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曉波
摘 要: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地級電視臺面臨越來越嚴峻的生存考驗。如何進行地市電視臺轉型發展成為電視工作者研究的重點。本文以地級電視臺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建設融媒體中心的現實意義、面臨挑戰及解決對策,為地級電視臺尋求新出路、新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級電視臺;融媒體中心;人才培養;挑戰;對策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全新的媒體融合時代,使得傳統主流媒體面臨巨大的挑戰,其中地級電視臺受到的影響較大,社會影響力、收視率及經濟效益等都有所下降。建立融媒體中心似乎成為新形勢下地級電視臺發展的必然之路,因此有必要對融媒體中心建立的可行性進行深入研究。
一、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實際意義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發展,人們對網絡的依賴程度逐漸增強。根據2018年的數據統計:我國的網民數量已經上升到8.3億人,從網絡獲取新聞信息、娛樂信息已成為當代人主要的信息汲取方式。地級電視臺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進行媒體融合改革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而融媒體中心的建立,恰恰能夠幫助地級電視臺不斷進行改革創新,從而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及受眾的需求,在融媒體的浪潮中穩步前行。
(一)有利于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融合
融媒體中心建立之后,發揮的主要優勢就是能夠改變原有人員間獨立采編的信息收集、處理方式。形成一次采集、多次利用、多元化發布的高效運營模式。記者進行信息采集之后,會將其錄入到電視臺的資料數據庫當中,將全體人員的力量集中到一起進行信息的處理、編輯、生成,進而呈現給受眾。
在實際操作中,需根據不同發表平臺的風格、要求、受眾類型的不同,選取需要的資料,形成獨具特色的新媒體信息,發表于微信、微博等端口,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
同時,新媒體平臺上發布的視頻、圖片等信息,也可進行合理篩選和整理發布到電視臺的傳統節目當中,實現傳統資源與新媒體資源的共享。
此外,還可根據自身條件和地方特點,打造具備較高競爭力的融媒體節目,提高電視臺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認可度。
(二)有利于加強現有團隊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聞工作者“要提高業務能力,勤學習、多鍛煉,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對新聞工作者在新形勢下應當具有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新要求。
這就要求我們,在融媒體中心建設發展中,包括采訪、編輯、剪輯、配音、主持、翻譯等電視工作者,都必須具備多面性的工作能力。記者、編輯沒有明確的工作界限,沒有非此即彼的崗位劃分。既要能做好傳統媒體中的本職工作,還要能適應新媒體的工作要求。以記者為例,同一人要能獨立外出進行信息采集、攝像、采訪,還要具備較高的信息整編能力,能夠同時撰寫電視稿件和新媒體稿件,從而達到借助微博、微信、微視頻等新興傳播渠道引導輿論的作用。
融媒體中心的工作能夠讓現有人員得到全方位的鍛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從而成為更全面、更優秀的“電視人”,也要成為勇于創新、敢于嘗試的“新媒體人”。
二、融媒體中心建設面臨的挑戰和解決對策
(一)面臨的挑戰
首先,目前階段存在的最顯著挑戰是對融媒體建設的目的認識不清晰,即“為什么融的問題”。分析地方電視臺的經營情況會發現,大部分地方電視臺不具備較高的社會影響力,受眾的依賴程度較低,缺乏足夠的權威性和輿論引導能力,加之資金不足等實際問題,已經對地方電視臺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一定威脅。
其次,地方電視臺在進行融媒體中心建設時面臨的另一挑戰是“融什么的問題”。真正的媒體融合并不是將不同性質的機構、信息發布渠道進行融合,也不是簡單的資源共享。當前有一部分地方電視臺在進行媒體融合時僅限于機構融合和信息平臺的擴張,而對于接下來該怎么做卻不知所措。
第三,人才缺失的問題是地方電視臺在進行融媒體建設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人才的創新思想在新媒體行業發展中起到了基礎性的關鍵作用,可以說專業的融媒體人才是推動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發動機。而地方電視的實際發展情況,存在較為嚴重的高素質人才流失問題。高端人才留不住,普通員工無法滿足現實發展的需求,成為地級電視臺面臨的嚴峻人力資源矛盾。
(二)具體對策分析
1.堅持黨管媒體。地方電視臺是黨和政府進行文化、信息宣傳的窗口,因此在走媒體融合道路時,仍然要堅持以宣傳黨的大政方針為主。
(1)一體化宣傳。地方電視臺要始終踐行服務的理念,嚴格進行內容把控,并實現所有平臺共同發聲,充分利用合力宣傳的影響力。將公眾號、微博、新聞客戶端等平臺聯合實行一體化宣傳,做好引導當地輿論方向的工作。
(2)立體式宣傳。緊緊圍繞當地黨政建設工作要求,并據此定期進行內容推送。選取合適的主題,統一進行信息采集和編輯成稿,除在上述公眾信息平臺上進行發布外,還要向上一級的廣播電視媒體以及所屬新媒體進行推送,加強與各個主流媒體間的聯系,發揮團隊作戰效應,做好外宣工作。
(3)橫向聯系發展。在與當地政府、各主流媒體間建立良好聯系的同時,還要設立專門的外聯渠道,與本地的新媒體進行合作交流,實現當地信息資源共享,進行友好互動,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同時堅持重大選題報送、三級聯審、重播重審制度,確保政治導向和輿論導向。
2.重視融媒體內容建設。在今天這個“人人都是麥克風”“人人都是傳播者”的時代,作為地方性主流電視媒體,無論在傳統電視還是新媒體渠道中,一是要把握好時度效。不管是主題宣傳、典型宣傳、成就宣傳,還是突發事件報道、熱點引導、輿論監督,都要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以展示當地經濟發展狀況、自然資源、歷史文化、人文特點等為發展原則,向全疆、全國全世界呈現精彩喀什、活力喀什、機遇喀什。
二是地方電視臺充分發揮融媒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力大的特點,講好喀什故事、講喀什好故事。積極宣傳好人好事及其他關于社會進步、民生改善等內容。例如當地的先進單位、優秀個人、孝心少年等都可作為融媒體中心的采訪、撰寫對象。通過拍攝紀錄片、微視頻等方式進行傳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進行受眾調研工作,對于大眾喜愛、收視率高的優秀電視節目,可將其進行重新剪輯,拆分成小視頻,定期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進行推送。
重視小眾路線的開發,以挖掘當地資源、整合當地信息并以滿足當地人生活需求和娛樂需求為目的,進行融媒體節目的制作。
通過“小制作”發布到“大平臺”,成為具備當地特色的旅游推廣資源,展示地方文化,形成大屏小屏齊頭并進、多點開花效應,使地方電視臺成為對外宣傳的主要窗口。
在進行新聞內容策劃、編排時,嚴格遵照“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要求,對內容進行審核。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事實是新聞的本源,虛假是新聞的天敵。例如,在融媒體中心設置內容檢查領導小組,對中心人員所策劃撰寫的新聞進行統一把控、統一發布,避免在不同平臺對同一事件呈現出不同的信息和評論。
作為當地的主流媒體,在實際工作中,可設置民意調查小組,了解當地居民生活中有哪些困難,利用融媒體的影響力主動設置議題,使得融媒體中心的工作真正達到服務于民。
3.加強人才團隊培養。人才是推進地方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建設的主要推動力,也是實現傳統媒體向媒體融合過渡的關鍵力量。就現有的人員團隊來說,其本身可能具備較高的傳統媒體專業素養,但卻缺乏新媒體的應用技術和創新能力。因此有效的培養機制必不可少。
要充分利用現有人員本身具備的高素質,對其進行新媒體技術、專業知識的培訓。例如,借助地方電視臺本身的人員綜合性優勢,選取在多元化文體撰寫、攝影及修圖、編輯排版、視頻剪輯制作等方面具備一定專業性的同事,對融媒體中心人員進行內部培訓。傳遞專業知識、分享相關經驗,使得融媒體中心團隊成長為具備人才孵化能力的新型團隊,并借助同事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打造和諧、團結、愉悅的工作氛圍,為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的建設與日后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人員基礎。
選取國內傳統媒體向媒體融合過渡的成功案例進行分析學習,建設地方電視臺自己的專業融媒體工作團隊。當電視臺的融媒體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并具有完善、科學的發展策略時,一定會吸引更多高端融媒體人才加入團隊,從而進一步提高團隊整體專業能力,更好地進行融媒體中心的發展建設。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地級電視臺的融媒體中心建設縱使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通過改變經營方式、進行人才培養,相信地方電視臺也能夠在融媒體大潮中尋得一葉扁舟,并逐步擴大自身實力,揚帆遠航。
(作者單位:喀什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 農艷.淺談融媒體時代發展的傳播力[J].出版廣角,2018(08):39-41.
[2] 蘇培.引導融媒體健康發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2-06(001).
[3] 張成良,甘險峰.融媒體語境下“第三媒介時代”媒介形態研究[J].編輯之友,2018(01):50-54,60.