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蘭


摘 要:秩序美是藝術創作的形式美規律之一,也是我們對藝術共同的審美需要和價值追求。美分為內美與外美,內美為精神和意趣,而外美則是法度與語言。崔子范先生是中國畫壇上一位當之無愧的大寫意花鳥畫家,他的繪畫風格稚拙天趣,玩味無窮,而他留下的豐富的繪畫語言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文章旨在從他的筆墨、色彩、造型和構圖方面探討其創作法則,感受其作品中令人震撼的秩序之美。
關鍵詞:秩序美;崔子范;筆墨;章法
黑格爾說:“藝術美高于自然,因為藝術美是心靈產生和再生的美。”我們人類在漫長的勞動和生活中逐漸產生了對美的追求,這是一種區別于自然固有之美的“理念”。亞里士多德認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勻稱與明確,美就是‘整一性。”秩序美是美學范疇的重要標準,和諧是其最高表現形式,和諧又包含了符合規律,而符合規律則包含平衡對稱、整齊一律。崔子范先生是中國畫壇一位當之無愧的大寫意花鳥畫家,許多學者認為他的作品偉大,主要是因為其獨樹一幟的稚拙畫風顛覆了人們對傳統中國畫審美的固有認知,返璞歸真的創作思維不拘家數而自成家數,不精工的繪畫技法又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為中國畫的傳承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傳統中國畫講究賓主、疏密、虛實、開合、取舍、藏露、簡繁等創作法則,總結而言就是對立統一,而他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重復”與“雷同”,使得作品氣更盛、意更足,這是傳統中國畫創作中幾乎沒有的。崔子范先生的作品比較小眾,許多人表示不理解這樣的畫法,若想讀懂他的作品必須要認識其作品的美學內涵,他的繪畫語言看似沖突卻又相互成就,無處不透露著秩序、規律、節奏韻律、和諧統一,這也是其最重要的審美標準。
一、筆墨統一
筆墨是中國畫的精髓,也是考驗畫家功力的基本功,它不是目的,而是方法手段。崔子范先生大膽革新中國畫創作,但筆墨卻飽含古意,以書法入畫,中鋒用筆,罷軟尚挺,落筆之處皆力透紙背,蒼潤中留有飛白,給人以無限遐想與意味。筆墨是崔子范先生的作品中最能體現中國畫傳統韻味的地方,每幅作品的運筆高度統一,骨法用筆,雖極省筆,而天真自得。他善用重墨且行筆較慢,墨塊堆積效果生拙而老辣,偶施淡墨與重墨形成強烈對比,以柔克剛,同時打破平面的構圖,使得畫面主次有序,層次分明。雖每一筆中墨色變化較少,但因筆筆相似,反而形成了獨特的秩序美感。
二、色彩均衡
色彩是崔子范先生創作的一大亮點,也是其創新的關鍵之處。中國畫尚典雅、含蓄之美,以筆墨為主,色彩為輔,設色法則傾向于淡雅、沉著與自然。而崔子范先生在作畫時,一改前人設色技法,使用艷麗、厚重甚至反差較大的色彩,并有意地削弱了不同色彩之間的過渡,使色彩變得跳躍、熱情,同時也賦予了畫面節奏和韻律。當我們正擔心作品會艷俗、火氣的時候,濃重的墨色與古意的筆法隨之而出,削減了艷麗的色彩,墨和色得到調和,艷而不俗。為突出色彩的厚重感,他常常復筆,反復暈染,使色彩更為沉穩,又常用“墨上附彩,色上勾勒”的技法,這雖與傳統的“色不礙墨,墨不礙色”相去甚遠,但“以色助墨,以墨顯色”卻使畫面極富張力。正如潘天壽所說:“色易艷麗,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流俗,足以濟用色之難。”而崔子范先生深得這一體會,使墨與色達到對立均衡,新陳交錯,最終彼此成就。設色難于色彩相和,和則神氣生動,崔子范先生用色少而純,幾乎只用藍、紅、綠、黃和赭石,使用也很單一,通常綠色畫葉,紅黃畫花,藍色畫鳥,赭石畫樹和石,色彩對比強烈且均衡,厚涂法使畫面秩序井然,氣勢如虹。
三、造型相似
美術也稱造型藝術,造型在繪畫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畫之形象必可視可想,方可謂藝術之詩意形象。可視以通真,可想以通情。”崔子范先生繼承了前人的造型觀念,并結合自己的創作理念,形成了獨具特點的造型風格。觀其作品不難發現,其造型平面,簡練,概括,沒有復雜的結構,也沒有過多的變化。他善于抓住繪畫對象的特點,但又用孩童的描繪方式進行表達,減法構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使欣賞者一眼便能讀懂他畫的什么,又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崔子范先生的作品最能體現出秩序美的繪畫語言當屬造型,因為他常常將單一的素材重復入畫,好似使用了復制、粘貼。例如他筆下的玉蘭花,濃黑的枝干有序排列,線條常常相互平行;紅黃相間的花朵永遠以昂首向上的姿態排列在樹枝上;鳥兒也十分規律地列隊棲息在樹枝,仿佛是經過人工馴化一樣,一切看上去都如此隨性又似乎精心安排。又如他筆下圓盤似的荷葉、荷包蛋似的壽桃、風火輪似的松葉、糖葫蘆似的春花、總是向左的禽鳥,所有的造型都整齊一律,使畫面充滿了強烈的生機與張力,這種秩序美感令人震撼。
四、構圖規整
構圖在中國畫中被稱為章法,謝赫“六法”中叫“經營位置”,指畫面的布局。中國畫構圖與西畫構圖有著本質的區別,西畫講究“焦點透視”,中國畫則是“散點透視”或叫“無點透視”。崔子范先生的作品構圖較滿且方正規整,但是滿而不繁,因為線條色塊之間有較多留白,真正做到了“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但是其作品弱化了賓主、藏露、遠近等傳統構圖法則,更平面,更具裝飾意味。他非常注重分類組團,同一繪畫素材常抱團于畫面中,不同素材在色彩上相互區分,通過這樣分門別類的有序經營使畫面清晰明了。
中國寫意花鳥畫發展至今已非常成熟,但凡有一點突破都是極其難得的。崔子范先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革新,將中國寫意花鳥畫又向前推進了一步。無論是他的筆墨、色彩、造型還是構圖都各有特點,看似毫不相干,但綜合起來卻又非常統一,如同音樂,五音調和,八音和諧。秩序美既是他創作的繪畫語言形式,又是他的藝術哲學觀念,同時也是我們對藝術共同的審美需要和價值追求。
參考文獻:
[1]黑格爾.美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2]葛路.中國繪畫美學范疇體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周積寅.中國歷代畫論[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
[4]葉尚青.中國花鳥畫史[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
[5]崔子范.崔子范畫集[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
[6]楊曉河,蔣霞.稚拙天趣 大家風范:崔子范的花鳥藝術境界[J].美術觀察,2014(4).
[7]王少倫.論龔賢山水畫的秩序美[J].美術界,2016(5).
作者單位:
重慶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