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琦
海外疫情形勢依舊嚴峻,在做好防護的同時,也要擦亮雙眼,識破利用疫情編織的騙局,避免經濟損失。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身處海外的留學生處境十分艱難。除了需要謹慎地做好自我防護,也要適應線上授課模式,保證學業的順利進行。與此同時,他們還成為了不法分子行騙的目標。
騙徒利用留學生獨處國外、缺乏社會經驗、與國內信息交流不夠通暢的弱點,瞄準留學生群體設計了一系列騙局,以協助購買口罩、組織私人包機、搶購機票等名義騙取錢財,有的還冒充使館與公檢法工作人員,讓人防不勝防,不少留學生落入圈套,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疫情期間,詐騙案件頻繁發生,教育部平安留學提醒留學生務必增強防詐騙意識,對社交媒體上的廣告推銷提高警惕,避免造成財產損失。購買機票須通過正規渠道;如果接到可疑的電話和郵件,要保持冷靜、理性應對,通過官方渠道核實消息來源,不輕信盲信,不透露個人信息,不轉賬匯款。
回國機票“一票難求”
虛假機票大行其道
隨著世界范圍內疫情形勢不斷嚴峻,多國往返中國的航班減少甚至停飛,出現了飛機票“一票難求”的局面。而身居海外的留學生們面臨疫情的威脅,不少都希望盡快回國,與家人團聚。這種情況下,不法分子利用了留學生急需回國的心理,在網絡上散發消息,聲稱不僅能訂到機票,還能打折優惠。
近日,在日本讀書的中國留學生小張就差點受騙。據中國僑網報道,小張表示,學校通知網課要從5月上到7月,父母也反復要求他回國,就決定訂機票,但機票早已售空,便想起之前在一個留學群里看到的代買機票的信息,隨后嘗試著與對方聯系。對方聲稱自己是旅行社,給小張發了一份文件,聲稱可以預約機票,但需要提前匯款,機票含稅的報價是5萬日元。
小張不放心,便詢問哪里可以查到機票信息,對方回答的是:“付款后30分鐘,會有票號發過來,到時可以直接在全日空的官網查詢。”小張隨后自己去全日空網站查詢求證未果后,便到留學群詢問,好心的留學生們紛紛告訴小張“這是騙人的”“不要匯款”。也有熱心的學生去幫忙查票,結果查出他指定回國日期的票價在超過11000元人民幣。這就更讓小張確信了對方是騙子的事情,他果斷拒絕了支付票價,最終未遭受財產損失。
而美國留學生葉同學則沒有這么幸運,她遭遇了虛假機票詐騙,被騙走1萬元人民幣的首付款。據中新網援引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因為美國疫情日益嚴重,加上父母擔心,葉同學決定盡快買機票回國,就加入了學校留學生拉的一個微信群。群里有一個機票代理發廣告,她正好要買機票,就加了這個人為好友,詢問買機票事宜。她最初也擔心對方是否是騙子,還特別去查了各大航空公司發布的航班信息,和對方給她的信息一模一樣,這讓她逐漸放下防備。
葉同學說,對方讓她支付6萬元人民幣,買一張東航洛杉磯直飛廣州的經濟艙機票,她為了穩妥起見,表示只能先付定金,經過幾次討價還價,對方同意接受1萬元人民幣定金。她想通過銀行轉賬,但對方表示只能通過微信轉賬,因為要著急出票,她就直接微信轉給對方1萬元定金。沒想到定金轉完當晚對方就不再回復,次日更是直接將她刪除,讓她無法再聯系到對方。最終,1萬元人民幣打了水漂。
虛假機票詐騙在世界各地都在發生。近日,中國駐韓國大使館也提醒中國公民謹防虛假機票詐騙。使館網站消息稱,近日,在韓國仁川機場轉機的中國乘客到達后發現所購下一程回國機票為假機票,導致無法登機并滯留機場。據了解,當事人通過機票代理機構或網上不明渠道購買了假機票。詐騙分子通過技術手段在網上制造購買機票成功的假象或通過偽造行程單迷惑購票人,導致部分乘客上當受騙。駐韓國大使館提醒中國公民,務必通過航空公司客服中心、官方網站、手機APP等直銷渠道購買機票。如通過其他渠道購買,請務必提前進行“電子客票驗真”,并留意使館發布的來韓轉機注意事項。
偽造號碼、冒充官方
電信詐騙花樣繁多
電信詐騙是犯罪分子的慣用伎倆。在疫情期間,不少騙子假冒政府機構、使領館、公檢法等,對留學生進行詐騙。
中國駐紐約總領館網站提醒,有不法分子借用美國政府派錢計劃套取個人信息。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近日通過網站發布聲明,提醒民眾注意,政府不會要求任何人通過預先支付費用來獲取此項專屬資金,沒有任何額外的收費。政府不會打電話詢問社會安全號碼、銀行賬號或信用卡號。接到此類電話均屬詐騙電話。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也發布了此類提醒。駐澳使館接到電話反映,收到顯示為使領館號碼的電話稱,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需登記中國公民信息,并告知接電人的身份證件被盜用且在國內辦理醫保卡,隨即要求其提供個人身份和銀行賬戶等信息,甚至提出見面要求。駐澳使館提醒,這是詐騙分子利用技術手段篡改號碼、冒充使領館總機撥打的電話,駐澳使館不會要求申請人提供銀行帳戶等信息或告知申請人證件被盜用等案 件。
據中國僑網報道,近日,在澳大利亞珀斯讀書的一名中國留學生遭遇了電信詐騙。該留學生稱,詐騙分子曾致電她,謊稱通報上海醫療中心對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這名學生此后告訴來電者,她并不在上海,也沒有接受檢測,便被轉接給所謂的“上海警方”。自稱警方的詐騙分子聲稱,該學生面臨刑事指控,并要求她匯款核實身份,同時須接受刑事檢查,以便自證清白。這名學生隨后通過即時通訊應用程序與所謂的“警察”聯絡,并將自己的護照頁副本傳給了這些詐騙者,最終,她被騙走了1.38萬澳元。
跨國詐騙,“特警”上門
除了實施電信詐騙外,更有猖狂的騙徒假冒“特警”,上門行騙。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北京警方聯合錢盾反詐公益平臺近日成功預警并勸阻一起新型的冒充公檢法詐騙案件,幫助受害人止損30萬元。該案瞄準海外留學生與國內聯系不暢的弱點,開啟線上和線下詐騙的新模式:不僅有銀行工作人員、警方線上電話,還會有當地“特警”上門送文件,對受害人進行深度洗腦,實施詐 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