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斌
在美國政府甩鍋中國,加大在各領域與中國的對抗后,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如何站位,成為討論的話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將對華采取什么樣的態度?7月1日起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的德國采取何種立場,自然成為世人的關注。
日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德國阿登納基金會舉辦的“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的外交及安全政策”研討會上做了主旨發言,對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的工作重點及對華關系做了闡述,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默克爾強調新冠疫情徹底改變了世界,當前歐盟的工作也不得不把疫情防控置于中心位置。但越是在危機中,歐盟各成員國越要團結一心,在一個紛亂的世界中,歐洲更應成為穩定之錨。
其次,歐盟對內應防控好疫情、恢復經濟,促使歐洲經濟朝著碳中和的方向發展,大力推進數字化;向外則要團結各方,承擔更多國際責任,成為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主義支持者。
第三,將對華關系置于接下來雙邊關系工作之首。默克爾明確提到,對華關系是德國擔任輪值主席期間的工作重點,“歐盟對積極塑造對華合作抱有巨大戰略興趣”。在講到對中國崛起的認知時,默克爾表示,“我們要理解,中國在人類2000年歷史中一直是世界的領跑者,只是在過去的200年中有些落后,中國現在要重新回歸自己原有的位置,這種競爭我們要面對”。
就接下來的中歐關系發展,默克爾對四個方面寄予厚望:一是達成中歐投資協定;二是通過碳排放交易體系合作,促進全球氣候保護;三是促進全球衛生健康合作,改進全球疫病透明度標準;四是加強中歐雙方對非合作協調,建立促進非洲可持續發展的標準。
越是在世界局勢紛亂、中美摩擦加劇的時候,越要和中國構建開放的、批評-建設性的對話。這是默克爾在近一兩年來多次強調的立場。在世界陷入動蕩和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默克爾釋放了積極信號。
聯邦德國首任總理阿登納在談到歐洲統一的問題時曾指出:“歐洲統一最初是少數人的夢想,后來成為眾多人的希望,今天它是我們所有人的必須。”中歐合作也是如此。中歐關系不僅事關中國和歐盟各自的發展,還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6月3日習近平主席與默克爾通電話表示,愿同德方和歐盟方面加強戰略合作,堅持多邊主義,應對全球挑戰,共同為不確定的世界增加確定性。
當前全球化遭遇逆流,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民粹主義泛濫,新冠疫情重創世界經濟并為人類健康帶來巨大威脅,全球治理赤字凸顯,推動中歐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迫切和必需。▲(作者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德語學院教授)
環球時報20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