢麗多姿。
參考文獻:
[1]李庭.民族管弦樂團的發展與前景分析[J].戲劇之家,2017(24).
[2]萬源.中國民族管弦樂隊中吹管樂器配器法的聲學原理[D].中國音樂學院,2019.
[3]周曉曼.中國民族管弦樂隊形成與發展初探[D].遼寧師范大學,2012.
[4]劉磊.論青少年民族樂團的培養與發展[D].中國音樂學院,2016.
[5]鄧軒.理性與感性的對話——西洋管弦樂隊與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編制文化差異之比較[J].音樂時空,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