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文,胡箭衛,李 星,陳 超,劉祎鴻
(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甘肅蘭州730020)
隴南市武都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是一個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林牧綜合發展農業區,其中旱作農業實施面積占全區耕地總面積的30%左右,2016—2019 年全膜雙壟溝播玉米項目面積年均維持在0.2×104hm2左右,涉及20 個鄉(鎮)179 個行政村的1.918 萬戶農戶[1-3]。近年來,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不斷安排部署武都區農技中心開展玉米新品種篩選試驗,為推廣新品種、促進品種換代提供理論依據,以期提高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產量,為農民朋友增收和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作出貢獻。
試驗設在隴南市武都區漢林鄉唐坪村,地處北峪河流域,海拔為1 760 m,年降水量450 mm 左右,年均氣溫12℃,無霜期190 d 左右,土壤為褐土,是典型的半干旱地區,也是武都區旱作農業重點示范點。
供試玉米品種:承單20 號、敦玉46、晉單60 號、天玉189、潞玉13 號、中單2 號、豫玉22 號(CK)。
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密度為52 500 株/hm2,小區面積20 m×30 m=600 m2,種植行距0.55 m、株距0.25 m,種植方式為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四周留保護行。
結合覆膜施純N 375 kg/hm2、P2O5225 kg/hm2、K2O 75 kg/hm2,4 月20 日播種,玉米拔節期追施尿素225 kg/hm2。
玉米成熟后每小區隨機連續抽取20 株進行性狀調查和室內考種,對各小區進行單收、脫粒計產。
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和SPSS19.0 統計軟件進分析,顯著性水平設定為α=0.05。
從表1 和表2 可以看出,豫玉22 號(CK)株高最高,潞玉13 其次,較豫玉22 號(CK)低3.8%;晉單60 號最低,較豫玉22 號(CK)低21.6%。相關分析表明:株高與玉米產量呈顯著負相關(r=-0.853*),可能是玉米營養生長旺所導致。潞玉13 莖粗最粗,較豫玉22 號(CK)粗0.61 cm;天玉189 號其次,較豫玉22 號(CK)粗0.54 cm;豫玉22 號(CK)最細。相關分析表明:莖粗與玉米產量不顯著正相關(r=0.133)。天玉189 號穗長最長,較豫玉22 號(CK)長22.3%;潞玉13 其次,較豫玉22 號(CK)長21.1%;晉單60 最短,較豫玉22 號(CK)短3.4%。相關分析表明:穗長與玉米產量不顯著正相關(r=-0.161)。承單20 穗粗最粗,較豫玉22 號(CK)粗15.8%;敦玉46 號其次,較豫玉22 號(CK)粗13.1%;CK 穗粗最細。相關分析表明:穗粗與玉米產量不顯著正相關(r=0.646)。晉單60 百粒重最重,較豫玉22 號(CK)重16.3%;敦玉46 號其次,較豫玉22 號(CK)重10.4%;豫玉22 號(CK)最輕。相關分析表明:穗粗與玉米產量極顯著正相關(r=0.959**),品種比較試驗中玉米百粒重是影響產量最關鍵的性狀指標。潞玉13 穗粒數最多,較豫玉22 號(CK)多6.3%;敦玉46 號其次,較豫玉22 號(CK)多5.7%;豫玉22 號(CK)最少。相關分析表明:穗長與玉米產量不顯著正相關(r=0.383)。豫玉22 號(CK)空稈率最高;敦玉46 號其次,較豫玉22 號(CK)低0.9 個百分點;承單20 最低,較豫玉22 號(CK)低3.3 個百分點。相關分析表明:空稈率與玉米產量不顯著正相關(r=-0.070)。
從圖1 可以看出,晉單60 號產量最高,達到了12 492.4 kg/hm2,敦玉46 號其次,豫玉22 號(CK)產量最低。晉單60 號和敦玉46 號分別較豫玉22 號(CK)增產20.7%和15.2%;豫玉22 號(CK)的產量最低,參試品種較豫玉22 號(CK)顯著增產,增產幅度為6.9%~20.7%。通過相關性分析,玉米產量因素中百粒重是與玉米產量顯著正相關。造成豫玉22 號(CK)產量較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降水較多導致營養生長過旺所致。
大田試驗結果表明:晉單60 號和敦玉46 號分別較豫玉22 號(CK)增產20.7%和15.2%,百粒重是與產量正相關的決定性因素。建議對晉單60 號和敦玉46 號2 個品種加大示范和推廣面積,其余品種可進一步試驗研究。

表1 不同玉米品種農藝性狀差異

表2 不同玉米品種農藝性狀與產量相關系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