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霞
【摘 要】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創作者以自己對世界的基本理解為基礎,通過動漫人物、動漫世界對現實世界進行審視,從而對世俗文化的中的功名利祿進行了重新認識和評價。電影憑借獨特的情節和人物,從對世俗文化功名利祿認識的異化、穿越、升華三個方面來展示創作者對世俗文化中功名利祿認識的獨創性。
【關鍵詞】功名利祿;異化;穿越;升華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4-0093-02
世俗文化中的“世俗”主要指由欲望、享樂、趣味、溫情等內容所構成的日常生活。①功名利祿屬于人類欲望之一。創作者對世俗文化中功名利祿的獨創性認識的過程為他對世俗內容的展現表示尊重,但是又不滿足于內部的平面展現,以自己對世界的基本理解來對世俗現實重新改造、評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創作者在親和、尊重現實觀念的同時,改造現實觀念,最后在對現實世界的個體化理解中,激起觀眾對現實觀念的思考以及對日常行為的反觀。電影通過申公豹、龍王、哪吒、敖丙、太乙真人等都對功名利祿追逐這一獨特的情節,表現出對追逐世俗文化中功名利祿的尊重,同時又在極力探討追逐功名利祿的方式。申公豹、龍王對功名利祿的認識有所異化,一直用功名利祿來衡量自己的有效付出,陷入付出與得到的泥淖中難以自拔;哪吒、敖丙、太乙真人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功名利祿的認識有了穿越和升華,在親情、友情、生命面前,功名利祿已經不是他們生命中唯一至上的追求。
一、對功名利祿認識的異化
申公豹認為自己樣樣比太乙真人強,對師尊把十二真仙的最后一個名額留給太乙真人耿耿于懷。過于看重功名利祿的他已經蒙蔽了自己的認知,私下與龍王合作,搶走靈珠,想利用天劫,把陳塘江所有百姓的生命作為自己“建功立業”的籌碼。他從來沒有反思過,難道自己僅僅是因為屬于獸類就與十二真仙失之交臂嗎?十二真仙的選擇標準僅僅就是修煉勤奮、有天賦嗎?和他相比,太乙真人即使也會因師尊提到十二真仙喜形于色,但是他并沒有把十二真仙的名額看成生活的重中之重,而更懂得呵護感情、呵護生命。他會因為李靖犧牲自己替兒子接受天譴懲罰的行為著急、感動;他愿意耐心地教導哪吒學習法術,和李靖夫婦一起引導哪吒向善;他愿意在最危急的時刻,為了陳塘江百姓的生命折損自己的百年道行。在師尊眼里,修行高低并不是衡量弟子的最高準則,道術只是生存的工具,向善之心才是根本。所以他更愿意把機會留給修行不是最勤奮、最有天賦但是一心向善的太乙真人,可惜這些申公豹一直都不明白、不理解。《倚天屠龍記》中丁敏君也一直不服氣滅絕師太把掌門人之位傳于武功不精、排位甚低的周芷若,她卻始終不知自傲、善妒才是她的致命弱點。
龍王的確曾經建功立業,但是他把天庭讓他用神力鎮壓妖魔、守護蒼生太平,看作是對龍族的監禁。所以他想要龍族獲得他所認為的真正的功名利祿和自由。他為了重振龍族在天庭序列中的地位,把實現龍族復興的重任壓在了幼子敖丙身上,他甘愿讓自己的兒子從出生開始就對外界心存戒備,斬斷一切感情。李靖夫婦和他相比,首先他們明確人生使命是一心一意、任勞任怨地守護著陳塘江的百姓;其次知道自己的兒子哪吒身上有一股不可控制的“邪惡”力量,一方面想把他禁錮在家里免受傷害,另一方面想齊心協力引導哪吒利用自己強大的能量向善,使他能夠在有限的人生時間里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做出最壞的打算,即在關鍵時刻犧牲自己救贖哪吒。
按照學者吳炫的“本體性否定”理論,人的世界可分為“生存性世界”與“存在性世界”。前者可以是追逐名利,可以是模仿復制,最后都不可能使人有真正的心靈依托感,其特點是普遍性、多樣統一性、快樂性和空虛性;后者關注自己的理解,以真正的個性、獨特的理解、艱難性和心安性為特征。②人類和獸類相比,也許在某些能力方面稍有遜色,但是人要顯現出人何以可能,就不能本能地只追求利益、欲望,沉迷于自己的生存世界,更需要建設自己的存在世界:呵護感情、呵護生命,明白自己的責任,承擔自己的使命。很多人在功名利祿面前不自覺地被生存的意念包圍。《甄嬛傳》中甄嬛在追求最高權力的過程中,失去了最好的朋友、最愛的人,友情、愛情的犧牲成為擁有最高的權力的代價。
二、對功名利祿認識的穿越
哪吒和敖丙因為出生命運、家庭教育等影響,形象極具立體感。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受功名利祿的纏繞,但是自己的生活經驗使他們掙脫了天命、父權等權威的束縛,形成了自己對世界的獨特的理解,對功名利祿擁有自己的價值觀,最終完成了對功名利祿認識的穿越。
哪吒是魔丸的化身,長期被禁錮在家里使得他對社會規則視若無物,不明白管束自我與人相處的規則,結果處處帶來災難和破壞,他在眾人眼里是不折不扣的妖怪。幼年哪吒無所顧忌的表象下,實則掩藏著一顆被禁錮、被誤解的心。其實,他想要家人的陪伴,他會因為母親陪他踢毽子而興奮,也會因為母親有要事在身中途離開而氣憤;他想要朋友的陪伴,他會念念不忘第一次有伙伴愿意陪他踢毽子的情景,他會因為敖丙愿意與他踢毽子喜極而泣,他會因為有了第一個朋友而開心不已;他想要得到大家的認可,迫不及待地用自己學得的法術和妖怪作斗,他也會因為大家一成不變的眼光而失控。他為無法掌控自己的力量而痛苦,為自己魔丸轉世的身份無法向人們表露而壓抑自己。他有過像父母一樣斬妖除魔成為一個“英雄”讓大家刮目相看的念想,可眾人不愿接受他的眼光,使他魔性大發、六親不認。但是父親愿意為他舍身的真相,父母和師父愿意悉心指導他向善的真誠,喚醒了他繼續向善的意識。在最后生死存亡的作戰中,他的心里只有無私為他的父母,危難時刻用自己的身體為父母遮擋;他的眼里只有父母守護的所有陳塘江的百姓,拼盡全力和天劫抗爭。親情、友情使他的生命力達到了極限,他的潛力得到了最大的釋放,機智地戰勝申公豹,勇敢地直面天劫。
敖丙是靈丸的化身,他出生以來就接受嚴苛的訓練,肩負著家族使命。朋友的仗義相救以及不愿殘害生靈、殃及無辜的初衷與要犧牲陳塘江百姓生命以完成家族使命產生過強烈的沖突。可是身上那片龍王和所有家族長輩身上撕下的最硬的龍鱗和臨行前龍王苦口婆心的忠告,使他一時只能將全陳塘江百姓的生命作為他完成家族使命、實現龍族復興的棋子,功名利祿的誘惑差點讓他釀成大錯。然而,最關鍵的時刻,哪吒對他的勸誡、陳塘江百姓的生命讓他覺醒,他和哪吒、太乙真人最終合力避免了天劫釀成的大禍。正是友情和生命的力量,讓敖丙對功名利祿的認識有了穿越,使他認識到不能以犧牲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作為實現自己追求功名利祿的代價。
三、對功名利祿認識的升華
十二真仙最后一個名額的歸屬成了申公豹和太乙真人成為對立面的直接原因,功名利祿的追逐為申公豹和龍王合作提供了契機,同時也成了哪吒、敖丙出生改變的導火索。影片中通過獨特的情節、人物既表現出對追求功名利祿的肯定,也提供了一個思考追求功名利祿的方式、過程以及功名利祿發揮效用的空間。這是對功名利祿認識的升華,打破對既定的功名利祿觀念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深刻而獨特的體驗性理解空間。對影視作品中,置身于功名利祿而沒有迷失自己的太乙真人、李靖夫婦、哪吒,應該給予肯定,他們實現了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統一。但是,追求自己的功名利祿,不能以違背人性、犧牲感情、損害他人利益甚至生命為代價,需要憑借自己的能力踏踏實實地追求。影視作品中申公豹和龍王的所作所為,是需要大眾深刻反思的。我們可以將功名利祿加以利用,成為我們完成生存世界的手段和工具,成為我們建構自己存在世界的一部分。
利用功名利祿可以督促自己的發展,使自己在學習、工作中不斷進步。在學習中,在校期間的榮譽、獎助學金可以成為使自己認真學習的一種鞭策,成為敦促自己不斷提升的隱形動力。在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不僅可以使自己得到榮譽、金錢,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自己的學識真真切切地得到豐富和完善。《一起來看流星雨》中楚雨蕁以成為艾利斯頓的考神為追求目標,刻苦認真學習,每學期都考取了最優異的成績。在實習中勤奮努力、大膽創業,勇于追求并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工作中,職位就是衡量自己每個階段能力的標桿,是對自己每個階段綜合能力的檢驗。職位的競爭使自己必須提升各個方面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不被行業淘汰的情況下,繼續步步高升。《杜拉拉升職記》中杜拉拉把進入公司高層作為自己的職業追求,毅然從民企轉入外企,八年勤奮苦干,從一個樸實的行政助理成長為一個專業干練的HR總監。
在利用功名利祿實現自己個人價值的同時,也可以產生很大的社會價值。不能把他人作為功名利祿的實現的工具,但是可以將功名利祿作為工具去維護他人利益甚至挽救他人生命。在政治領域里,領導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力服務于人民,謀求百姓日常生活的福利,捍衛百姓的正當利益。在科研領域里,科學研究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權利以社會和諧進步、社會日常需求作為研究目標;人文學科領跑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權責以中國人文學科的真正發展為建設目標,面對中國現實問題,結合中國生活經驗,致力于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實踐。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夫婦作為陳塘江百姓的守護者,將百姓的安危永遠放在第一位。電視劇《步步驚心》中若曦作為皇上最寵愛的人,周旋于皇族內部爭權奪利中,巧妙地化解皇上兄弟之間的矛盾,竭盡全力保全他們的性命。
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的暑期檔電影中表現突出,屢屢刷新國內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這部取材于中國傳統神話人物哪吒的改編作品,在當代視角下重新煥發了新的藝術活力。《哪吒之魔王降世》以獨特的觀念對世俗現實進行了評價和改造,保證了其新內容的生成,具有很大的現實導向意義。影片通過生動的具象性、可感性、可體驗性,使其極具豐富性,有了多種闡釋的可能。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比如魔丸和靈丸結合起來的八卦圖元素,哪吒以及李靖夫婦形象的轉變,李靖夫婦和龍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哪吒和敖丙教育的影響,都使影片的意蘊富有張力。
注釋:
①吳炫.依附啟蒙觀念的當代文學,上海大學出版社2017版,第15頁.
②吳炫.中國當代文學批評,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版,第3頁、第4頁.
參考文獻:
[1]吳炫.穿越文化觀念的文學經典[M],上海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
[2]巫濱.反叛與救贖:《哪吒:魔童降世》角色構建策略分析[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5).
[3]崔希婭.試論國產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之道[J],視聽,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