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圖騰文化是一種產生于原始時代的十分奇特復雜的文化現象,而舞蹈是人類生活的一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舞蹈的起源受圖騰文化的影響很深,并蘊含著濃厚的圖騰文化色彩。本文主要對圖騰文化與舞蹈起源的聯系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圖騰文化;舞蹈;文化現象
中圖分類號:B93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4-0207-02
圖騰文化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原始文化形式,是先民信仰原始民俗的一種表現。原始民俗信仰的產生與盛行,不但是先民情感上的需要,也是先民精神上的需要,幾千年來,圖騰文化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人們對神靈的狂熱崇拜現象一以貫之、經久不衰。而與民俗信仰的歷史相比,舞蹈的歷史要更為久遠,主要來自于人們日常生活、生產,如:很多人認為舞蹈起源于勞動、游戲中。但自從出現了早期的神靈信仰以來,舞蹈變成了崇拜活動、祈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了至高無上的意義。本文通過對圖騰文化與舞蹈起源的分析,主要向人們展示圖騰文化與舞蹈起源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其在氏族社會組織中發揮的氏族維系功能。
一、圖騰文化綜述
“圖騰”一詞最早意為“它的親屬”或“它的標志”,源于北美印第安人奧吉布瓦族方言“totem”。十八世紀末在《一個印第安譯員兼商人的航海與旅行》一書中,約翰朗格曾說:“野蠻人的宗教迷信之一就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所鐘愛的精靈,即totem(圖騰),他們相信這精靈會守護自己。”原始人類相信事物是源自各種特定的物類,他們對于這些圖騰物種特別愛護,如:動物、植物、無生物等。弗洛伊德在《圖騰與禁忌》一書中對圖騰文化進行了解釋:“整個部落內的人們深信他們和圖騰動物之間是源自相同的祖先”,援引了法國人類學家雷諾對圖騰文化的解釋。
圖騰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由于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對大自然,原始民族還處在無知狀態中,由此便產生了圖騰文化,是原始人群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志和象征。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緣關系,于是運用圖騰解釋深化,并喜歡用圖騰做徽號和標志。并且圖騰形象是原始人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來解釋、看待周圍世界上一切現象的結果,是他們的心理創造。從巖畫形象到深化傳說語言造型,圍繞著圖騰,原始人類產生了大量的圖騰造型,其中由圖騰舞蹈構成的人體造型占據很大的比例。并且隨著歷史的發展,在形態與含義上,圖騰不斷發生著變化,成了一種新的特殊意象,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圖騰”,在舞蹈中的表現也具有了另外的目的和意義。
二、舞蹈起源綜述
目前,很多學者都認可舞蹈起源于勞動這一理念,認為人是由勞動創造的,勞動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第一要素。在勞動的驅使下,人類才創造了社會。而原始人的舞蹈主要表現的也是一些與勞動相關的元素,如狩獵、種植等。但這種舞蹈起源理念并不是全面和完整的,舞蹈作為人類生活的一種現象,在社會活動中,其起源與發展是多元的,不是單一的,這與其他事物的形成是一樣的。因此有些學者主張“勞動綜合論”,指出:“在生存、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經過不斷演變與發展,人類結合勞動實踐和生活中的其他生產實踐構成了舞蹈的起源。”也就是說,在遠古時期,人們求生存求發展中,舞蹈是勞動生產、性愛、健身和戰斗操練等活動的模擬再現,它與詩歌、音樂結合在一起,是圖騰崇拜、巫術宗教祭祀活動和表現自身情感思想內在沖動的需要,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其中原始圖騰舞蹈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具有一定的劃時代意義。研究圖騰文化與舞蹈起源的聯系,不僅能夠了解原始人精神生活的組成部分,還能了解原始人的生活方式與狀態,了解原始人物質生活的直接體現。從我國考古學家發現的多處崖畫和古籍記載中可以看出,舞蹈姿態頗具原始荒野之風,古樸質拙,最初原始人跳舞是生存使然,并不是出于審美的需要。從表現形式上看,舞蹈多種多樣,包括單人舞、集體舞、雙人舞、多人舞等;從內容上來看,舞蹈有圖騰性質的擬獸表演,有表現狩獵生活的舞蹈,其中有關圖騰祭祀的內容占了相當部分。
三、圖騰文化與舞蹈起源的聯系
圖騰是民族文化最初始的一種感情,遠古時代中人們就對圖騰產生了崇拜,是最為古老的民族情感,不但增強著民族凝聚力,還發揮著維系民族共同體的重要紐帶作用。在舞蹈中,圖騰是我國舞蹈藝術的一朵奇葩,到處都能看到氏族民眾對圖騰的崇拜及信仰,舞蹈的動作、內容、道具等都能夠充分展現出氏族民眾對圖騰的崇拜,對生命的熱愛。并且從審美上來說,每個民族、國家、集體的審美活動系統都是由歷史文化形成的某種審美經驗的積淀形態、文化素質、審美心理而形成的,如蒙古族舞蹈與其圖騰具有密切聯系,其標志性的舞蹈動作——肩部動作的生成始于模擬鳥獸的動作形態和人體的動作特點,不僅變化多樣且表現力極為豐富。而在肩部及手臂動作中,一直保留模擬雄鷹、鴻雁、天鵝等鳥獸形態的動作特點,這些鳥獸來自于蒙古族人生活中對圖騰崇拜的信仰,也就是蒙古族的圖騰,通過舞蹈肢體語言,蒙古族人用舞蹈的形式將這些圖騰文化傳遞出來。
(一)圖騰崇拜與舞蹈起源
在《辭海》中,“圖騰崇拜”約發生于氏族公社時期,是一種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和其他自然物有親屬或其他特殊關系,如龍、虎、熊等動物。我們可以從保存完整的崖畫上的舞蹈形象來分析圖騰崇拜與舞蹈之間的聯系,如云南哀牢山彝族十二神獸、烏蘭察布崖畫、呼圖壁生殖崇拜崖畫、廣西花山崖畫等。其中呼圖壁和廣西花山崖畫充分說明原始舞蹈的動力就在于人類對自身生產的追求,其生殖崇拜舞都以夸張的方式突出男性生殖器。生殖崇拜在原始人的生活中與圖騰祭祀一樣重要,在當時極為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人類要想壯大自己的實力,就必須要生殖后代繁衍種族。因此,產生了生殖崇拜,繁衍后代變成了原始先民極為重要的使命。從新疆發現的呼圖壁崖畫的刻繪畫面上可以看出,處于父系氏族社會中的人物特點與生殖崇拜、祈求種族繁衍具有很大的關系。而在廣西花山崖畫中有一副祁雨圖表現的原始人精神祈求的舞蹈,是與漁獵生產密切相關的祭祀性舞蹈。烏蘭察布崖畫有一副反映母系氏族社會的女陰崇拜意識的舞蹈圖騰文物;陰山崖畫中則有祈求生育的女性舞者,通過跳求育舞來祈求繁衍。通觀我國古籍,我們可以看出,任何一個氏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圖騰崇拜和信仰,如《山海經》記載了上百種圖騰,管理部落以風鳥氏、青鳥氏、玄鳥氏等鳥名當作官位的職稱;伏羲的后裔少典氏,又被稱為有熊氏;黃帝同蚩尤、炎帝是以六種野獸為圖騰的氏族,即熊、虎等。另外,生活在圖騰崇拜下的人們有全族尊奉的祭祀儀式,都禁食禁殺示為圖騰的動物。由此可見,原始社會中,在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圖騰崇拜的影子,其中舞蹈是圖騰儀式最重要的表現方式。如在舞蹈《狼圖騰》中,深沉、豪放、憂郁而綿長的蒙古長調與草原蒼狼幽怨、孤獨、固執于親情呼喚的仰天長嘯,通過圖騰舞蹈,充分描繪出了勇士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腸和最動人的樂章。舞者運用自己的肢體舞動出狼圖騰的團結精神,不但令人震撼,還顛覆了人們對于狼性貪婪殘暴的膚淺意識,激發了當下人類呼喚親情、人性和團結的精神。
(二)圖騰信仰與舞蹈起源
在原始社會中,為了表達出舞蹈的初始形態,崇拜圖騰的氏族從圖騰身上找到靈感,通過人的模仿活動,創造出了特點不同的民族舞蹈。如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朝鮮民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動作幅度比較夸張,表演者長于表現瀟灑、歡快的情緒,內在情緒與動作和諧一致。朝鮮族以仙鶴為圖騰,翩翩廣袖似鳥東來。而中華民族龍圖騰的祭祀舞蹈,則通過舞蹈反映了氏族對龍的崇拜,是文壇最精華的內涵,表現出來的龍是多變的、神秘的、勤勞勇敢的。龍圖騰是中華民族的一首英雄贊歌,人們將龍作為英雄的化身,直到今天我們還自詡為“龍的傳人”,人們以龍為榜樣,犧牲自己救助別人;拍胸舞則被國外稱為“東方迪斯科”,是閩越人蛇圖騰崇拜的一種歷史見證,是泉州地區原住民閩越族舞蹈的歷史遺跡,是具有特殊歷史文化價值的閩南民間舞蹈活化石。而粗獷古樸的拍胸舞也向人們生動再現了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給人們帶來了節日的歡快氣氛。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部落逐漸社會化、文明化,在此背景下,圖騰舞蹈也逐漸凝聚成政治、遺傳為風俗、升華為藝術,內涵和形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與發展。但圖騰崇拜對民族心理的生成與定型的影響不曾改變,給后來多民族風格的舞蹈輸入了決定性的宗教信仰血液,幾乎成了民族心理的縮影。動物圖騰崇拜舞蹈的對象可分為走獸、飛禽、水族以及三者的合成物,動物是早期人類賴以生存的依托,是人類最親的伙伴,由此,人們開始模仿動物的動作進行舞蹈。據說白虎是土家族的圖騰神和家族保護神,土家族的“白虎舞”受白虎圖騰的影響很大,舞蹈動作也主要模仿白虎動作,后來白虎舞發展成為巴渝舞,進而又演化為現在的擺手舞。擺手舞保留著許多模仿白虎動作的舞蹈動作,舞者還打著龍鳳、虎旗,旗上繡著怒吼的白虎。另外,土家族的跳喪舞也與白虎圖騰有關,是用來祭祀亡靈的舞蹈,又稱為“跳喪兒嗬”。舞蹈動作主要有繞臂穿行、相當擊掌、扭背搓肩、嘴觸地銜物等,這些動作被稱為犀牛望月、鳳凰展翅、牛蹭癢、猛虎下山等,唱詞中歌唱的是農桑漁獵的生產勞動和生活瑣事,贊頌的是先民斬草為業等,主要是贊美圖騰祖先白虎。由此看來,跳喪舞的原始形態是祭祀白虎圖騰的舞蹈,是遠古娛神歌舞的遺傳,是樂舞而不是哀舞。
任何生活都源于勞動,舞蹈也不例外,原始人類對客體的模仿有特別的興趣,這導致舞蹈在圖騰崇拜的影響下具有了“象形性”,就像兒童總愛用身體動作表現自己對所愛事物的迷戀一樣。圖騰影響下的舞蹈使原始人獲得了和圖騰在一起的精神體驗,滿足了人們各方面的精神需求,通過舞蹈,人與圖騰之間得以共同融合、溝通,體現出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需要,舞蹈成了記錄在崖畫上的永久紀念,如祭祀舞蹈、信物舞蹈、生殖崇拜等都在崖畫上保存下來,并一代代傳承。
參考文獻:
[1]魏樹發,魏琬諭.薩滿祭祀舞蹈中的宗教文化元素研究[J].藝術教育,2019(05).
[2]金夢姣.論湘西地區苗族儀式性舞蹈的文化特征[J].戲劇之家,2019(04).
[3]楊遠,朱暢然.先秦時期舞蹈圖案研究——以考古發現為例[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2).
[4]王聲珅.貴州丹寨“錦雞舞”鳥圖騰文化考[J].貴州民族研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