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蔚(一級教師,杭州市學軍小學)

葉老師,上一期您教了我們“結合資料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我學會了。這一回,您是不是要教給我們別的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呢?

對,你猜對啦!這一次,我們要學習“借助事物體會作者思想情感”的閱讀方法。在閱讀作家的作品時,我們經常會發現他們擅于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事、物之中。做閱讀理解題如果能夠找到這些事物,理解文章、回答問題也就不難了。
接下來,咱們就一起試一試吧。
粽子里的鄉愁
琦 君
①異鄉客地,越是沒有年節的氣氛,越是懷念舊時代的年節情景。
②端陽是個大節,也是母親大忙特忙、大顯身手的日子。想到她靈活的雙手,裹著四角玲瓏的粽子,就好像馬上聞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親的粽子,種類很多,蓮子紅棗粽只包少許幾個,是專為供佛的素粽。葷的豆沙粽、豬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過以后稱“子孫粽”,吃了會保佑后代兒孫綿延。包得最多的是紅豆粽、白米粽和灰湯粽。一家人享受以外,還要布施給乞丐。母親總是為乞丐準備大量的粽子,美其名曰“富貴粽”。
④我最最喜歡吃的是灰湯粽。那是用旱稻草燒成灰,鋪在白紗布上,拿開水一沖,滴下的熱湯呈深褐色,內含大量的堿。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湯中一段時間(大約一夜吧),提出來煮熟,就是淺咖啡色帶堿味的灰湯粽。那股特別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氣可以吃兩個,因為灰湯粽不但不礙胃,反而有幫助消化之功。過節時若吃得過飽,母親就用灰湯粽焙成灰,叫我用開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療法。母親常說我是從灰湯粽里長大的。幾十年來,一想起灰湯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與故鄉的快樂時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燒出灰來沖灰湯呢?
⑤端午節那天,乞丐一早就來討粽子,真是門庭若市。我幫著長工阿榮提著富貴粽,一個個地分,忙得不亦樂乎。乞丐常常高聲地喊:“太太,高升點(意謂多給點)。明里去了暗里來,積福積德,保佑你大富大貴啊!”母親總是從廚房里出來,連聲說:“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走后,我問母親:“他們討飯吃,有什么福呢?”母親正色道:“不要這樣講,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誰又能保證下一世有福還是沒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時時刻刻要存好心,惜福最要緊。并不是所有的乞丐都是好吃懶做,有的是一時做錯了事,敗了家業。有的是上一代沒積福,害了他們。你看那些孩子,跟著爹娘日曬夜露地討飯,他們做錯了什么,有什么罪過呢?”
⑦母親的話,在我心頭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們背上背的嬰兒,小腦袋晃來晃去,在太陽里曬著,雨里淋著,心里就有說不出的難過。當我把粽子遞給小乞丐時,他們伸出黑漆漆的雙手接過去,嘴里說著:“謝謝你啊!”眼睛睜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們有許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紀,差不多高矮。我就會想,他們為什么當乞丐,我為什么住這樣大房子,有好東西吃,有書讀?想想媽媽說的,誰能保證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來。
⑧如今,每年的端午節來臨時,我很少吃粽子,更無從吃到清香的灰湯粽。母親細致的手藝和瑣瑣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盡的懷念中追尋了。
(選自2014年3月10日《甘肅日報》,有刪改)
1.請根據短文填空。

2.聯系短文第④段說一說作者為什么一想起灰湯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與故鄉的快樂時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⑦段“母親的話,在我心頭重重地敲了一下”中“敲”字用得對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⑧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請你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說一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題方法解析:
1.思維導圖是一種常見的用于梳理文章內容的方法,借助這張圖,我們可以梳理出短文第③段的相關信息,這一段介紹了各種端午粽的名稱和用途。在粽子種類的第二格,既可以寫葷粽,也可以寫出具體粽子的名稱,表達的都是一個意思。最下面一行,記得要把粽子的兩種用途寫完整。
2.細讀第④段不難發現,作者喜歡吃灰湯粽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有一股子特別的清香,這是其他粽子所不能及的;二是不礙胃,有幫助消化之功。但是聯系題干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喜歡“灰湯粽”更深層次的原因:和粽的味道勾連在一起的是作者對童年、對故鄉快樂時光的記憶。如果在答題時能牢牢抓住劃線句子來體會蘊含在灰湯粽中的情感,答案也就水到渠成了。
3.體會動詞的用法是小學中高年級一種重要的語文能力。動詞往往具有動感,如能恰當運用,會令文章生動不少。母親的話聽到心里就像“敲”似的,形象地寫出母親的話在我思想認識上重要的敲打作用和給我心靈帶來的震撼,用得非常貼切。
4.回答本題要關注題干中“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說一說”這一要求,我們可以從結尾在內容和結構這兩方面起到的作用來思考:結構上總結全文,照應了題目;內容上抒發了對粽子的想念以及對母親、對童年生活、對故鄉的無盡懷念。

完成這類短文閱讀,我們只要緊緊抓住“粽子”這一事物,就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情感是和粽子牢牢捆綁在一起的。“借助事物體會作者思想情感”的閱讀方法,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