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陽昕
【摘 要】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后期剪輯環(huán)節(jié)能夠將虛擬的真實完整地呈現出來,這對傳統(tǒng)攝像機記錄方式起到了極大的沖擊作用,越來越多的導演開始重視數字技術的運用,并將其融入到科幻、歷史等各種素材中。一方面,數字技術的進步給當前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帶來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不僅能夠保障成片畫面的精細度,也能讓導演充分發(fā)揮想象;另一方面,數字技術使得部分導演愈發(fā)依賴后期剪輯,導致原本的攝像機拍攝技術開始下滑,尤其是在各種長鏡頭中,部分導演極少會嚴格要求長鏡頭的美感與演員的微表情,轉而用各種后期剪輯彌補。為此,本文以“真實的幻覺——數字技術對長鏡頭美學的影響”為題,闡述數字技術給攝像機記錄帶來的各個方面的影響,重點闡述積極影響以及作用,并針對當前負面影響提出相應的看法與優(yōu)化措施,希望能為促進我國影視行業(yè)的繁榮發(fā)展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數字技術;長鏡頭美學;攝像機記錄;后期剪輯
中圖分類號:J931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4-0113-01
長鏡頭是電影拍攝中的常用手法,長鏡頭美學也是電影行業(yè)中強調演員、導演之間相合性的重要領域。從電影美學的源頭方面開始研究,長鏡頭美學與蒙太奇電影美學共同構成了互補且對立的關系,它們的出現與發(fā)展意味著整個電影行業(yè)開始步入藝術的領域。長期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長鏡頭拍攝手法也在不斷更新,尤其是在數字技術的影響下,長鏡頭制作方式開始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而長鏡頭美學也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但無論如何,長鏡頭的根本定義與屬性自始至終都存在極大爭議,有部分導演認為長鏡頭定義應該以“單鏡頭內時長”為標準,也有部分導演認為長鏡頭屬性應該注重參考“時空完整性”,兩者都要求畫面的“統(tǒng)一”與“對立”,然而,后期數字合成技術對長鏡頭美學的發(fā)展流變起到了更多的影響。
一、長鏡頭美學的發(fā)展與理論的確立
長鏡頭美學是經過各種變革確立的美學流派,而長鏡頭卻在電影問世時就已經出現,在早期的無聲黑白電影中,拍攝方式往往是將攝像機固定在某一位置,將演員的表現限制在某一畫面內,例如在盧米埃爾兄弟的作品《工廠大門》中,就是由長鏡頭講述的短片,后來,隨著蒙太奇手法的出現,電影將“蒙太奇學派”的理論與手法發(fā)揮到極致,甚至一度被認為電影本身就是蒙太奇的體現,而蒙太奇也代表了電影。隨著錄音棚、攝影機等設備的進步,以意大利現實流派為代表,他們強烈認為攝影機應該從“棚子”里搬到“大街”上,由此也確立了長鏡頭的美學地位。數年以來,長鏡頭美學一度被認為是揭露真相、紀實記錄的現實主義體現。后來,以安德烈為代表的理論家,提出長鏡頭美學與景深鏡頭理論,確立了長鏡頭美學與蒙太奇手法的“二元地位”[1]。
二、長鏡頭美學的發(fā)展離不開數字技術的支持
長鏡頭的發(fā)展與變革自始至終都有著數字技術的影子,甚至可以說,長鏡頭美學的每一次遷躍都有著相應的技術變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以懸疑、偵探片著稱的希區(qū)柯克大膽采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強調長鏡頭極致的美學追求。在本世紀初,數字攝像機的問世讓“十分鐘”長鏡頭跨越了傳統(tǒng)膠片記錄的時長,例如亞歷山大·索庫洛夫的 《俄羅斯方舟》,導演利用數字儲存技術與斯坦尼康,真正將“長鏡頭”拍攝做到“一鏡到底”,在該片中,長達九十分鐘的長鏡頭讓觀眾視覺體驗更加真實,真正實現了時空的統(tǒng)一與顛覆[2]。
三、以數字長鏡頭為代表的美學對時空的顛覆
電影時空是注明電影故事進展與人物發(fā)展的“拋錨點”,而數字長鏡頭對電影時空的顛覆可以讓觀眾體驗更加真實的“視覺體驗”,并通過人物對話講述,選擇倒敘、插敘等方式,創(chuàng)造想象與發(fā)展的空間,讓時間變得可見。以電影《戰(zhàn)栗空間》為例[3],導演運用了同一個運動鏡頭,有規(guī)律地、流暢地連接了各個不同的空間,而卡梅隆在《泰坦尼克號》中對時空的顛覆更是震撼人心,女主角露絲在鏡頭下瞬間老去,而泰坦尼克號更是經歷海底滄桑,這種對電影時空的顛覆與運用是難以通過傳統(tǒng)攝像機完成的,而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電影時空的轉化與顛覆易如反掌[4]。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字長鏡頭的問世更多地代表了一種根本性理念的變革,尤其是在電影美學中,電影的拍攝手法與成片方式并不是一味地遵循傳統(tǒng)方式,而是在不斷變革中創(chuàng)新。與傳統(tǒng)長鏡頭相比,數字長鏡頭更多地強調了畫面的表現力與張力,并對演員的表情管理與導演的美學造詣提出了更高要求。數字長鏡頭也極大地解放了創(chuàng)作者、導演的想象力,促使電影美學出現了更多流變,當然,數字長鏡頭的問世也使得部分導演降低了紀實記錄的拍攝水平,但從總體上而言,數字技術與數字長鏡頭為當前電影表現功能注入了新的活力。筆者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隨著數字合成技術的進一步成熟與重工業(yè)電影的興起,數字長鏡頭將會更加廣泛地被運用到拍攝中,從而成為一種常態(tài)的鏡頭流派。
參考文獻:
[1]王真.真實的幻覺——數字技術對長鏡頭美學的影響[J].現代電影技術,2018(09):34-38.
[2]馬驍谷.論數字技術發(fā)展對長鏡頭理論的影響[D].云南師范大學,2017.
[3]吳越.電影數字技術美學下長鏡頭敘事空間的嬗變[J].大眾文藝,2015(12):180-181.
[4]馬權威.數字長鏡頭的美學嬗變研究[D].南昌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