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全意

摘 要:文化創意產業是知識智慧密集型的新興領域,文創園作為其物質載體應運而生,文創園的營造再設計更是許多城市建造文化區域或傳播本土文化的重要手段。文章將極具代表性的重慶北倉文創園作為研究案列,對其進行調研,由小見大地分析地域文化在現代文創園營造再設計中的缺失,針對缺失現象,分析北倉文化創意產業園存在的文創產品設計創意不具文化內涵、公共設施設計風格不具地域特色的具體問題,并提出合理化的營造策略和整改措施,為文創園的長遠發展奠定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
關鍵詞:北倉文創園;地域文化;再設計
近年來重慶文旅火熱,成為聞名全國的“網紅”打卡點,文創園功不可沒,鵝嶺貳廠、北倉等文創園也成為“重慶必去景點”。據江北嘴財經報道,重慶已經建成的文創園大約有37個,在建文創園有57個,市級特色文化園有15個。文化產業反映一個城市的創造力,是文化軟實力的主要載體。可以看到重慶文創目前的狀況不是持續火熱,重慶文創園成為“一日游”的打卡地點,這意味著游客的體驗時間減少,游客們并不愿意長久停留,這個現象背后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是什么原因導致游客的體驗感和回頭率下降?
現代技術快速發展導致很多文化創意產業園出現地域文化內涵缺失的問題,甚至同一個城市打造的文化創業園出現“千園一面”的現象。因此,文創園的公共設施設計、產品設計等的營造再設計更值得關注。究其更深層次的原因,我們不難發現,文創園本身的規劃營造再設計就存在問題,北倉文化創意產業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目前,文創園整體上并未挖掘出更具有重慶本土文化內涵的特色。文化內涵是一個文創園長期發展的根本,流于表面的營造再設計根本經不住現代擁有高生活質量的游客的考驗。
一、北倉文創園概況
重慶的北倉文創街區,總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處于重慶觀音橋核心商圈,具備城市、社區、人文、建筑再生的功能價值。北倉原是江北紡織廠,是市區僅存的工業遺產,閑置過一段時間。北倉文創街區共分為三個街區:第一街區主要以北倉圖書館、“互聯網+”文創體驗店為核心;第二街區是青年公寓,是為創意辦公等方面打造的青年基地;第三街區有影視基地、創投基地,營造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核心孵化項目的孵化成果轉化,致力于打造文創示范大區。
近幾年,重慶的文化產業經濟總量呈上升趨勢,北倉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可以引入更多客流量,同時又有文化歷史背景作為依托,可以將當地的旅游業、文創產業和服務業很好地結合起來,推動文旅的發展。在對原有紡織廠和工業設施進行充分的改造利用后,北倉高質量地完成了傳統轉型,成為重慶打卡圣地。 北倉文創產業園業態較豐富,但是注重的都是圖書館、咖啡屋、餐廳等的建設,在打造公共設施、產品設計、室內設計等方面存在文化缺失現象,沒有抓住紡織廠的文化特色,沒有注入重慶地域文化。
二、北倉文創園文化缺失的現狀
(一)公共設施設計方面
重慶的北倉文創園是由紡織廠改造而成的,本身的區域空間缺乏實用性,難以滿足現代人的需求。而作為保護文化創意產業園和更新文化文創整體規劃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文創園區公共設施存在的最大意義就是緩解物質存在和人們心理需求之間的矛盾,并充當拉近園區和人們歸屬感的物質媒介。在文化創意園中,公共設施的設計起著多種作用,從審美、需求、文化意識功能出發,展現一個文創區的文化品格,傳達本土地域文化產業園的特點。
1.形態
為了避免千篇一律的視覺效果,北倉文創園的公共設施形態應該時刻與園區要傳達的文化、地域特色保持一致。公共設施是文創園環境中具體的、可感觀的物體,美觀的設施能夠增加客戶的體驗感,同時可以更好地提升環境的品味,以便更好地傳達文化內涵。經實地調查,北倉的公共設施在形態上不具有與之匹配的美感,大都采用廠家的預制品,丟失了重慶獨有的文化氣息,只注重功能性,從而在形態設計上缺少美感,比如文創園中的長椅,雖結實耐用,但并無特色。
2.色彩
北倉的公共設施在色彩上并無特色,從園區整體環境來看,不能與園區整體的色彩相統一,未處理好統一與變化的關系,工業氣息中卻帶有小眾的“ins風”。圖書館的走廊是具有工業氣息的銹色,長桌卻是淺楠木色,休閑屋的配置是“ins風”,色彩的風格和搭配未達到統一,與園區的特色文化脫節。
3.功能屬性
北倉作為一個以宣傳創意文化為主的園區,結構布局單一,沒有代表性公共設計來傳達文創理念。公共設計較少,沒有做到系統化,比如垃圾簍色彩、色系風格不統一。
(二)產品設計方面
紡織廠早已倒閉,北倉注入了新的文化業態,老廠房既保留獨棟樓房的舊貌,又融入現代設計的藝術風格。新與舊的融合,為這里吸引來大批文創產業,但作為一個網紅打卡地,這里的產品設計卻無法與其文化底蘊相匹配,產品設計流于表面,沒有文化內涵的產品,缺少了根,無法讓客人留戀。產品設計風格相似,缺乏創意和文化內涵。游客多以參觀瀏覽、購物為主,參與性較強,而各個小店周邊銷售的文創產品大都基本相同,能夠結合當地和景點自身紡織廠特點的文創產品則少之又少。沒有把重慶獨特的地域文化完全宣傳出去,沒有與其他文創園區分開來,也沒有把旅游資源、文化資源和商業資源充分結合,發揮其更大的價值。到訪游客帶回家的特產不應該只有火鍋底料、麻花、牛肉干,或者印著重慶方言的卡片和衣服,還應該有承載重慶歷史文化、人文性格的特色文化產品。北倉的產品設計除了與其他文創園的產品設計造型、質地等相似外,文創產品的文化內涵也參差不齊,性價比不高。產品設計并沒有重視地域文化建設,沒有適當注入“歸宿感”文化元素,只具有創新精神而不具有文化創新意識。
三、北倉文創園地域文化營造策略
(一)公共設施方面
毋庸贅言,重慶北倉文創園公共設施應該充分挖掘公共設施與周邊環境的聯系,通過新與舊、實與虛等折疊式設計傳達文化性。追尋發展歷史,分別從當地的名勝古跡、地理環境、民俗文化等方面研究當地的地域文化,從而找尋合適的文化要素,用于北倉文創園的公共設施。從文創園本身出發,從紡織廠的內部形態選取,借此呈現歷史文化,勾起歷史記憶,加深文化內涵。眾所周知,重慶是一座山城,可以提取一些山城元素作為地域文化特色的標志。
(二)產品設計方面
以故宮博物院文創設計團隊設計的《故宮日歷》為例,《故宮日歷》是故宮博物院用來介紹故宮藏品、傳播傳統文化的優秀文創作品之一。畫冊的背面裝飾有文物,并列出藏品索引。我們在做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時,要深挖作品所蘊含的地域文化。在挖掘地域文化的過程中,往往會涌現出設計師所需要的創作靈感,在此基礎上再找到所要設計的文創產品的亮點。因此,北倉文創園需要結合產品的文化亮點,提取其作為重慶市區工業遺產的區域文化符號,或者作為紡織廠歷史的衍生符號,從而為產品設計和開發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
綜上所述,北倉文創園文創產品的設計創意老套且性價比不高,公共設施設計風格與本園營造的地域文化不符,室內設計中地域文化缺失。對比重慶文創園近年下滑的文創收入和故宮遞增的文化產業收入,我們可以發現,在營造再設計中,地域文化的挖掘與使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化作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特別是具有高知性、低污染的文創產業,在充分發掘、傳承傳統文化以及發展地域文化的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除了創新精神,北倉或重慶其他地區在建設文化產業園區時應該更注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將目光聚焦在如何結合傳統地域文化上。面對目前重慶市文創園泛濫成風、文化內涵不深的局面,想要發展重慶的文創產業,必須要依托本土的優秀文化,深挖文化內涵,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巴渝文化為根脈,弘揚抗戰文化、三峽文化和紅巖精神等,努力推出無愧于時代、引領巴渝文化新風尚的文化精品。北倉文創園、重慶文創園如何在爆紅之后紅得更有深度,地域文化內涵是其根本和營造的重點。
參考文獻:
[1]許蚌,曹南風.江蘇省文化創意產業園發展現狀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8(12).
[2]劉娜.以工業遺產為依托創立文化創意產業園的策略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18(8).
[3]孟娟娟.文化創意產業園公共設施設計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8.
[4]王欣.舊工業景觀改造中的體驗方式及設計要素分析[J].設計,2017(14).
[5]唐文,王璐.工業化創意產業園景觀設計研究:以南昌699文化創意產業園為例[J].中國名城,2017(7).
[6]宋慰祖.設計創意產業園區建設初探[J].設計,2012(2).
[7]石晨旭,祝帥,萬頃.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的“深圳經驗”:以深圳華僑城OCT-Loft、田面設計之都創意產業園為例[J].廣告大觀(理論版),2012(5).
[8]丁新軍,田菲.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區:經濟空間動力機制與實踐創新:以唐山市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區培育為例[J].特區經濟,2011(12).
[9]芳平.蘭州新區創建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思考[J].蘭州學刊,2012(2).
[10]黃藝,文靜.現代城市景觀中的地域文化傳承淺談[J].大舞臺,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