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博 王歡



【摘 要】社區(qū)中的公園綠地空間為老年人提供了活動和社交的機會,本文基于IPA分析法,構建測量老年人對城市綠地環(huán)境滿意度評價模型,選取城市化和老齡化程度都很高的南京市建鄴區(qū)南湖街道作為研究案例,對9塊公園綠地,三種空間模式實地勘察,以訪談的方式分析社區(qū)周邊的綠地環(huán)境,以及老年游憩活動特征,總結出老年人對游憩空間的需求。結果表明,相較于城市綠地中其他游憩因子滿意度,老年人對服務設施期望值最高,但對應的滿意度最低,說明目前社區(qū)周邊公園綠地中服務設施適老性薄弱,缺乏應對老年游憩群體的設計。重塑社區(qū)中公園綠地環(huán)境已成為為老年人創(chuàng)造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規(guī)劃干預的重點,未來的綠地建設重點提升設施的包容性和更加多樣的空間模式,豐富游憩活動類型,實現老年人在城市綠地中的自我需求。
【關鍵詞】社區(qū)綠地;老齡化;游憩活動;IPA分析法;滿意度評價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4-0118-03
城市社區(qū)中周邊綠地環(huán)境對于老年人不可或缺,因為它是老年群體進行游憩活動的主要場所[1]。已有研究表明,身處在城市綠地環(huán)境中的老年人能夠緩解負面情緒,有效地改善自身心理及生理健康狀況[2]。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原有老舊社區(qū)的開放空間質量及內部設施不能很好地適應這一人群年齡結構變化,與之對應的老年人對綠地的需求也產生了變化,這樣就造成城市資源分配角度上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兩端不匹配的結果。在這種背景下,發(fā)展符合老年人愿望和需要的城市綠地環(huán)境已成為社會和公共政策的一個主要問題。
一、研究方法
IPA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即重要性—滿意度表現分析法,滿意度是由多個獨立指標表征的多維度概念[3]。對一個游憩群體滿意度進行調查研究,是指通過分析該群體對目標的實際感受和預期感受之間的差距[4],最終得到調研對象中存在因子的現狀不足的一種研究方法。
目前針對不同的游憩群體,以及不同的游憩場所,都有相關的滿意度研究方法。1991年,羅斯(Ross)測評出了不同群體的出行動機和游憩地滿意度的影響因子。國內研究中,連漪、汪俠對游憩場所中的群體滿意度指數構建了影響因子指標體系[5]。對于老年游憩群體而言,他們所需要的日常游憩活動往往類型多樣,在內容上也呈現穩(wěn)定性的特點,不同的活動發(fā)生在相對應屬性的空間范圍內,一般分為休閑游憩、文化娛樂、運動鍛煉三種[6]。通過查詢相關文獻資料,篩選出城市綠地環(huán)境中與老年人活動相關性較高的游憩因子。設計問卷對研究范圍內的老年游憩群體的心理和行為特征進行調查,獲取老年人對社區(qū)周邊綠地環(huán)境的真實期望值與滿意值。
(一)研究對象
南京市南湖街道曾經作為江蘇省最大的新建居民住宅社區(qū),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體制改革、南京的城市化進程和住宅建設標準的調整,該區(qū)域已成為了住房成本相對低廉的高密度開放型社區(qū)。按照國際通行標準,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就進入老年型人口社會,南京市人口2017年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已達11.88%,根據最新的街道社區(qū)老年人口統計數據,截止到2018年12月31號,南湖街道居住總人口達11萬人,其中65周歲以上人口有1.87萬人,占街道總人口數的16.99%。南湖街道已經成為南京市最為嚴重的老齡化街道之一。選取該區(qū)域作為研究樣本,對街道社區(qū)內周邊綠地的游憩空間開展調研,進行滿意度測評研究。
(二)調研過程
參考相關文獻對老齡化社區(qū)的定義,調研社區(qū)人口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超過10%[7],且這些社區(qū)老齡人口的數量要求超過350。滿足以上的條件,考慮到城市綠地在所調研的社區(qū)中的位置分布,以及社區(qū)人口數量和樣本數量的均衡性,按照比例,將210份調查問卷分發(fā)到街道各個公園綠地空間中。
2019年2-3月間,采用觀察法和問卷法,對南湖街道的9處綠地進行了現狀記錄。在調研過程中,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不同活動類型的老年人進行選擇,每次選取對象為1-2名老年人,這樣使調查的結果更加合理[8]。共發(fā)放問卷230份,收回問卷210份,有效問卷206份。
根據實際調研分析,南湖街道社區(qū)綠地環(huán)境具有3種不同模式的游憩空間:復合式城市綜合公園、半開放式主題公園、小型社區(qū)游園綠地。通過對這些不同模式空間類型比較,復合式城市綜合公園承載了大部分老年人的多種社會交往活動,具備一定的空間品質及相應游憩設施;半開放式主題公園有著較好的服務管理維護,且環(huán)境較佳,但所能承擔的游憩活動類型多為游覽性質;小型社區(qū)游園綠地的活動聚集度最高,能夠極大促進老年人的社會交往活動,但分布點過少,活動設施嚴重不足。
二、結果分析
(一)南湖街道老年游憩活動偏好分析
通過調研和相關文獻研究,老年游憩群體的游憩活動種類較為多樣,包括陪家人和幼兒散心、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遛寵物、下棋、打牌、跳廣場舞、球類運動等。按實際調查的老年活動類型劃分,可將老年游憩群體的游憩活動主要分為休閑游憩型、文化娛樂型、運動鍛煉型三種。(見表1)
1.休閑游憩型。這類游憩活動在半開放式主題公園里展開的頻率最高,約占該類型綠地老年游憩活動的51.2%。在復合式城市綜合公園和小型的社區(qū)游園綠地里,所占比例約為39.7%和27.5%。其中,陪家人、小孩散心這種游憩偏好尤為明顯。老年人集中于各類游憩空間周邊或者綠地入口空間進行休閑游憩,該類型活動發(fā)生的隨機性較高,且對游憩空間要求較低,和其他活動易產生交集,關聯性較強,往往具備一定的休憩服務設施即可滿足活動展開的條件。
2.文化娛樂型。該類型交往活動在三種模式的調研綠地環(huán)境中發(fā)生頻率較為平均,分別達到了33.2%、30.4%和44.6%,該類型活動容易在各類游憩空間展開,對空間品質要求不高,其中棋牌類活動展開頻率極高,在社區(qū)游園綠地活動類型中占到25.4%。文化娛樂相較于其他游憩活動類型,最受老年人偏好。
3.運動鍛煉型。這類活動對老年人的生理挑戰(zhàn)最大,且對空間的要求最高。根據實際調研觀察,該類型活動往往需要特定的場地,以及固定時間、地點,且以群體性展開的可能性最大。在該類型活動中,選擇跳廣場舞、打拳的群體頻率較高,進行球類活動的概率最低,通過訪談,此類活動往往是以社區(qū)組織為主,自發(fā)性不高。
(二)綠地游憩空間感知滿意度的可靠性分析
將問卷設計中的選取因子用SPSS21.0先進行標準化處理,再進行信度分析,信度分析用于研究定量數據的回答可靠準確性。通過分析問卷的α系數(克朗巴哈Cronbach α系數),如果此值高于0.8,則說明信度較高;根據公式(1)得出,本次研究的問卷Cronbach's Alpha系數值為0.82,所以可以推斷此問卷的可信度較好。
其中,K為問卷的題項數量,為第i題的樣本方差,為所有題項得分的方差。因此,本次調查問卷中社區(qū)老年人對社區(qū)綠地環(huán)境的游憩因子滿意度方面信度較高,可根據調查問卷結果,構建針對老年人的南湖街道綠地環(huán)境的游憩因子感知滿意度評價表[9]。(見表2)
(三)游憩感知滿意度—重要性均值差異分析
根據調研結果得到老年人對南湖街道的總計9處城市綠地的各維度游憩因子滿意度評價表(表2)。就場地空間、景觀空間、設施、功能4個維度、23個子維度的綜合游憩感知滿意度-重要性評價而言,老年游憩群體對城市公園綠地環(huán)境評價是不滿意的,主要體現在共有18個子維度的滿意度評價均值小于重要性評價均值。重要性最高的前三項游憩要素分別為無障礙設施、休閑游憩功能、社會交往功能。對于老年人期望值最低的三項游憩要素為小型活動空間、科普教育功能、健身設施。滿意度最高的三項游憩要素依次為場地空間安全、植物景觀配置、應急避難功能。最不滿意的公園狀況依次為設施管理維護、座椅舒適度、照明設施、改善環(huán)境功能和健身設施。其中老年人對設施管理維護(3.057)和座椅舒適度(3.086)兩方面的評價相對最低,兩項的均值差異分別達到了1.01和1.068。說明老年人最為在意城市綠地環(huán)境中的服務設施,也表明南湖街道綠地環(huán)境建設中,對于老年人的功能需求定位和服務管理出現目標偏差,不能夠有效促進老年人的日常游憩活動。
(四)滿意度與重要性的多維度對應性分析
通過調研得出的數據,計算得出南湖街道老年游憩群體對城市公園綠地的各游憩要素的滿意度均值為3.527,與滿意度相對應的重要性均值為3.865,重要性軸(I軸)和滿意度軸(P軸)的象限交點為I=3.865,P=3.527。將23個維度的游憩因素的滿意度(P值)與重要性(I值)相對應,落入4個象限的對應分析象限中。以逆時針方向分別命名4個象限為高需求高滿意區(qū)、高需求低滿意區(qū)、低需求低滿意區(qū)、低需求高滿意區(qū)。(見圖1)
三、結論與討論
在南京市南湖街道的實際調研中,老年游憩群體對現有綠地環(huán)境中服務設施滿意度普遍偏低,主要表現在設施的分布以及數量上。服務設施相較于綠地環(huán)境中的其他因素具備更好的靈活性,當根據人群需求的變化,進行對應調整。從我國公園綠地中服務設施的無差別性可以看出,我國建設城市公園綠地往往面向的是城市中的各類人群,所以在活動場地及設施配置上體現模式化、均等化。對于老年人需求的游憩空間而言,需要更加人性化的細部考慮,足夠豐富的功能要求[10],并能夠根據不同類型的老年游憩群體的心理、行為特征所需要的場地要求來考慮游憩空間中的服務設施設計:復合式城市綜合公園往往需要提升設施的包容性和更加多樣的空間模式,來豐富老年人的游憩活動類型;主題式公園應該優(yōu)化服務管理模式,提供更多的休憩設施,給老年人營造更加舒適的環(huán)境;小型社區(qū)游園綠地需提升運動設施的數量和環(huán)境的景觀性,盡可能增加老年人在此進行交往活動的空間需求。
未來我國老齡化形勢依舊嚴峻,通過上述研究,在今后的城市綠地環(huán)境建設中,我們應該把老年游憩群體的需求作為側重點,以綠地環(huán)境中的老年適宜性為導向,從老年人的環(huán)境偏好和游憩評價角度出發(fā),更好地讓老年人在游憩空間中實現對自我需求的滿足,讓城市綠地成為老年人對社會關系歸屬感的核心來源,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迪華,范聞捷.北京城市離退休居民與城市公園綠地關系[J].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態(tài),2001,(03):33-35.
[2]Hietanen J K , Korpela K M . Do Both Negative and Positive Environmental Scenes Elicit Rapid Affective Processing[J]. Environment & Behavior,2004,36(4):558-577.
[3]楊碩冰.上海社區(qū)公園居民游憩需求分析及優(yōu)化提升對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
[4]Gronroos C. A Service Quality Model and Its Marketing Implications[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 1984,18(4):36-44.
[5]連漪,汪俠.旅游地顧客滿意測評指標體系的研究及應用[J].旅游學刊,2004,19(4):9-13.
[6]陽佩良.基于IPA法的重慶山地公園老年游憩空間優(yōu)化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6.
[7]Zhou, S., Xie, M., & Kwan, M. P. (2015). Ageing in place and ageing with migration in the transitional context of urban China: A case study of ageing communities in Guangzhou. Habitat International, 49,177-186.
[8]孫櫻.城市老年休閑綠地系統需求分析與建設對策[J].資源科學,2003,(03):69-76.
[9]于冰沁,謝長坤,楊碩冰,車生泉.上海城市社區(qū)公園居民游憩感知滿意度與重要性的對應分析[J].中國園林,2014,30(09):75-78.
[10]朱里瑩.社區(qū)老人戶外娛樂健身場所設計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