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玉民

通過志愿服務的力量,學習黨的思想、傳播黨的聲音,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立足群眾的需求開展經常性、面對面、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昌圖的振興發展需要以文化自信激發強大的精神力量。作為新時代的文化工作者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挖歷史內涵,整合資源,銳意創新,科學實踐,扎實推進昌圖的文化發展。
奏響文化“主旋律”,深挖歷史內涵。文化對一個地區的繁榮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為挖掘昌圖歷史文化內涵、打造文化強縣,我們舉辦了“遼寧昌圖歷史文化研討會”,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宣講抗日英雄劉粹剛、許芝等烈士事跡,進一步豐富了昌圖的文化內涵。今天,那些戰火硝煙和流血犧牲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人們過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但是作為黨員干部依然要堅定政治立場,增強政治定力,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生機和活力。老一輩革命家身上那種不怕犧牲、寧死不屈、百折不撓的高尚品質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的今天,要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吹響服務“集結號”,推動知行合一。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全縣33個綜合文化站全年免費開放不少于300天,下鄉免費播放電影4620次。2020年1月我們組織兩支書法家隊伍深入11個鄉鎮為群眾寫春聯34267副,泉頭鎮剪紙隊伍創作歌頌新時代剪紙作品123件。各鄉鎮綜合文化站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基地、文化廣場等資源,設置了黨的光輝歷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黨誓詞、學雷鋒、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等板塊,并建立了文明驛站,更好地為群眾服務。打造6個服務平臺:理論宣講平臺、教育服務平臺、文化科技與科普服務平臺、政策法規服務平臺、精準幫扶平臺、美麗鄉村建設服務平臺。搭建6個實踐載體:講、評、幫、送、慶、踐。通過志愿服務的力量,學習黨的理論、傳播黨的聲音,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立足群眾的需求開展經常性、面對面、農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更好推動農民全面發展、農村全面進步。
唱響傳播“最強音”,做實文化宣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是我們文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昌圖縣舉辦了“歌唱祖國合唱比賽”,積極開展“先進文化進萬家”城鄉共建活動,12個鄉鎮舉辦了“學習強國、閱讀興鎮”全民讀書節。鐵嶺水文局和太平山村黨總支部在太平山村文化廣場舉辦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演出,鐵嶺水文局為村民帶來了歌曲、三句半、游戲、抽獎等豐富多彩的節目,太平山村村民表演了大秧歌、歌曲等節目,運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群眾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文化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想群眾之所想,供群眾之所需,做到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不忘初心、文化建設永遠在路上。”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堅定文化自信,切實發揮文化的教育和引領作用,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