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不久的2019年,是遼寧人才事業創新發展的關鍵一年。
這一年,重大人才工程“興遼英才計劃”結出累累碩果,“興遼英才計劃”杰出人才賈振元、馮夏庭、唐立新、尚紅光榮當選“兩院”院士,“興遼英才計劃”領軍人才姜周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這一年,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向“深水區”邁進,用人主體自主權進一步落實,人才培養引進、評價激勵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新突破。
這一年,近悅遠來的人才發展生態正在加速形成,創新創業、安家落戶、子女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服務保障力度不斷加強,真正讓人才在遼寧安心、安身、安業。
抓人才就是抓發展、興人才就是興遼寧。一年來,遼寧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焦振興發展,聚力英才興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深入實施重大人才工程,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用人才引領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堅持放權松綁
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科學培養人才,廣泛聚集人才,用好用活人才,最根本的是要有一套充滿活力和競爭力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遼寧省持續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著力調動用人主體內生動力、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深化人才領域“放管服”改革。相繼下放人才招聘、評審、薪酬管理等權限,全省已有53家單位開展自主招聘,161家企事業單位實行職稱(專業技術職務)自主評審。出臺關于完善全省教育行業事業單位、醫療衛生機構事業單位、科學研究及其他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調控的3個文件,提高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中小學和公立醫院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崗位結構比例。出臺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的14條政策和深化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和資金管理“放管服”改革的10條政策,下放預算調劑權限,提高間接費用比例,改進結轉結余資金留用處理方式,提高財政科研項目資金使用效果效益。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激勵試點的工作方案》,啟動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工作,探索實行科研經費包干制、科研事業單位年薪制等新舉措。
創新人才評價激勵機制。認真落實《關于遼寧省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在科技人才、工程技術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基層一線和農村實用人才等10個領域分類構筑評價體系,實現“干什么評什么”“用什么評什么”。出臺《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實施意見》,統籌和精簡“三評”工作,簡化優化工作流程,切實為科研人員和機構松綁減負。開辟高層次人才職稱評審“快車道”,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可直接聘任二級專業技術崗位。落實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成果轉移獎勵后補助政策,對23項企業成果轉化項目、27項院校成果轉化項目、2項科研人員攜科技成果成立企業項目、6家大學科技園、15家科技企業孵化器、45家眾創空間予以后補助獎勵,促進科技成果在遼轉移轉化。
改進人才培養支持機制。出臺《遼寧省高等學校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支持方案》,籌集70億元支持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支持遼寧大學等11所高校建設國內一流大學。深入推進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緊缺專業75個,做大做強專業294個,停招撤銷過剩專業171個,轉型升級本科專業937個,不斷優化人才供給結構。推動全省成立57家校企聯盟,參與學校178所(次)、企業3477家,涵蓋237個學科、1546個專業,實現了校企聯盟對全省主導產業的全覆蓋。
堅持引育并重
著力集聚各方面優秀人才
人才工程是培養人才、引進人才的重要載體。遼寧省緊緊圍繞“一帶五基地”建設和“五大區域發展戰略”重大需求,以重大人才工程為牽動,為振興發展集聚各方面優秀人才。
深入實施“雙招雙引”工程。堅持政策引才,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相繼推出《新引進或新培養人才獎勵操作細則》《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操作細則》等17項具體操作細則,持續釋放政策紅利。2019年,全省累計引進擁有博士學位或副高級以上職稱的高層次人才1923人、國外“高精尖”專家580人。堅持平臺引才,成功舉辦第20屆中國海外學子創業周,吸引656名海外優秀人才攜帶237個高科技項目參加現場路演,其中1/3的項目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并進入產業化階段,23個項目實現簽約;成功舉辦2019“一帶一路”遼寧(鐵嶺)科技創新合作周,邀請俄羅斯、白俄羅斯等6個國家33名專家與省內科技企業開展對接合作,達成合作意向26項。堅持柔性引才,實施全國學會入遼計劃,先后與中國復合材料學會、中國金屬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等20余家國家級學會開展對接,累計推動國家級學會在遼設立分支機構38個。堅持合作引才,舉辦2019年“走進江蘇、走進高校”人才招聘活動,組織遼寧省210家重點企事業單位,分別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工程學院、河海大學舉辦多場招聘會,累計提供就業崗位6987個,達成就業意向382人。
高質量實施“興遼英才計劃”。印發《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對“興遼英才計劃”資助經費實行項目化管理,即每位入選專家要圍繞重點領域和主導產業確定1項科研項目,通過項目實施解決遼寧產業發展急需緊缺的技術難題。據不完全統計,“興遼英才計劃”入選專家和團隊已累計承擔科研項目550余項,獲得科研項目資金支持近10億元,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000多篇,獲得有效發明專利500多項,轉化高質量科技成果300多項。2019年,“興遼英才計劃”影響力和關注度持續上升,申報人數同比增長15%,新評選出6名杰出人才、214名領軍人才、200名青年拔尖人才和36個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成功舉辦2019年“興遼英才”發布典禮,9位省領導出席發布典禮并為入選專家和團隊代表頒發證書,向全社會傳遞遼寧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的強烈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