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比利時特派記者 牛瑞飛

自小生活在中國現代化大都市的我,去森林的機會并不多。來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工作與生活后,發現家附近商業、娛樂休閑場所很少,倒是走幾分鐘的路就有一片很大的森林,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當地政府只允許在家附近的地方活動,去森林散步幾乎成為我的日常。在欣賞到陽光、綠樹、鮮花、清流等自然之美的同時,我也發現,比利時人也很喜歡在森林里尋找“野味”,借助“野味”感受最為親切與真實的春的味道。采野菜是一種情懷,體現了尋找自然饋贈和春天之美的渴望,是熱愛生活的表現。
這里的森林是自然狀態,幾乎看不到人工的痕跡,森林里的小徑是游人踏出的,雨后,便會泥濘不堪。植物的生長也完全是自然的,未經過修剪也沒有除蟲施肥,一些樹因各種原因枯萎后,橫七豎八地折斷在森林的各個角落,各種叫不上名字的昆蟲小鳥生活在這里,盡顯自然野性之美。
野韭菜應該是森林里最受歡迎的野菜,從3月底開始,當地居民就已經帶上剪子和袋子來采摘了。往往是一家人全體出動,爸爸媽媽帶上家里的好幾個孩子一起動手。為了保護野韭菜,當地人往往只用剪刀剪下其中的幾片葉子,并不連根拔起,而是讓其繼續生長。我剛來歐洲沒多久,一開始并不知道野韭菜是什么,一位老人告訴我:“我們很喜歡野韭菜,只要它長出來了,就說明春天到了,每年只能在這個季節吃到它,味道很好,也很珍貴,這是大自然的禮物。”老人還告訴我,野韭菜在3月到4月中旬是最好吃的,鮮嫩可口,之后就會開花,相對來說口感和味道就差了一些。她喜歡用它拌沙拉或是和魚一起煮湯,和雞蛋一起做成法式咸派的餡料也相當不錯。
森林里還長滿了蒲公英,油亮的蒲公英嫩葉也是春天的特有產物,它是當地人的心頭好——泡茶、做沙拉都用得上。當地人也發現了蒲公英的藥用價值,房東阿姨告訴我,每當她感覺嗓子疼,就會采幾片葉子回家泡茶。當地人喜歡開花之前的蒲公英嫩葉,房東阿姨說:“蒲公英有些苦,但是葉子剛長出來的時候只有很淡很淡的苦味,口味感覺特別像比利時的國菜——菊苣,淡淡的苦味有滿滿的回甘,讓人欲罷不能。”
比利時人還喜歡一種摸上去感覺扎扎的草,這種草有刺毛,皮膚被刺破還會引起刺癢。我對照著手機App里的植物識別軟件也沒得到確認的名字,問了當地人才知道它的法文名字叫Ortie,查了下字典,中文叫蕁麻。這種帶刺且對皮膚有強烈刺激性的植物能食用。據說它的味道非常鮮美。當地人戴著厚厚的花園手套采摘,他們告訴我,新鮮的蕁麻可以用攪碎機做成濃湯,也可以把蕁麻葉子晾干,之后做沙拉或者烤著吃。采蕁麻的比利時大媽告訴我,蕁麻營養豐富,給剛生完孩子的媽媽吃還能起到催乳的效果。她說,春天生孩子的媽媽和寶寶都很幸運,吃新鮮的蕁麻葉催乳效果是最好的。
采摘野菜也需要相當豐富的生活經驗,植物千萬種,長得相似的品種眾多,一不小心弄錯了就有中毒的危險。采摘野菜時最好和家里生活經驗豐富的老人同去,感受春天氣息的同時也享受家庭團聚的天倫之樂,豈不更好。▲
環球時報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