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摘 要】《榜樣4》是中央組織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推出的“兩優一先”“兩學一做”系列特別節目《榜樣》的第四期,節目以《國際歌》作為音樂主旋律,不僅貫穿于節目開篇與結尾,而且還對節目整體進行了氛圍烘托。在具體的人物事跡敘述過程中,采用紀實與同期聲相配合的風格來突出真實性、現場性;在總體的結構布局中,通過榜樣人物典型事跡的再現、嘉賓的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組成部分,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背景下,集中彰顯了優秀共產黨員堅定的理想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
【關鍵詞】榜樣;初心;使命;主題教育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4-0101-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斗。①《榜樣4》不同于其他類型節目,該節目是聚焦于黨員群體而特別制作的專題節目,在繼承前三部優秀基因的基礎上,依然以弘揚社會主旋律為己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導向。通過一個個真實感人的事跡與當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主題教育相互交織,不僅書寫著發生在神州大地上真善美的故事,還共同構建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支柱。
一、評選的榜樣人物的典型性與代表性
“典型人物”最早可在恩格斯的《致瑪·哈克奈斯的信》中查閱,意為具有特殊性的個案;“代表人物”可以理解為對事件具有一般性與普遍性的特點,二者的關系呈現出點與面的辯證關系。《榜樣》系列節目自2016年開播至今,已走過了四年的時光,節目在展現人物方面都是從共產黨員的群體中遴選出不僅優秀而且還具有代表性與典型性的先進個人。
《榜樣4》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深入廣大人民群眾的基層生活中,吸收前三部優秀黨員群體的優秀基因,總結出過去一年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引起社會共鳴的模范黨員。他們均來自于各行各業,既有“接地氣”、不怕臟累的80后女掏糞工李萌,又有“高大上”、探索月球的嫦娥四號科研團隊;既有在戰爭年代出生入死、六十多年深藏功名的老戰斗英雄張富清與從部隊轉業后放棄省城公務員工作,扎根于海南黎苗族聚居區興辦養殖業帶領村民脫貧的優秀轉業軍人隋耀達,又有用自己的吃虧換來全村滿滿幸福感的河南省濮陽縣村支書李連成,以及用20年的時間把一條水上郵路變成了愛心郵路、致富郵路的郵遞員唐真亞。同時,還有研究生畢業后放棄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建設自己家鄉因公殉職的黃文秀。在這些榜樣人物身上都貼著共產黨員的特殊標簽,但是他們又都是生活在群眾身邊的普通一員,將典型性與代表性完美融合。
二、紀實性視聽分析
(一)以紀實性風格來訴說人物故事
從哲學的觀點來看,“現實存在”是脫離人的精神而獨立的物質世界,這個物質世界不依賴于人的感覺而存在,但它又是通過人的感覺去感知的。②《榜樣4》所展現的人物都是真實的客觀存在,對于表現人物事件方面要強調真實性表達,摒棄虛擬性的故事化編排,所以將紀實性元素引入其中,從而強化了對人物與事件的真實性表達。該片在向觀眾介紹榜樣人物時,首先采用紀實影像作為開篇手段,攝像機作為記錄客觀存在的工具,起著截取每一個生活中的片斷的作用。節目在紀實性風格中還進行了一些小創新,在介紹張富清時,首先引入了《新聞聯播》習總書記對老英雄親切慰問的資料片段,提取了新聞報道中的真實元素,不僅強化了整個人物事件的真實性,而且還為下一段的紀實內容進行了鋪墊。可以說,紀實是一種特殊的記錄形態,這種形態強調記錄行為空間的原始面貌,強調記錄形聲一體化的行為活動。③
(二)紀實性的人物故事敘述結構
作家在創作結構時偏愛用“鳳頭、豬肚、豹尾”進行比喻,可以理解為,開頭要引人注目、內容要豐厚詳實、結尾要響亮有力度。因此,在對結構的敘述中,創作者對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可以做出一定的安排,將生活中的事件經過集中與提煉,進行有序編排。《榜樣4》在介紹人物事跡部分時,在基于真實性的基礎上,通過對人物事件的起因、發展過程、結尾的故事性敘述進行結構的填充,伴隨著內部的沖突而形成的高潮、起伏,讓這些人物事跡更有看頭、更有深刻性。
在介紹戰斗英雄張富清時,先講述了在2018年11月湖北省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采集信息時,退役老兵張富清的“人民功臣”獎章震驚了現場所有人,帶著這個疑問,節目把張富清身上的謎團一步步揭開。隨后,通過黑白的影像資料,講述了時年24歲的張富清加入西北野戰軍參加了永豐戰役身負重傷并榮獲特等功、甲等戰斗英雄的事跡,在1955年時,已是連級干部的他面臨退役轉業到條件艱苦的湖北來鳳縣,面對未來職業走向時體現出了人生抉擇的沖突點,為了永遠保持共產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毅然來到艱苦的地區,成為一名任勞任怨的人民公仆,這一干這是數十載。在介紹軍轉干部隋耀達時,先講述了目前在村里從事山羊養殖的隋耀達的工作狀態,隨后通過照片資料講述了當了14年兵的他在2006年面臨轉業的選擇,在職業選擇時也面臨著沖突,秉持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隋耀達舍棄了海南省城安穩的公務員工作,甘愿掛職到保亭縣加茂鎮工作,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向銀行貸款為全村修路、建養殖場、建學校,帶領群眾脫貧致富,2019年被評為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在刻畫人物形象中,張富清與隋耀達都是軍人出身,一個經歷了戰火的崢嶸歲月,轉業后隱姓埋名甘愿“清貧”一生;另一個成長于和平年代,轉業后放棄省城公務員崗位甘愿駐村當農民。節目展現了二人在脫下軍裝時,都面對著人生道路選擇的沖突,通過人物的采訪既表達出內心的觀點,又作為敘述的結點進行人物故事敘述的階段性總結。
三、節目整體的結構元素分析
《榜樣4》首先通過《國際歌》作為主旋律貫穿整體,開場以年長者與少年同框,共同彈奏《國際歌》,結尾部分則是當選的榜樣人物與來自全國新近獲批入黨的同志一起合唱《國際歌》,該歌曲是作為整個節目的精髓之音,代表著共產黨的精誠所至。其次,在空間方面,采用傳統的以演播室為主體場所進行錄制,以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作為背景,烘托出節目以“不忘初心”作為追溯黨從哪里來的源頭。再次,人物的采訪作為重要的組成要素基于個體上,不僅人物利用語言塑造了自身形象,而且還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親身經歷事件的過程,表達自己的立場、觀點與態度,同時著眼于結構布局,又是對具體敘述段落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節目整體進行階段性總結。最后,為呼應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在場內節目專門設立了初心臺宣誓,當介紹完每一位榜樣人物后,作為結束的段落,這些人都要走上初心臺重溫入黨志愿書中的章節,同時在場外還分別設置了井岡山、瑞金、遵義、延安、西柏坡數個外景集體宣誓場地,通過場內與場外的相互觀照,使節目主旨得到進一步升華。
四、結語
馬克斯·韋伯認為:“任何一項偉大事業的背后,都必須存在著一種無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每一個榜樣人物都是在自己普通而又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著自己的光與熱,正是他們的事業構成了整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榜樣4》專題節目的播出彰顯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作為國家級主流媒體肩負著重要的輿論引導職能,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己任,讓觀眾在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事跡中體會到優秀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并與國家的發展進程同呼吸共命運。
注釋:
①新華網.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EB/OL].
②鐘大年,雷建軍.紀錄片:影像意義系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③鐘大年.紀錄片創作論綱[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